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平行志愿首页

平行志愿后扩招为什么比较难

赵京/文

 

引子: 在晨雾和寸草报晖两位老师的博客上,有一名匿名的新浪网友经常发言。虽然不能说所有标注为新浪网友的匿名用户都是同一个人,但是假设这是同一个人的话,可以看出他是非常支持平行志愿的。在晨雾转帖的寸草报晖的博客上,有这样一段留言:

 

院校扩招:或取消。----请教了资深高校招生人士,扩招否,与志愿填报是什么方式没有必然联系。

1、平行志愿下很多高校也大幅扩招的,比如2013年清北在上海(平行志愿)扩招比例相当惊人,而在北京(顺序志愿)完全没扩招。因为北京如扩招,同分考生太多,凭加分才达线人数太多。

2、平行志愿下,院校也有很多超100%提档的,因为招生总人数(=招生计划+机动计划)是基本确定的,只要用了机动计划,就会超100%,平行志愿下有预投档,这时高校可以决定是否动用机动计划。外省市实行平行志愿的,也有不少高校是120%投档的。

3、感觉以上各位对平行志愿会影响院校扩招的理解是错误的。

 

这个留言是第一个留言,说的以上各位应该是指寸草报晖、晨雾和dyemn三位老师。

 

可惜留言中提到的资深高校招生人士也没有说明具体是谁。我来从技术角度上谈一下为什么实行了平行志愿之后扩招比较难。

 

首先,先说一下这位匿名网友谈到的2013年北清在上海扩招问题。他提到在上海市北大清华扩招的比例很大,以此来证明扩招和平行志愿没有关系。上海和北京是目前全国仅剩的两个考前报考志愿的地方,上海市已经在本科一批实行了大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在本科一批中设置4个平行一志愿。但是这位匿名网友可能不知道,在上海市北大和清华不在本科一批中招生。上海市专门设有单独的一个“零志愿录取”批次,这个批次中只有这两所学校招生,只能报一所学校志愿,不是按照平行志愿的模式投档的。正因为如此,才给了北清能够使用机动名额扩招的技术前提。

 

为什么实行平行志愿后,无法调用机动名额呢?这是由这种投档方式决定的。

 

以往的顺序志愿模式下,高校在第一次提档之后,其他未提档的学生档案并没有投往其他院校。这样高校可以方便的根据今年报考热度和生源质量情况来确定是否调用机动名额进行扩招。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后,考试院实行一次性投档,高校在完成本校的提档之后,未投档的考生档案会接着投档其他高校,如果高校再次提档,相当于录取二志愿,提档的学生分数也会有较大落差。

 

那么高校是否可以在预投档的阶段决定增加机动名额,进行扩招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受制于时间和政策方面的原因,扩招的学校数量很少。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考试院一般在实际投档之前进行3轮模拟投档,以便让高校掌握今年的生源情况及划定自主招生和艺术特长等学生范围。高校需要在第一轮模拟投档之后,需要马上决定是否追加招生计划。但是高校并不清楚提档线下的生源质量如何,扩招有一定的风险。此外一所学校调整招生计划,考试院就需要再进行一次模拟投档,对其他院校的招生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加上调用机动名额还需要一系列的行政审批手续,在紧张忙碌的招生阶段,多数高校不会在预投档时扩招。

 

从天津市的录取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个现象,2012年所有在天津本科一批招生的331所院校中,实际录取人数大于计划数的院校只有19所,招生计划与录取人数一致的院校有 279所,录取人数少于计划数的有 33所。当年理科一批总计划招生11653人,实际录取11222人。相比北京,2012年北京理科本科一批总招生计划人数为13761人,一批实际录取14463人。我们可以发现,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高校扩招人数减少,实际录取人数低于总计划招生人数。

 

上一篇: 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对高校扩招的影响

下一篇: 2014年北京高考实行平行志愿会带来3方面风险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