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大学:办学治学,努力求之
吴盈
在合肥市的西南角,有一方玉湖,名曰“翡翠”。清灵俊秀的湖坻西边静立着国立安徽大学的新址——磬苑校区。8年前,她迁身至此,与东边的合肥工业大学隔湖相望。如果说工大是钢铁先生,那么安大,真似一位温和老者,书卷诗气是深沉,内秉朝气活力不乏。
作为安徽高等教育的开端,安徽大学在近代风雨如磐的岁月中,于1928年在当时的省会安庆市诞生。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星火流散。1946年复校后,为国立安徽大学。在大批优秀学者、教师如郁达夫、周建人、周予同等人孜孜不倦地努力下,安徽大学很快成长起来,昔日人语学校某些学科的办学实力,“于京沪一带,仅次于同济”。
办学治学,努力求之。83年来,安大人一直恪守着这个信念,不仅是记在心田上,更浸润于行动之上!
2000年2月18日,北京青年报一篇名为《魔芋大王何家庆,扶贫西南九死一生》的报道使向来安静的安大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文章的主人公正系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家庆老先生!安徽省是魔芋种植大省,何老先生为了将魔芋种植技术传播到贫穷的皖南、西南山村,曾自费扶贫,历时305天,为108个县的芋农讲授魔芋栽培技术,九死一生而不悔。一辈子钟情于植物学研究的他曾为学校增设植物学硕士点而苦苦奔波,“我当年争取植物学硕士点的时候,合肥高校都没有。”如今,这仍然是他余生的愿望。
一如何老先生的低调,安大磬苑校区的整体颜色也是“灰”色调,淡淡的灰色,与合肥多阴天的灰色天际相接,与地面随处可见的草坪绿树相融。走在安大校园,目及处是“灰”,如果留心,您还会领略到另一个“徽”——徽学研究中心。这是1999年重组的实体性研究机构,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十五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其主要致力于徽学的研究。
徽州古有影响深远的桐城派和淮北的老庄及建安文化,有唱响海内外的黄梅戏和徽剧等等,近有新文化运动旗手之称的陈独秀、胡适等众多著名人物,还有徽商、徽派建筑,斯如此厚重!为了探源研究徽州文化,徽学研究中心的诸多史学文学的老师学子多年埋头故纸堆,找文献,找线索;多少次远赴徽州地区实地考察,为的就是心中那一份为学的坚持态度。研究徽学,除却著书立说,另一部分安大人也身体力行,为保护徽学遗存呼吁奔走。几十年来致力于徽学研究与传承的鲍义来老师,还在新安晚报上开辟了专栏,名曰《讲述老徽州的故事》,主要向普通大众讲述徽州故事,让徽学走进安徽人,走进世界人。
在安大,为学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四年熏陶,你经意或者不经意,她就在那里,住进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