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汉语基础知识题
1、下列对“于”字在句中的意义及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子路宿于石门。(介词,相当于“在”)
②当仁,不让于师。(介词,相当于“对”“对于”)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介词,相当于“对于”)
④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介词,相当于“对于”)
⑤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介词,相当于“比”)
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介词,相当于“到”“至”)
⑦孟子对曰:“于转有之。”( 介词,相当于“对于”)
⑧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相当于“到”“至”)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⑦ C、①③⑤⑥⑧ D、③④⑥⑦⑧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每个0.5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
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通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通
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通
⑤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通
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通
⑦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通
⑧植其杖而芸。 通
(二)课文阅读理解题(6分,每题3分)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3、问: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呢?
答: 。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答: 。
(三)课文延伸阅读理解题(10分)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5、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3分)
6、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每个0.5分)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____
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__________适 出_____________
盟可负邪 负
要盟也,神不听。 要
8、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经典阅读理解题(10分)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孟子?尽心下》)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以正不行,继之以怒。
(2)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10、从这两则话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具备怎样的素质?(4分)
三、诗歌鉴赏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两题。(6分)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⑴本诗题为“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甚佳”二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题(范围:必修2)
12、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10分)
(1)无与士耽,士之眈兮,犹可说也。 , 。
(2) ,偭规矩而改错。
(3)因人之力而敝之, ;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
(5)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羁鸟恋旧林, 。
五、13、文学名著阅读题(任选一题)(5分)
(1)分析《复活》开篇采用倒叙这一艺术手法的作用。
(2)《复活》中:“所有关于上帝和善良的话,全是骗人的话”出自哪位主人公之口?结合背景分析品味这句话的含义。
答: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表达题(16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有删节),按要求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接受一个跑长途的任务,是给工厂的大食堂拉土豆。那次开卡车去的是一个很偏僻的乡村。
一切都弄妥了,土豆也装上了,似乎可以走了。但是,在村办公室,采购员、村长、会计三个人已经喝成了知已,我只好悄悄地溜了出来,躲进卡车的驾驶室里。
我打开了车上的暖风,加上皮大衣的暖气,加上刚才陪着喝的两杯酒,睡意很快向我袭来了。当我刚刚要睡着的时候,便听到轻轻的敲车门的声音。
我立刻坐正了身子,发现敲门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
小女孩穿着一身补满了各种颜色补丁的棉袄棉裤,正胆怯地看着我。女孩给我行了个队礼,说,叔叔,你买不买黄豆?
不买了,谢谢你吧。
叔叔,你买吧。我妈妈说,卖了钱,给我做花衣服……
小女孩说着,泪蛋蛋就滚了下来。
我跟着这个小女孩儿往她家的方向走,月光下我分明看到,小孩的鞋露出了脚趾。多好的女孩儿啊。我在心疼这个女孩的同时,竟莫名地为她美丽的追求自豪起来。这是不是另一种残忍呢?
小孩儿,黄豆是你家种的么?
是我一粒儿一粒儿在地里捡的。你买吧,可好了,我是少先队员,不会骗你的。
你几年级?
差不多二年级。
怎么会差不多二年级了呢?
老师说的。老师说,曼子,你差不多够二年级了。叔,我们班几年级的同学都有。
小女孩的家是一幢泥房。屋子里漆黑一团。一盏小油灯被点亮了。我这才看清楚,小女孩的母亲很年轻,怀里还抱着一个叼着奶头的孩子。屋子里没有什么。只在昏暗的油灯下,依稀可见火炕上摊放着一条败絮丛生的被子。
小女孩立刻把黄豆取了出来。只有小半面袋黄豆。
小女孩儿蹲下来,挽下面袋口,仰着头,让我看。
我拿过油灯看着,然后又看看小女孩儿,看得出小女孩黑黑的眸子里很紧张。
我站了起来,问年轻的母亲,多少钱一斤?
年轻的母亲干着嗓子说,两毛钱一斤?行么?
我问,这些有多少?
小女孩抢着说,15斤。
我掏出了3块钱,递给了小女孩。
小女孩接过钱,立刻递给了她的母亲。小女孩很高兴,仰着脸,看着她的母亲,笑得很甜。
我想了一下说,3块钱,够做花衣服的么?
于是,我又掏出10块钱,给了那位年轻的母亲,说,这钱一定得给孩子做花衣服。
回到卡车上,我发现那个小女孩也跟着跑了回来。她说,叔叔,你睡吧,我在外面替你看车。说着,她站在车旁,机警地看着周围。
我下了车,把小女孩抱到驾驶室里,并取出随车带的罐头给她吃。小女孩死死地抱着罐头,就是不吃。
我问,你怎么不吃呢?
