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像铁塔般屹立,如东湖般澄明
——记母校河南大学
张志鹏
还记得来到河南大学的第一堂课,系主任在黑板上写下对我们的寄语:“像铁塔般屹立,如东湖般澄明。”千年铁塔倒映在波光粼粼的东湖里,是河大园里最美的景致,而老师也希望我们在大学四年里不仅能学会专业知识,更能学得那铁塔矗立不倒的坚毅,学得那东湖水的波澜不惊。
而今再望向夕阳中铁塔的剪影和水光潋滟的东湖,回首大学时光,虽不敢说已经学得了铁塔和东湖的精神,但很乐意与大家分享些许在河大的经历。
与书为友——学业篇
有幸就读于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系。之所以说“有幸”,是因为河大是国内较早开设编辑出版学的高校,并开创了闻名学界的“中原学派”,还是新闻学与传播学委员会编辑出版学研究分会会长单位。
选择了编辑出版学便意味着与书为友。大二时第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学校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内上课,虽然早已听说河南大学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一样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但当看到硕大的阅览室内那一排排摆满古籍的大书架时,还是被震撼了。樟木架的香气,宣纸的香气,油墨的香气,这些味道混杂在一起,沁人心脾。听着老师讲解那些善本背后的传奇,心里着实觉得做一个与书为友的编辑着实是件幸福的事。
邂逅过古典,遂领略现代技术的神奇。学院曾特意组织编辑系的同学前往印刷厂参观学习,亲自操作机器,把一卷卷白纸在轰鸣声中变成一本本图书。而每年的模拟书制作大赛更是全院乃至全校的一出好戏。虽然冠上了“模拟”二字,但同学们的作品可都是真东西,只是因为我们的图书没有书号,不能销售,所以只算是模拟书。从图书选题,到组稿约稿,从排版到封面设计,直至印刷和装帧,全部由同学们独立完成,最后再全校展出和评比。和队友面红耳赤争论选题可行性的小会,一个字一个字通宵录入稿件的夜晚,打印机中缓缓送出的劳动成果,所有的这一切,不仅让我们体验了书本诞生的全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对书本的珍惜和眷恋。
小城大学——生活篇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坐拥“三宝”,除了之前提到过的宋代铁塔,还有河南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和明清古城墙。而河大所在的开封更是千年古都。学习之余,也不能忘了品味这古城中百年名校的韵味。
一百年前,河南的仁人先贤不甘心这个内陆省份在时代的浪潮中落于人后,在科举制度的最后一站——河南贡院所在地,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她便是河南大学的前身。一百年后,曾经的风风雨雨都烟消云散,但先贤的精神却沉淀在了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
踩着吱吱呀呀的木地板、在已近百岁的博文楼里听讲座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而教授讲课的那方讲台正是李大钊先生当年作报告的地方。每天早上在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礼堂旁晨读也成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河大学子的习惯。一群年轻人对着黛瓦灰墙,或背诵abcd,或吟咏唐诗宋词,或练习铿锵有力的播音发音,这已经成了河大一景。
开封历经千年风雨,脱下了汴京的凤冠霞帔,换上了民间女子的着装,虽然世俗了,却依然难掩眉目间那古典的气质。单拿这夜市来说吧,可是写进了中学历史课本,从宋朝一直热闹到今天。暮色四合,从河大校门走出来,就在古城墙的墙根下,熙熙攘攘已是一片灯火一片笙歌。有艺人穿着宋代服饰表演着传统糕点的制作,有店家用浓郁的开封口音招揽着生意,一阵蒸汽扑来,呵,是刚出笼的灌汤包子吧?四散的不只是包子的香气,更是久居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难得闻到的市井味道。
如沐春风话先生——师长篇
大学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教授我们传播学概论的李建立老师。这位长着张孩子脸的博士教学方式着实独特,他既不允许同学们上课记笔记,也不鼓励同学们去背诵书中概念,他希望大家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他把课本的教学交给了同学们自己,每个小组负责几个章节,自己先学会,再讲给其他同学,期末了还可以自己选择一个传播学课题进行研究。我们明白老师这么做的苦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中,大学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教会同学们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本同学们自己讲了,那老师干什么呢?李老师自己精选了一系列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带领我们阅读,一学期下来,从弥尔顿读到马克思,从施拉姆读到拉扎斯菲尔德,我们就这样如痴如醉地徜徉在这些大师和他们的皇皇巨著间。
另一位深受同学们爱戴的老师是常萍老师。因为不愿为了升迁而写论文,从教20年的她至今仍是讲师。大家都知道她身体不太好,但她讲课时却声如洪钟,整个走廊都回响着她的声音,两次婉拒《百家讲坛》的故事更是为她的经历增添了传奇色彩。其实我们专业并没有安排常萍老师的课,但每次我都忍不住要去旁听。坐在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窗外不远处是爬满常青藤的古城墙,讲台上常老师配合着龙飞凤舞的板书讲解着中国古典文学之美,自己整颗心都沉静了许多。每次课后,讲台上的常老师都要被同学们围住,其实大家并不全是请教文学问题,有时候生活中遇到了伤心事,大家也喜欢找常老师倾诉,而常老师总是能用古典文学中的道理开导大家,她说:“从来不想该不该想,只是想;从来不想该不该做,只是做;从来不想该不该爱,只是爱。”她说:“最爱你的人往往是对你的心放得最低的人。”她说:“人和人本质上没有区别,爱没有,恨没有,快乐没有,痛苦也没有……差别在于你如何对待你经历的这些事情……”
河大的毕业生总是喜欢自称“铁塔牌”,以示经历了河南大学的锻造洗礼,自己已经能像那千年铁塔一样,面对风风雨雨我自岿然屹立。其实,当河大人在向铁塔学习时,同时也收获了一份沉着,一份波澜不惊,一份东湖般的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