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优先的专业录取办法。
(1)分数优先的专业确定办法的涵义。指的是在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下,以分数高低排序为主,以专业志愿顺序为辅,或者说以分数为主,以专业为辅,确定进挡考生专业的办法。这里的分数是指高考总分(或称之为实考分),或者是招投总分(高考总分加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这两种情况。如南开大学在今年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录取专业按总分优先的原则,即将调档范围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当分数未达到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线时,则看是否达到了第二专业志愿录取分数线,依次类推直到录取到最后一个专业志愿。专业志愿之间没有分数级差。”这是比较典型的分数优先;还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今年招生章程中的规定:“所有进档考生专业确定办法(所有专业)为分数优先原则。”以及“按实考分排队由高到低按专业志愿依次录取”等都属此类。
现在全国推行的平行志愿,那是指院校的平行志愿;而分数优先的进档考生专业确定办法,实质上就是专业录取的平行志愿,是一种有利高分考生专业录取的办法。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出现进挡的高分考生则被退档,低分考生则被录取的情况,除非高分考生德、体不合格或者不服从专业调剂才有可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招生章程》中高校大多采用的是分数优先原则,比较简洁,而作者为什么认为应该加上“绝对”或“相对”两个字而去掉“原则”这个词呢?其一,考生进档后确定专业时(一般是第一志愿),需考虑的主要条件除德、体外,就无非是分数的高低或专业志愿的先后,两者之间必有一个为主导,另一个为辅助,即不是以分数优先为主导,就必须以专业优先为主导,二者必有其一为主。因此加上“绝对”两个字就确立了以什么为主导。其二,这是因为笔者在《招生章程》中看到,有些高校关于进档专业的确定办法分别规定为“进档考生按分数和专业志愿顺序安排专业”,“对于进档范围内的考生按专业志愿优先,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在这两例中,两个关键词或词组中间加连词或不加连词,从语法上来讲,孰前孰后并无太大区别。可是,如仅以前后顺序加以归类,似有不妥。到底如何归类处理,只有学校自已才“心知肚明”。由于分数优先与专业优先办法在关于进档确定专业时区别太大,所认必须严格加以区分,有确切所指。加上“绝对”或“相对”两个字就可以将这些只有学校自己才“心知肚明”的进档专业的确定办法,变成学校和广大考生及家长都明白无误的进档专业的确定办法。这样考生就可以明白无误地填报,而不是盲目糊涂地填报。其三,如果将分数优先定义为以分数高低为主,以专业先后为辅,确定进档考生专业的办法,就无须加“原则”两个字。严格地说,这里需要的是办法而不是原则,因为教育部明文规定的是确定进档考生专业的办法而不是原则,同时招生章程中往往原则过多而办法过少。<A href="http://www.51985211.com"><FONT style="DISPLAY: none">[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FONT></A>其四,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对进档专业的确定办法有详细的注解或说明的应当例外,即不必加“绝对”或“相对”两个词以示区分。
对于分数优先的具体含义的阐述天津大学堪称典范。该校在今年的《招生谭程》中如此规定:“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即将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队,优先确定排在队首考生的专业志愿,对队首考生按其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若第一专业志愿未达到该专业的录取分数,则看其第二专业志愿是否达到录取分数,依次类推直至处理完该生最后一个专业志愿,再安排下一考生的专业志愿。同等条件下参考相关科目成绩。”当然对于这个范例,笔者认为表述也有不足之处,提出三点看法与之商榷。其一,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这个分数是高考总分还是招投总分(高考总分或实考分加政策性照顾分),未予明确,虽然可通过关于对加分或降分投档的规定中可以分析得知此分数为实考分,但还是加以明确的为好。其二,仅选择排在队首的考生举例,似乎存在逻辑问题。假如天津大学很热门的3个专业(也就是录取分很高的专业)计划各录取3人那么排在前3名的考生不论报什么专业,均以自报专业录取无疑。因此从实际上说,从逻辑上说,排在队首的考生肯定是以自报第一专业录取,即便此专业只招1人,也非他莫属。因此不存在考虑其余专业志愿的问题。其三,关于服从专业调剂与否未作明确规定。因此关于服从专业调剂与否,请看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招生章程》中所指:“学校按照不超过校在各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120%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时,根据各省、市、自治区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按实考排队,由高到底专业志愿依次录取,如所填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服从专业调剂者,将由学校根据分数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不服从调剂者,将作退档处理。”