小女孩说,留着给妈妈和弟弟吃。妈妈有病,没有奶水。
于是我取出所有的吃食,都给了这个女孩,说,走,我送你回家。
回去的路上,看到小女孩抱着罐头不好走的样子,我便蹲下来背着她走。小女孩在我的背上咯咯地笑着——这是天使的笑声呵。
送小女孩回来后,我歪在驾驶室怎么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清楚地看见,在瑟瑟的寒风下,在连着天边的田野上,那个衣衫破烂的小女孩儿,擒着一条面袋,一颗一颗地拾着地面里被遗弃的黄豆。
是啊,我真的想把15斤黄豆分成若干个小袋,送给包括我女儿在内的那些城里的女孩儿,让她们体验一下,女孩与女孩,该有多么大的不同啊。
14.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刻画小女孩的外貌,用笔简省而集中,但作用都很鲜明。
B.文章的细节描写较有特色。如写小女孩“轻轻的敲车门的声音”中的“轻轻的”就写出了小女孩的懂礼貌和略有胆怯的神情。
C.本文写小女孩的母亲,是为了刻画小女孩对亲人的又一个侧面,使主人公形象更丰满。
D.在我问黄豆有多少时,小女孩抢着说15斤,表现了小女孩急于卖出黄豆的迫切心情。
E.全文结尾段是作者对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女孩子的批判,希望她们警醒。
15.文中写“小女孩死死地抱着罐头,就是不吃”主要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文中写自己“莫名地为她美丽的追求感到自豪起来”,又说“这是不是一种残忍呢”,从本文看:
(1)“自豪”是因为什么? (2分) (http://www.51985211.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认为是“另一种残忍”又是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比是本文用得较多的手法,试举两例简要说明其作用?(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运用题(10分)
18.请填写下面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任选两条)(2分)
(1)巷子里赶猪—— (2)小葱拌豆腐——
(3)擀面杖吹火—— (4)周瑜打黄盖——
19.下列文字是一位在外的学子写的“母亲节的祝福”,请你根据它的内容编一条凝练而生动的手机短信。(不能抄录原文句子进行简单组合,不得超过30个字)(4分)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这是属于您的日子,妈妈,节日快乐!
虽然在这里,我说干什么您也不会听见,但我还是要说,妈妈,我爱您。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让我明白这人世间的道理,是您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深切的关怀,也是您在平日琐碎的生活中照顾我的一切。如果我对您的爱是一滴水,那么您给予我的就是整个海洋;如果我对您的爱是春日里的一片新绿,那么您给予我的就是朗朗春天里所有温暖的阳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不知用什么来报答您无私的母爱。
亲爱的妈妈,在您放飞我的时候,也请您保存我的爱,相信在离别之后不久,就会有永远的相聚。不论何时何地,您始终是我最牵挂的人,始终是我心中最圣洁最温暖的守护神,相信我始终需要您,需要您的拥抱,爱抚和关心!
等到那一天,我学成归来,我能独立撑起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妈妈,到时我会让您骄傲,并且为此而快乐!或许,你要的,也不过如此。
手机短信:
20、《水浒传》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冈”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三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任选一组作文。(70分)
古人读书,有“萤窗映雪”“悬梁刺股”的勤勉激进,也有“围炉向火”“红袖添香”闲适温婉。对于当代中学生,阅读必然又有了新的不同方式,不同体验和认识。有人说,阅读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是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也有人说,阅读只能是闲人的消遣,对于中学生是一种奢侈,是只能暂且存放的佳酿。而你,是怎样阅读或者怎样看待阅读的呢?
第一组:
(1)介绍一本你读过的好书。(10分)
要求:简明扼要写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200字左右。
(2)写一篇有关阅读的议论文。(60分)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700字以上,所写内容必须与阅读有关。
第二组:
(1)条理清楚地介绍你自己的阅读习惯。(10分)
要求:写出你阅读的一般性习惯,200字左右。
(2)描述你自己有关阅读的故事或叙写有关阅读的情感体验。(60分)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700字以上。所写内容必须与阅读有关。
参考答案
一、做下列《先秦诸子选读》题
(一)古汉语基础知识题(3分)
1、A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每个0.5分)
① “畔 ”通“叛” ② “刑”通“型”
③ “拂”通“弼” ④ “涂”通“途”
⑤ “由”通“犹” ⑥ “女”通“汝”
⑦“要”通“约” ⑧“芸”通“耘”
(二)课文阅读理解题(6分,每题3分)
3、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三)课文延伸阅读理解题
5、(3分)提示:三类。①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②宗族称孝,乡党称悌③“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
6、(2分)说到做到,行动坚决。
7、(3分,每个0.5分)
遭遇; 如果; 到,去; 放出(使……出);
背弃; 要挟,胁迫。
8、(2分)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
二、课外经典阅读理解题(10分)
9、(6分)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句子。
10、孟子强调正人必先正己,(2分)如果教育者没有好的德行,连妻子女儿都不会听他的话,更不用说教育别人了。(2分)
[译文]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为什么?”
