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拥有7个二级学科,即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电气信息测量技术,其中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正在牵头建设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其所承建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是教育部高校承建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拥有国内四套之一、高校唯一的托卡马克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J-TEXT,并成为国内磁约束聚变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建有包含电力安全、新型电机、脉冲功率、舰船电力等方面的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并于2011年获准建设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高校电气工程学科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学院本科招生与培养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宽口径专业,被评为湖北省首批本科品牌专业和第一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并重,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软件与硬件兼备,装置与系统结合。培养从事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信号变换与处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科学技术与管理人才。近年来,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专业培养理念,探索了新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科学的、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气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提高班)”获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电机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分别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有4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和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了导师带动学生、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的团队和梯队培养模式。自2007年以来,我院本科生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为126人次,省级竞赛获奖为117人次,其中我院学生在2009年Imagine Cup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嵌入式开发项目决赛中,获得全球第二名;在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在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开办有“华中科技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校际交流班”,其交流模式为“3+1”(即在我校读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1年)、“2+2”(即在我校读2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2年),中英双方均互认学分,成绩合格者获两校毕业文凭。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传动与控制、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气工程基础等。
毕业生就业情况:我院本科毕业生有50%左右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其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占10%以上。学院的本科就业率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电力电子类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环保、金融、邮电与通讯等部门和政府机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