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简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年教育部调整专业名称时改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专业依托光学工程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针对我国新兴光电产业中发光、显示、照明、光信息、光电检测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光电子产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 |
学科特色 |
u 北京市特色专业; u 拥有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占9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 u 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
教学、 科研特色 |
u 科研实力雄厚: 2009年以来承担纵向项目9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5300余万元,其中973课题、863项目、杰出青年基金等1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余项; 2009年以来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2项,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 u 教学成果突出: 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类1等奖1项; 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 教育部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团队;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北京交通大学工科物理教学基地”。 | |
人才培养特色 |
u 教学实力强: 拥有一支以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领军人物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学、科研经验丰富; 拥有国家级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室以及发光与光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室总面积3745.5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2161台套,总价值3061万元。 u 面向需求培养: 培养我国新兴光电产业中发光、显示、照明、光信息、光电检测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个性化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在老师指导下选定专业方向,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注重加强数理基础课程,重点掌握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技术、光通信技术、太阳能电池、光电专业实验等专业类课程知识; 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了基础、综合设计和创新研究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 |
就业方向及优势 |
u 深造率高 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优秀学生可以按照“2+2”或者“2+3”模式到国外联合培养; 每年有近60%本科毕业生深造,大部分学生进入著名科研院所、高校读研。 u 毕业生受社会欢迎 就业率100%,毕业生在国有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独资公司从事信息、光电子、光通信、光机电算一体化和物理学在内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 |
☆课程设置
学生除学习数理基础课程、电子类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外,还重点学习电动力学、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技术、光通信技术、太阳能电池等专业课程,并进行系统的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为毕业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生前景
本专业注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每年有近60%的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或者在本校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研究所、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著名科研院所、高校读研,另有40%的毕业生直接进入光电信息产业领域,从事信息、光电子、光通信、光机电算一体化和物理学在内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就业去向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集团和铁路部门以及中国铁通、中兴通讯、华为、北京京东方、上海夏新、深圳创维、富士通、深圳富士施乐、北京滨松、武汉光讯等国有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独资公司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去向
年份 |
就业率 |
出国留学人数 |
出国深造率 |
考研、保研人数 |
国内深造率 |
2010 |
100% |
13 |
9% |
66 |
46% |
2011 |
100% |
11 |
9% |
59 |
48% |
2012 |
100% |
19 |
15% |
47 |
38% |
☆专家谈专业
我校是全国首批设置本专业的五所高校之一,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其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在全国排名第七,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本专业是一个跨越现代信息技术、光子技术、精密仪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很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产值的光电产业。该专业注重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学们可在光通信、光显示、光电检测、光学仪器仪表、光伏产品制造、太阳能发电等产业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
专家简介:吴重庆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詹天佑教学专项奖获得者,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导波光学、非线性光纤光学、光纤通信等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多项国家项目。
☆学生谈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是物理与数学理论,这样的理论基础可以使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理论物理,光学等专业的研究。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很多工程技术方面的训练,有了动手操作和电类的知识,我们可以适应“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光科专业还重视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在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编程能力。总之,光科专业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理工基础,为信息化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尖兵。
学生简介:党同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现已被香港中文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连续三年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并取得优秀成绩。曾获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报考提示: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不能准确识别单颜色导线等的学生不宜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