市一中16岁少年魏梦德,日前拿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试点班录取通知书。魏梦德也是中科大创新班2010年首次招生以来,考进这个班的铜陵市第一人。
一举考入创新班
中科大少年班、创新试点班都属于少年班学院,前者办学至今已36期了,后者是选拔高二以下(含高二)的17岁以内的学习成绩优秀、创新潜力突出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今年计划招生50人,跟少年班人数相同。今年1月科大创新班通过测试确定了近100名复试人选。今年4月,又举行了复试,科目为数学、物理、化学及非智力因素测试。
4月那天上午,两位大学数学、物理老师各上了一节课,接着就此内容出题考试。善于听课又善于记笔记的魏梦德大显身手。下午分批次进行物理、化学、数学三门学科面试,每门学科两三位考官。非智力因素测试比较有趣,比如考官问他为什么要考中科大?给出一道题目,让你上黑板讲解。化学题目已经写在了黑板上,让考生举出教室里五样无机物。他记得一道物理题没做出来,只简单讲了解题思路,出来的时候感觉不好。
几个星期以后,中科大发来短信告知,他获得了A档招生资格,意味着高考只要达到了一本线即可录取。
高考成绩揭晓,魏梦德高出一本线30分,顺利进入中科大创新班。
早有“鸿鹄之志”
魏梦德班主任老师李晟说,他报考中科大少年班学院起步比较早,在进入高一时候就有明确想法。他妈妈和他本人主动跟老师交流报考意向,老师指点该做哪些准备。
魏梦德小学就读市区北京路小学,初中就读市四中。魏梦德表示,是初中时候开始萌生想法,而这想法是妈妈灌输给他的!妈妈同事的孩子早先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她要他也要顺着这条路线发展。但是魏梦德真正自己想上,还是进入高中以后。
高一开始,魏梦德请家教先行一步学习理科综合、数学、英语课程,暑假连轴转。这样回到学校当老师讲新课时,他就当作高三的第一轮复习。这样高二上学期结束的时候,高中三年课程全学完了,于是跳进高三班级备战高考。
魏梦德其实是在曲折中前行的。李晟老师说,他高一入学时参加市一中实验班考试没考好,进入了平行班,这让他很郁闷很憋气。因为没能如愿考进实验班,那段时间他心态特别不好,情绪跌入低谷!李老师找他谈心,不进实验班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经过努力,魏梦德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在全年级并不差,更坚定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决心。
“特别感谢父母”
魏梦德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担任过课代表,班级事务不少,但是他能力较强,学习、班务两不误。同学们更是佩服他:“玩也玩到了,学也学得好。”老师们感觉他各门学科都比较均衡,且数理化比较拔尖,而英语在男生中也比较优秀。
问他跟班上同学相比,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嘿嘿地笑着说,都差不多,就是听好老师的课,做好笔记,回去以后好好温习,就这些。“平常我认真做笔记,我觉得这很重要!我的习惯是,不仅仅记录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东西,还记下老师在讲解过程中的重要话语,这样我的笔记比同学们记得多。”他说,认真记笔记让自己听课更专注,因为随时要捕捉老师的重要话语。
李晟老师说,魏梦德学习效率非常高,他的学习时间没有别的同学那么长,他很少超过晚上11时休息。为什么学习效率这么高呢?魏梦德说,是对老师讲的内容理解得比较透。
魏梦德告诉记者,他还喜欢打篮球,经常跟同学在市一中学校、在铜陵学院打,他不感到影响学习。
家里有电脑,妈妈不作过多的限制,他自己也能控制得很好。“特别感谢父母!要不是妈妈给我一个目标,我是想不到走上这条路。是他们给我一个方向,帮我顺利往前走。”魏梦德表示,同学们也给予了他积极支持。
近年来魏梦德的母亲内退在家,父亲在他初中时候起就在外地工作,他算是个留守儿童。但他觉得没什么,他跟妈妈关系很好,两人在家和谐相处,妈妈很会引导,跟他很知心。
本报记者 许克锡 实习生 王娟 蒋珺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