于是,笔者现将“分数优先”的进档考生专业确定办法的具体含义阐述如下:所有进档考生均先以实考总分(或招投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再依次按专业志愿顺序确定专业。即首先对排在前若干名的考生中,如有第一专业志愿因计划满额未能录取,则看第二专业志愿满额与否,未满则录取,已满则看第三专业志愿,依次处理完该生最后一个专业志愿。如所报专业均未被录取,若服从专业调剂,则予以调配到相应未满专业;如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再进行下一个考生的专业确定。如此往复,直至处理完全部进档考生的专业志愿。同等分数,以加分或降分投档者先录;以相关科目成绩高者先录。
再举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分数优先。如南开大学2009年在山东招生某一分数段分别有668分、667分、666分、665分,664分、663分、662分、661分、660分、659分各1人(实际每分可能有若干人),当录取按程序操作到668分的这位考生时,逐一查看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是否录满,若第2专业志愿还有计划指标,则将668分考生确定录取在其第2志愿专业;再进行667分考生的录取程序......当录取按程序操作到663分的这位考生时,逐一查看所填专业志愿是否录满,若第5专业志愿还有计划指标,<A href="http://www.51985211.com"><FONT style="DISPLAY: none">[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FONT></A>则将663分考生确定录取在其第5志愿专业;再进行662分考生的录取程序,如所报6个专业均无计划指标,则看662分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如服从专业调剂,则将其调剂到某一专业,如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将其退档。余下类推。
(2)分数优先确定专业办法的特点。综上所述,总结分数优先的特点如下:①顾名思义分数优先就是分数在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时具有绝对的优先权。分数在学校调档线的100%及其以内的考生,其被选择的慨率当在100%。②可以这样说,如其他条件符合录取规定,分数在学校调档线的100%及其以内的考生,如果专业服从调剂的话,其录取的概率当在100%。③分数在学校调档线的100%及其以内的考生,所填报的每一个专业志愿几乎都享有被选择的机会,也就是说,所填报的每一个专业志愿几乎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除非因前面的专业志愿已被录取,不需要余下的专业志愿发挥作用。④按总分排序,每个考生几乎一次性决定录取与否。⑤服从专业调剂者随时调剂。⑥根本区别,以分数为核心,专业志愿相同和专业志愿不同均以分数高者优先。
(3)分数优先确定专业办法的报考技巧。<A href="http://www.51985211.com"><FONT style="DISPLAY: none">[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FONT></A>关键掌握了,填报专业志愿的方法就有了。对于填报院校第一志愿,应在掌握一般常识性技巧的基础上,再把握本文新技巧后,采用慎之又慎的原则,力求“一矢中的”。但对于采用分数优先的专业确定办法来填报专业志愿,就大可不必紧张,可随意,只要会保底就行了。①自寻保底法。其中,既可采用稳妥式填报,即按所喜爱专业的程度和热度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保持一定的梯度,拉开一定的档次,逐档加以填报。也可采用激进式填报,即不分程度、热度、档次,集中填报3~5个所喜爱的或热门的专业。但都必须留下1~2个专业填报自己相对能够接受的,即使学校以往几年又可能是今年最低分(或较低分)录取的专业。②无奈保底法。与上面的区别是,自已不报保底专业,或当拿不准保底的专业时,就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当然,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那可靠性就更大了。很明显以上讲的是考分在学校调档线的100%及其以内的高分考生的报考方法。
那么低分考生呢,先介绍一个新名词——校线贴线生,就是考分在学校调档线的100%~120%之间的考生称之为校线贴线生,而在上篇中介绍的贴线生准确地来讲应称之为批次线贴线生。那么校线贴线生的报考技巧显然是,尽可能地不选择分数优先的专业确定办法的院校,如无法回避则必须集中填报3~5个既是该校以往几年又可能是今年最低分(或较低分)录取的专业,并服从该校的专业调剂。这是因为校线贴线生,之所以能录取靠的是高分考生能够专业志愿填报的失误并加之不服从专业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