孟子回答:“因为情势行不通啊。教育一定要用严正的道理,(父亲教儿子)用严正的道理没有效果,紧接着怒气就产生了。那就伤感情了。(儿子会说)‘你教我正理正道,可是你不按正理正道做’,于是父子之间便伤感情了。父子一伤感情,那就很不好。古人交换着对儿子进行教育,使父子之间不因求好而相责备。因为求好而使父子隔阂,父子之间有了隔阂,是最不好的一件事。” (《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自身不依道而行事,道在妻子女儿那儿都行不通;使唤别人不合乎道,连妻子女儿都使唤不了。” (《孟子?尽心下》)
三、诗歌鉴赏题(6)
11.⑴全诗抓住一个“翠”字来写。前两句写江岸之山。夹岸青山参差披拂,青翠欲滴。首句比喻传神:近山风吹拂动之姿恰与春云的变幻相似,远山雾气阻隔浓淡深浅相间,浅淡似轻烟几痕,有无限媚态。后两句写翡翠似的江水。江水因夹岸青山的倒映而绿,在夕阳的余晖下,粼粼的翠光跃上了船舷,一直向人的衣襟扑来。这样山水景色,实在是美极!(3分。须结合诗句分析,评析山水翠绿和情趣。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⑵纪诗有画面的色彩感和动态感。夕阳的余晖,碧如翡翠、莹澈似镜的江水,船在玉镜中行,碎玉敲打着船舷,波光荡漾,绿影四射,翠光随船扑上人来。想象丰富,立意新巧。王诗写苍绿色的青苔,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景色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宁静又有生命动感的意境。(3分。可任选一句,赏析绘景抒情的特点。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四、默写(10分,1句1分)
12、(1)女之眈兮,不可说也
(2)故时俗之工巧兮
(3)不仁;失其所与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6)池鱼思故渊
五、文学名著阅读题(任选一题)(5分)
13、(1)、开篇采用倒叙的写法,即先从玛丝络娃的受审写起,使男女主人公在法庭意外相遇。这既是作者有意托起的奇峰,便于更集中地揭露沙皇法庭罪行、揭露社会问题;又是推动情节的动力,引出涅赫留多夫的心理变化、精神震撼及心灵审判,为其人性复活做好铺垫。
(2)、这句话出自玛丝络娃之口。美丽纯洁的农村少女被贵族少爷涅赫留多夫诱奸,怀孕后惨遭抛弃,在火车站她意识到自己被抛弃时说出了这句话,说明她绝望地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虚伪和欺骗,对自己以往的信仰做出全盘否定。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爱情破灭对她的精神打击。
六、表达题(16分)
14.A、B(C、写小女孩的母亲,主要是反映出小女孩的家境。D、不在于表现小女孩急于卖出黄豆的迫切心情。E、用“批判”太严重。错一项扣2分,对两项得5分。)
15.“死死地抱着罐头”,表现出小女孩对罐头的珍惜,而这种珍惜,又反映出小女孩家境的贫寒。“就是不吃”表现了小女孩仅七八岁就知道克己让人的好品格。(珍惜、贫寒、克己让人三个要点,写出一个1分,两个2分,三个4分。)
16.(1) (2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追求美丽、享受生活,而这又是建立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 (2) (2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竟要通过长时期的不懈的体力劳动去追求仅仅是一件花衣服这样的目标。
17.(1)从村干部的吃喝与小女孩家的极度贫困对比,揭露了部分基层干部对群众疾苦的麻木、冷漠,使本文的社会意义更为广阔。
(2)用自己起初上车后的睡意和后来怎么也睡不着对比,表现了自己难以平静的心情,(又如,以自己的皮大衣、车上的暖风与小女孩打满补丁的破旧棉衣,露出脚趾的鞋对比;用小女孩听我说不买豆后“泪蛋蛋就滚了下来”,与我买豆之后“笑得更甜”对比等等)(每个例子1分;对一例分析正确1分,两例都正确3分。)
七、语言运用题(10分)
18. (2分)(1)直来直去(2)一清二白(3)一窍不通(4)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9.(4分)压缩以后的短信应该包含母亲对我和我对母亲两个方面。
参考例句:妈妈为我操劳无限,恩重如山;我愿妈妈骄傲快乐,一生平安。
20. (4分:漏答1点扣1分,答对3点给4分)
(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
(2)既劝诫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
(3)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