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家长课堂首页

家庭教育爸爸不能少

  通讯员 胡艳英 见习记者 郑司琪 本报记者 任斌

  说到“爸爸”,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反射出来的词就是“严父”。爸爸不爱笑,爸爸很少说话,爸爸不关心我……相信许多“70后”、“80后”回忆起童年与爸爸相处的点滴,都会觉得“苦大仇深”。

  然而,现在的爸爸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经常忙碌于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途中,主动给班主任打电话,有的爸爸还请缨做家长会主席,管理孩子身边大大小小的事务……

  父爱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做了一点点探索。

  案例

  > >

  爸爸不在,等于自由

  “爸爸不在,等于自由。”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的小张,回忆童年时这样回答道。

  在小张的印象中,父亲就是一个教科书式的“严父”,平时不爱笑,不爱说话,与孩子的交流很少,可只要碰上自己做了错事,爸爸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然后就是一顿严厉的责骂。“所以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反而比较轻松自在,甚至觉得,爸爸不管我就是一种‘幸福’。”

  而父亲在时,对他“教育”基本靠“打”。“用皮尺打,非常疼,挨打的时候常想,爸爸不在就好了,一点都不懂我,还管这管那。”

  爸爸管了,不自由,可爸爸不管,又觉得缺了些什么。

  每次学校要开家长会,都是妈妈去的,拿到成绩单、奖状也是先递到妈妈手里,聊天也和妈妈聊,爸爸都是站在一边看着,不闻也不问,“以前觉得这么做很自然,没什么不对,可长大后也常常会想,如果当时能多和爸爸聊天就好了,爸爸对政治、自然了解得很多,他能多教教我该多好。”

  在小张十一岁的时候,父亲换了工作,去了外地很少回家久住,父子俩也有长达十多年没长时间呆在一起。“看到别人的父亲,又有些想他了,哪怕是挨打也想。”小张说。

  专家

  > >

  父爱无可替代

  相信许多人都和小张一样,对爸爸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惑,正如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有的人羡慕林志颖式的“温柔爸爸”,有的人则更青睐于郭涛式的“爷们爸爸”。

  在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棣云女士看来,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互补的,父母双方和谐的教育,对于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促使孩子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朱棣云总结了四点父爱和母爱的区别:

  1.父母对孩子身心发育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母亲的护理、对话和触碰,使孩子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孩子身心的健康提供最基本的条件;而父亲更愿意和孩子成为伙伴,一起游戏、运动,使孩子有更多平等参与的机会,孩子在获得愉悦、兴奋、平等的同时,还发展了独立、自主、进取、坚强、自信、果断、合作等积极的个性品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父母分别传递关于性别差异的信息,从而使孩子明白自己的性别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并且学习去做那些符合自己性别的事情。与父亲交往还会增加女儿与异性交往的经验。

  2.父母对孩子认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女性的思维结构决定了女性掌握语言、丰富词汇、辨别概念、直觉等比较强;而男性的数学能力、空间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强。有威信、受尊重的父亲对子女的学习往往有更积极的影响。

  3.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女性的情感敏感度较高,而男性的情感敏感度较低,性格粗旷,父亲教育往往和蔼可亲又不随意迁就,使女孩更具竞争意识、主动性强又情绪稳定,男孩的情绪表现更丰富而攻击性减少。

  4.父母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母亲对孩子幼小时社会化起步阶段建立安全感、对人的信任感的作用较大;而当孩子开始接触家庭以外的人群时,父亲社会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优势,往往为孩子的社会化提供更好的榜样。

  好爸爸说

  > >

  树一个独立自主爸爸的形象

  每到上学和放学时间,在青蓝小学的校门口,都会竖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名家长站在校门口,指挥着来往的车辆,带着孩子们有序地走出校园。

  这是青蓝小学的“互学岗”,由家长们自告奋勇来为孩子们引导交通,而这里的“互学岗”成员大部分是爸爸。女儿读一年级的程爸爸昨天刚刚值完勤,虽然早上和下午各在校门口站了1个多小时,但他觉得很开心,“孩子的安全,应该由爸爸来保护。”

  程爸爸的家庭教育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分工明确,不会偏向哪一方。“对女儿的功课,在我们家男主‘内’,女主‘外’,妈妈负责带她周末去画画、弹琴,我负责给她辅导课本上的东西。”如果女儿犯了错误,程爸爸和妻子就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先严厉地批评女儿,另一个就拉着女儿的小手,细心地给她解释“刚才爸爸妈妈为什么会生气”。

