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青海省西宁中学2008-2009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说明: 本试卷分第1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萎,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提防 (dī) 洗涮(shuàn) 汲取(jí) 溘然长逝(è)
B.隽永 (jùn) 佛教(fó) 眼睑(jiǎn) 莘莘学子(shēn)
C.栖息(qī) 家畜(xù) 谥号(shì) 安土重迁(zhòng)
D.债券(quàn) 奇葩(pā) 蓓蕾(bèi) 流水淙淙(z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吊书袋 大名鼎鼎 闲情逸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互联网 遮天避日 莫逆之交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蒸馏水 直抒胸臆 蹉跎岁月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洽谈会 德艺双馨 征稿启事 精城所至,金石为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干部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深入实际,依靠老百姓,不能踩假水。
B. 公子道:“萍水相逢,何当厚扰?”孙富道:“说哪里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 虽然欧也妮对母亲的侍奉无所不至,但是,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到天国去了。
D. 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大放厥词,抛出“海洋立国论”,公然与台独分子沆瀣一气,走到了一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68处,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陈迹97处。
B.新华网华盛顿4月15日电:世界银行15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腐败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
C.诺贝尔和平奖今年首次奖给了向贫穷开战的机构和向贫穷开战的人——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及其创办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以表彰其“从社会低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
D.备受关注的手机单向收费问题在广东省率先得以实行,各种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也相继出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气候变暖或许是全球性的,但它带给全球居民的苦难程度是不同的。最显而易见、也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它将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科学家通过新近的几项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未来若干年气温上升将严重影响地球上纬度较低、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所居住地区的农业。
印度即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1世纪80年代,由于高温炙烤小麦种植区,该国的农业生产力可能会下降40℅,将致使数亿印度人处于长期饥饿的边缘。非洲有五分之四的人直接靠土地求生存,其农业可能会减产30℅,迫使农民放弃传统作物改种水稻等更加耐热耐涝的作物。更糟糕的是,包括塞内加尔和苏丹在内的一些非洲国家的农业将面临彻底崩溃,生产力下降50℅以上。就连拉美这个新兴的农产区也将减产20℅以上,巴西等粮食出口大国可能会重新变成几十年前那种自给自足的国家。
这些估计数字还没有考虑新型病虫害的影响。人们广泛认为,气候变化将带来农作物病虫害,可能会抵消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某些植物的“施肥”作用。
凡此种种景象——再加上就连美国等受影响较小的国家也会经历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激发了一场崭新的“绿色革命”。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像第一次革命那样提高产量,还在于创造能经受高温、吸收盐分、干旱时不脱水、被水淹了也能茁壮成长的农作物。
全球发展中心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威廉?克莱闽表示,要避免发生世界性的粮食保障危机,时间是关键。
克莱因说:“到2085年,由于人口增加、经济规模扩大,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增长两倍,而当前的三分之一农田恐怕将用于种植供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因此粮食供应与需求之间将形成激烈竞,争。”
为培育适应性强的植物而付出的努力开始见效。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古老的波斯草对盐水特别有耐性。科学家把这种草与商用小麦嫁接,发现它们在澳大利亚日益盐碱化的土壤里生长良好。
另一项研究则利用了最近发现的一种可帮助植物长时间处于水下却仍能存活的基因。最近在孟加拉国的农场进行的试验表明,一种含有抗涝基因的水稻可以在水下存活两周。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秘书长罗伯特?齐格勒说,这一研究结果意义重大,因为全世界70%的穷人生活在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而那里有5000万英亩的农田经常遭遇季节性水灾。据认为,随着气候变化带来更多雨水,这个问题会加剧。 (选自《参考消息》)
5.下列不属于激发一场崭新的“绿色革命”的原因的一项是
A.未来若干年气温上升将严重影响地球上纬度较低,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所居地区的农业。
B.随着气候变暖,即便是连美国等受影响较小的国家也会经历植物生长季节的变化。
C.气候变化将带来新型农作物病虫害,可能会抵消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某些植物的
“施肥作用”。
D.研究人员创造出能经受高温、吸收盐分、干旱时不脱水,被水淹了也能茁壮成长的农作物。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到2085年,由于人口增加、经济规模扩大,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增加两倍。
B.为适应气候变化,非洲农民会被迫放弃传统作物改种更加耐热耐涝的水稻作物。
C.到21世纪80年代,由于高温炙烤,印度的农业生产可能会下降40%。
D.科学家把一种古老的波斯草与商用小麦嫁接,发现它们在澳大利亚日益盐碱化的 土壤里生长良好。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破坏性影响而激发的“绿色革命”的目的在
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彻底解决粮食危机。
B.波斯草与商用小麦嫁接在澳大利亚的成功试验表明,研究人员为培育适应性强的植物而付出的努力开始见效。
C.粮食供应与需求之间将形成激烈竞争,原因之一是当前的三分之—农田将用于种 植供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
D.最近在孟加拉国的农场进行的试验表明,一种含有抗涝基因的水稻可以在水下存活两周,这将对解决生活在以大米为主食的全世界70℅的穷人的粮食问题产生重大意义。
三、(9分,每小题3分)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②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河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垒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③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④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⑤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8、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与例句中划线词语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余家是溪
A.然则虽辱而愚之 B.渔樵于江渚之上
C.屈贾谊于长沙 D.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9、下面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余以愚触罪, 亦不复以儿为念
B.而名莫能定 适莽苍者,三餐而返
C.盖其流甚下 而不知其所止
D.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不然者,吾何辞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愚”为线索,重点倾诉自己的遭遇。因为现实把作者变愚了,所以全文无一不贯穿作者的不平之鸣,是一篇寓意深远的佳妙之作。
B.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先从溪和人两方面说,然后合一。写溪水,由上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写人,由自贬而转入自赞;最后将自己与溪水合写,达到形神俱忘的境界。
C.作者不是客观地描写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借写愚溪写自己,将愚溪的风景和自己的遭遇联系在一起,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
D.全文写景善于布局,叙事井然有序,抒情贯穿全文。八景的位置、距离十分清楚,给人以立体感;叙述被贬、迁家、安家以及给愚溪定名等,结构环环紧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 诗中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 结合全诗,简析作者用什么手法写“溪居(农村)”景象的?所写景象有什么特点?



