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如何做好引导作用?
现在有些家长大包大揽,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另一些家长则完全“放羊”,孩子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聪明的父母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
1、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告诉他回家后要先做完作业才可以玩,不能一边吃东西一边做作业,要按时起床睡觉,要独立思考,不要依赖别人等等。从小就告诉他,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它做好,不能半途而废。他学习的时候我不会随便打搅他,而让他专心致志。
他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玩游戏,我就跟他说:“花太多时间玩游戏耽误学习,对眼睛也不好。不让你玩,你心里又痒痒,咱们能不能限定一下玩游戏的时间,比如半小时?”他想了想,还是同意了。这是我们俩共同制定的规则,到时间我会提醒他,他基本上也都能遵守。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一旦坏习惯形成了,改起来就非常困难。
2、引导孩子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
儿子从小喜欢各种智力玩具,一开始家长教他怎么玩,后来就慢慢地给他更多的空间,鼓励他自己看说明书,自己动脑筋去拼装玩具。家长在他拼装的过程中不会轻易打搅他,只是在他确实有困难时进行适当的指点。小学一年级时,他自己花了好几个小时拼装成功一个非常复杂的航空母舰,当时真是欣喜若狂。在这个过程中,他就努力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也享受到了各种挑战的乐趣。
3、引导孩子学会选择。
家长虽然经验丰富,但不要替孩子进行选择,而要引导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去选择。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我们会教他方法。当他懂得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比如,参加什么课外活动,选什么中学、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家长可以帮他搜寻一些相关资料,并分析各种利弊,但由他自己来做最终的决定。要从小让他想明白为什么学习,这样才会有向前的动力。因为是自己做的选择,所以他今后就不会推卸责任。
[NextPage]
要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如今的很多家长更多地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能让孩子上名校,家长大多希望孩子上奥数班、英语班等。似乎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以不顾。我认为从长远来看,孩子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会走得更好、更远。
1、培养良好品德,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一直认为品德比分数更重要,从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只是学习好还不够,还要诚实,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有爱心,还要乐于助人。
在他稍微懂事的时候,我就把我和他爸爸的生日告诉他,让他记住。并且提示他:“你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搞一些活动让你开心,那我们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呢?”他就会画一幅画,写几句祝福的话语,或者做点其他的小礼物,虽然显得有些稚嫩,但一片爱心融于其中。一开始需要提醒,慢慢地他就主动去做了。
儿子由于性格阳光,乐于助人,不少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有些朋友还把自己心里的烦恼向他倾诉,他会很热心地帮朋友出主意、想办法。他因为学习成绩好,经常有同学打电话向他请教难题怎么做,他也会耐心地向同学讲解。这当然会牺牲他的学习时间,尤其是初高中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以后,要这么做更不容易。我知道后依然鼓励他在关键的时候向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2、在学习中,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学校才是最好的。
我认为在学习中方法要比知识更重要,从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鼓励他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学得轻松一些,效果还会更好。我还会抽空从网上找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儿子,如果他觉得好,就会融入到自己的方法体系中。重要的学科儿子几乎每一科都会花不少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将书本上和老师讲的东西融会贯通。他考上清华以后,他的母校两次请他回校给下一届高三学生介绍经验。
在报学科培训班的问题上我一直比较慎重,小学五年级时,只让他考了一个区奥数学校的培训班,虽然学习难度很大,但是孩子比较喜欢,进步也快,而且对进入重点学校有较大的帮助。初中时由于孩子学习压力不是很大,有一定富裕时间去多学一点东西,就在初二下学期报了一个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全科培训班。儿子高中考进了北京四中之后,由于这是一所很棒的学校,我认为按照他自己学校老师的要求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课外培训班分散精力,保证课堂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儿子上了高中之后就没有报过课外培训班。
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我一直认为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在选择高中的时候我就纠结了一下:儿子在初中虽然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但是如果进了北京四中,那里集中了北京各区非常优秀的学生,万一儿子的成绩垫底,他能否接受?儿子进行了一些咨询,并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给我的回答是:“我可以接受。”我发现儿子抗压能力较好,自主学习能力强,又乐观向上,再加上四中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从来不补课,每天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这些都是我和儿子喜欢的,因此,我就鼓励他就选择了北京四中,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3、体育锻炼能强健体魄,让孩子乐观自信。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喜欢体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带他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我还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他报过各种体育培训班,包括游泳、轮滑、乒乓球等,他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生活,还培养了不怕挫折、乐观自信的性格。
由于儿子性格阳光,经常有同学找他玩。有一次,他开玩笑地跟我说:“我放学后得赶紧跑,要不然好几个同学会找我打球,我做作业的时间恐怕就不够了。”
虽然高中学习很紧张,但我还是鼓励他多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承受住不断加大的学习压力。高中时,他参加了学校武术队,在北京市2011年中小学武术比赛中获得了高中男子组三路长拳项目的冠军和初级剑项目的第三名。虽然锻炼花了他一些时间,但这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他的思维更加敏捷,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NextPage]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既是他的妈妈和老师,也是他知心的好朋友。