  而这个唱红脸的角色不总是程爸爸,“有时候轻声细语地向孩子解释的人是我,我们常常互换角色。”程爸爸说。

  “我会尽量给孩子树立一个独立自主爸爸的形象,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地学习生活。”比如说程爸爸平时在家就很喜欢读书,他会鼓励女儿一起读,“不要光用嘴说,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

  专家

  > >

  怎么做个好爸爸

  做一个好爸爸,说得容易,做起来其实也不难。朱棣云女士给爸爸们提了一些小建议:

  1.从了解开始,爸爸们要多参与家长学校、社区亲子活动,从孩子的伙伴及伙伴的家长、孩子的日常生活等等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孩子。

  2.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增加互动与谈天的机会,不要做一个“神秘”的爸爸,适当的时候把孩子当做你的朋友、伙伴,与他坦诚相见地交流。

  3.发挥父亲角色的优势,使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并引导孩子学一些带有一定技术和需要一定体力的家务劳动,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活动欲。

  4.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孩子全方位得到关注和帮助。

  5.身在外地的父亲更要有意识地履行父亲职责。父亲即使经常不在家,照样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上网聊天等方式与孩子保持经常联系,与孩子谈谈自己在外打拼的艰难和坚持等经历和感受,谈谈对家庭亲人的牵挂和期望,提请孩子替代自己关心、照顾妈妈和爷爷奶奶等。

  延伸阅读

  父子共读十本好书

  你知道吗,真的有一本很好看也很让人感动的书,名字就叫《爸爸,我们去哪儿?》。除了这本书外,也还有很多以父爱为主题,适合父子共读的好书。今天小编特选取其中的10本,与大家分享。

  1.《爸爸,我们去哪儿?》

  这是一本小书,一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可合上书却让人无法忘怀;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让人读起来笑个不停,可笑完了以后,还是想哭。这是70岁老人傅尼叶关于两个儿子的回忆,他一辈子不肯谈论这两个孩子,但到了暮年,还是想给孩子们留下一点痕迹,因为他们自己,不可能有这个能力……

  2.《我爸爸》

  《我爸爸》是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名作, 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

  3.《大猩猩》

  安东尼·布朗的另一部绘本代表作。不得不承认,他对父爱的表达总是如此深刻。《大猩猩》讲述的是小女孩安娜的故事,她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爸爸既冷漠又严肃。在安娜过生日的前一晚,她想要大猩猩作生日礼物,得到的却是一只玩具猩猩。不过,当晚让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玩具猩猩变成了真正的大猩猩,并且要带安娜去动物园玩……

  4.《当幸福来敲门》

  本书是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生平的真实写照,他用生命诠释了责任和奋斗以及如何去实现梦想,永不放弃梦想,永远奋力前行。

  5.《猜猜我有多爱你》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不是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都可能写出像《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本书的。它太优秀了。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短短的对话,浓缩生命中最复杂、也是最伟大的情感。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一只孤独的小甲龙,出生后忧伤地晃荡在空无一人的旷地,遇到的第一个活物,是一只气势汹汹扑向它的霸王龙。小甲龙抱着霸王龙的脚亲热地叫爸爸,霸王龙的凶样没有吓到小甲龙,但小甲龙的依恋与信任却像一颗温柔的子弹,击中了霸王龙的内心。于是,它就真的让自己成为了一位父亲……

  7.《爸爸,我要月亮》

  小茉莉很想和月亮一起玩,但她摘不到月亮,便拜托爸爸把月亮摘下来,于是爸爸拿了一把好长好长的梯子,架在一座好高好高的山上,努力地向上爬呀爬,但是月亮太大拿不下来,爸爸只好等到月亮变成下弦月,才把月亮带回给小茉莉玩……

  8.《大嗓门爸爸》

  哈琳娜的爸爸是个大嗓门,这让哈琳娜非常难以接受。于是,她选择了离家出走。这可急坏了她的父母,他们找完山上找山下,爸爸也开始意识到大嗓门的影响。直到哈琳娜的音乐会,在热烈的观众声中,哈琳娜发现大嗓门其实也挺好的!

  9.《我要去找我的爸爸》

  小尤里乌斯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他总是问妈妈:“爸爸上哪儿去了?”有一天,正在做饭的妈妈随口说了一句:“你爸爸去了生长胡椒的地方。”小尤里乌斯太想爸爸了,他带上最要好的朋友绒布熊伊格纳兹,踏上了寻找爸爸的道路

  10.《美丽星期五》

  每到周五,爸爸和男孩早早地出门,不管是大冷天、雪天、晴天还是雨天。他们看到商店开门,看到路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男孩和父亲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充满温暖的亲情。

上一篇: 家庭教育的五个方法

下一篇: 考试焦虑的防治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