13、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陈情表》
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赤壁赋》            (http://www.51985211.com)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回家后出游中所见的田园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一致的。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李密在《陈情表》中叙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景时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至孝之情感动古今,正如孟郊的《游了吟》所吟的“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的四季方舟 张 洁
⑴生命如四季。
⑵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到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拚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找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⑶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⑷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⑸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的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⑹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换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⑺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的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⑻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⑼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⑽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人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⑾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⑿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⒀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演绎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⒁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14、文章开头说“生命如四季”。请结合全文回答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认为,第⑶段与全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谈谈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请回答这里的“感受”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结合11——14段内容,回答“在生命的黄昏里”,怎样才能做到“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把下列语句填人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19、仿照上下文的句式特点,在下面语段画线处填写句子,要与上下文协调一致。(5分)
有人说,塔太招摇,总是标榜着自己的存在;桥却谦虚,永远承受着别人的重踏。而我说,塔最勇敢,总是挺直了坚实的腰板;桥却懦弱,始终屈服于狭窄的河道。也有人说,塔 , ; , 。而我说,塔很坚强,剧烈的震动不能把它摧毁;桥却脆弱,行进的队伍便可以将它踩跨。
20、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从全世界征集来的21万 条口号中评选产生的,请你作为评委阐述选中它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1)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播报前的一句“分享阳光,分担风雨,”已成为央视名言。这句话虽化用了舒婷《致橡树》中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诗句,但境界出新,其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给人许多启迪。请以“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为题目作文。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③不得套作、抄袭。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 :“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 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11、12页请设作文格)

 

高三2008年练兵卷
语 文 科 参 考 答 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A(B项“隽永”的“隽”应读作juàn。C项“家畜”的“畜”应读作chù。D项“流水淙淙”的“淙”应读作cóng) 2. C (A.吊——掉,B.避——蔽,D.城——诚) 3.C (无所不至:贬义,应为“无微不至”) 4. C( A“文化遗址”与“古墓葬”、“古建筑”属于包容关系,不能并列;“陈迹”应该改为“遗迹”。B项成分多余,“目的是”与“旨在”重复。D项搭配不当,“实行”应为“解决”。)
二、(9分,每小题3分)
5.D(是“绿色革命”的内容) 6.B(以偏概全) 7.A(原文无此信息)
三、(9分,每小题3分)
8.B (例句,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A 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愚”:“认为……愚昧”。C项 是使动用法“屈”:“使……屈”。D项是名词做状语,“东”:“向东”) 9.C (A介词,因;介词,把。B 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承接。D 代词,它;语气词,呢。) 10.A(“因为现实把作者变愚了”错,作者并非真愚)
四.(23分)
11、(10分) (1)水是聪明智慧的人所喜爱的。现在这条小溪仅仅由于愚而被玷辱,是什么原因呢?(共4分:“见……于”“是”“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愚溪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用处,但却善于照彻万物,洁净、明亮、秀丽、澄澈,水流发出金石般铿锵悦耳的声音,能使愚人笑逐颜开而眷恋爱慕,心里愉悦而不愿离开。(共6分:“虽”“而”“鉴”“眷慕”各1分,句子通顺2分)
12、(8分) (1)“疑”、“急”二字用得最好。把一个正在村边玩耍的儿童看到船儿进入水湾,“疑”是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回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写活了。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现来了。(每处2分) (2)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一幅素淡清新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春日无闲人,大人都干活去了,只剩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玩得痛快的村童……村落宁静,静中有动,一切都和谐而富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每处2分)
13、(5分,只给一题评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漏、增字,则该空不给分)(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弟子不必不如师 无以终余年 报得三春晖
五、(22分)
14、(6分)(1)人生如同四季一样,经历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时期。少年撒播理想,青年辛勤奋斗,中年收获果实,老年回首反思。(4分)
(2)“生命如四季”的作用是:总领全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的四季与人生的四个时期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形象生动,更令读者深思遐想。(2分)
15、(5分)不同意。(1分)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既是对第2段“辛勤耕耘”的小结,又为第四段的“希望收获”作了铺垫。(结构、内容各2分)
16、(6分)(1)在撒播希望、开始耕耘的时候,充满了艰难困苦,使人难以承受。(3分,一处1分)
(2)只要在生活中认真地活过,为希望无愧地付出过,不必用他人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3分,一句1分)
17、(5分)在生命的黄昏,冷静地检点自己,(1分)记录人生的历程(2分),作为他人的借鉴(2分)
六、(15分)
18、(4分)③①④②
19、(5分)示例:塔太轻浮,天真地以为可以进入天堂:桥却稳重,忠诚地运送人们到达彼岸。句式相同,2分;语意协调一致,2分;语言连贯,没有语病,1分。
20、(6分)示例:该口号凝练隽永,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和价值观;采用对偶格式具有对称美。运用反复使得句子声韵和谐,意味深长,振奋人心。语言简洁、响亮、顺口好记,便于传播。 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能举出一条理由,言之成理,3分:语言简洁、连贯、得体,没有语病,3分。

上一篇: 高考语文2008年河南新县一中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苏教版

下一篇: 高考语文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09届高三第二次综合测试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