1、理解和尊重孩子,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我逐渐意识到,家长[微博]尽量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用下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尽管我们的初衷是为孩子好。我和孩子的爸爸尽量创造一种平等,民主、轻松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就愿意和我们说心里话,在家里也感到心情舒畅。我和儿子是平等的,如果他觉得我有哪方面做得不好,也可以提出来,我会努力去改进。
我通常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会强迫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记得儿子小学的时候报了电子琴的培训班,学了三个月之后,他说自己不想学了,我看他确实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强迫他学下去,就换成了他喜欢的乒乓球培训班。
我也会像朋友一样地去理解孩子,帮他出主意。记得他高一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学校的新年舞会的培训。舞会前,他把西服、衬衫、领带和皮鞋都准备好了,可没想到事先约好的舞伴突然告诉他自己去不了了。儿子有点沮丧地问我还要不要参加舞会,我问他是否还想去,他说想,但是怕没人跟他跳。我说不用担心,瞧你那么帅,又做了很好的准备,肯定有人愿意和你跳的。那天晚上回来之后,他特别开心地告诉我,有好几个女生和他一起跳舞,感觉还挺棒的。
2、表扬和批评要有技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表扬,多鼓励,但是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我会逐渐注意技巧,比如,一开始我会夸儿子真聪明,但是发现他似乎感觉自己天生聪明,就不那么努力了。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说“你喜欢动脑筋,你做事很用心”,或者说“你勤奋刻苦,所以进步这么快”等等,这样他就会继续努力。当他还在小学的时候,有些方面的东西就知道得比我还多,我不会感觉没面子,而是很高兴地表扬他:“不错啊,知道得比妈妈都多了,我得向你学习,叫你老师了。”这样就增强了他的自信。
孩子确实有问题我也会批评,但不会说“你怎么就不如你们班某某某呢”,“你怎么这么固执,这么不听话”,而是就事论事,哪一件事情他做得不太好,心平气和地帮他分析一下原因和后果,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才合适。努力把话讲到点子上,不能太啰嗦,尤其是在他青春期的时候。我不会轻易给孩子下定论,给他负面的信息,那样容易挫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维护他的自尊,我在外面和他朋友面前通常不会横加指责他,发现问题会单独跟他谈,这样他会比较容易接受。
3、和孩子一起分享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儿子也是独生子,但是我们并没有给他过度的关爱,而是让他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家庭平常的一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淡化了对儿子本身的关心,而是把交流的重点转到了家庭成员周围的事情以及国内外大事上。比如,我会抓住机会多和孩子分享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会问问他学校有些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不会经常问他学习怎么样,考试成绩如何,那样容易给他增加压力。此外,我还会选一些重大的他比较关心的新闻跟他聊一聊,找一些热点话题和他一起讨论,也会讲一讲我单位里发生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还会利用周末和假期和他一起旅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当然,隔一段时间我会问一问他最近有没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帮助,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感到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4、鼓励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
这些年来,我和孩子的爸爸努力做儿子的坚强后盾,但我们从不溺爱孩子,也不给孩子找关系。从他上小学时就告诉他:将来你能上什么学校,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我们从小就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今天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你的未来也要靠自己努力创造才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很好,他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踏踏实实地走到了今天,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NextPage]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父母关系如何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的培养。
1、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形成合力。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会困扰不少家长[微博]。我个人认为,应该以家庭教育知识更丰富、教育修养和素质更高的一方父母的教育理念为主,同时要征求另一方的意见,父母要形成合力。在我们家,是以我的教育理念为主,同时参考孩子爸爸的意见。但我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征求儿子的意见,孩子反对的事情我不会强迫他去做。
我和老公难免会在家庭教育或其他方面有不同意见,起初我们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感受,有时会在儿子面前争吵。当发现这样会影响孩子学习和情绪的时候,我们就改变了策略,有不同意见尽量私下沟通解决。
此外,父母还要进行合理分工,不能把子女教育的事情都推给一个人。比如高三儿子报志愿前,因为工作比较繁杂,需要搜集、分析、联系的东西比较多,我和老公就进行了分工协作:我负责内地高校,老公负责香港高校。适当的时候进行汇总,再征求儿子意见,这样做既提高了效率,也得到了孩子的认可。
2、重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要求女性相夫教子,所以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妈妈的身上,爸爸们在很多家庭教育中是缺失或者是作用明显不足的。其实父亲的作用非常重要,父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豁达、幽默等好的品质。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让老公抽空陪儿子聊聊天、散散步、逛逛书店、打打球,孩子就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爱。我老公喜欢踢球、滑雪,他有机会就带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运动,而这些我不太擅长。孩子就从爸爸那里学到了更多的技能,也体会到了挑战的快乐。
3、家长要注重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教育修养。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期待未必能有好的结果。我和孩子的爸爸在儿子这些年的教育中,也不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包括各种媒体、学校、培训班等等,逐渐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我还抽空和一些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交流,努力获取更多的信息,争取少走一些弯路。如果我们两个人都有时间就一起学,如果只有一个人有时间,学习后就和另外一个人分享。我还特别重视孩子的每一次家长会,把它当成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老师那里,从学校请的专家那里,从表现比较出色的孩子家长那里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每次都会认真记笔记,并把家长会的要点回来后向老公和孩子传达。
不少家长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呢?我认为,如果孩子身心健康、有健全的人格、有比较高的情商、有思想、有爱心、勇于担当,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