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卷(一)
语 文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对峙zhì 犒劳kào 将进酒qiāng 清风夜唳lì
B.处理chù 猿猱náo 瞭望哨liào 刚愎自用bì
C.朝暾tūn 下乘chéng 歌行体xíng 更相为命gèng
D.枕藉jiè 吮吸yǔn 干云霄gān 否极泰来p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别 气候 粗制烂造 吉人天相
B.掂量 松弛 冥顽不化 合盘托出
C.消弭 茶坐 倍道兼程 功亏一篑
D.脉搏 赏赉 梳妆打扮 缘木求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
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漫步万盛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出鬼斧神工般的魅力,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C.有一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
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无比神奇的力量,每每能够
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
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收看到了这一壮举的人,
都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D.诚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往事如烟。烟,并没有随风 , 。烟,婷婷袅袅,缕缕丝丝,腾入青霄。 , ; , ; , 。往事,许许多多如烟的往事,经过岁月的洗涤,拂去尘灰,而更加清晰了脉络,并且进射出它的奇光异彩。
A.散去,消失/或汇为甘霖,沾溉众生;或酿成细雨,润苏万物;或融于彩霞,织锦长空。
B.散去,消失/或融于彩霞,织锦长空;或酿成细雨,润苏万物;或汇为甘霖,沾溉众生。
C.消失,散去/或融于彩霞,织锦长空;或酿成细雨,润苏万物;或汇为甘霖,沾溉众生。
D.消失,散去/或汇为甘霖,沾溉众生;或酿成细雨,润苏万物;或融于彩霞,织锦长空。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体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6.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7.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
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
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
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
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
正有效。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高祖论.
苏 洵
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
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归汉,而高帝乃木强①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后世子孙
之计,陈平、张良智之所不及,则高帝尝先为之规画处置,使夫后世之所为,晓然如目见其
事而为之者。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小于,至于此而后见也。
帝尝语吕后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方是时,刘氏既安矣, (http://www.51985211.com)
勃又将谁安耶?故吾之意曰:高帝之以太尉属勃也,知有吕氏之祸也。虽然,其不去吕氏,
何也?势不可也。昔者武王没,成王幼,而三监叛②。帝意百岁后,将相大臣及诸侯王有武
庚禄父③者,而无有以制之也。独计以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吕氏佐帝定
天下,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以待嗣子之壮。故不去吕氏者,为惠帝计也。
吕后既不可去,故削其党以损其权,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是故以樊哙之功,一旦遂欲
斩之而无疑。呜呼!彼岂独于哙不仁耶!且哙与帝偕起,拔城陷阵,功不为少。方亚父嗾项庄
时,微哙诮让羽,则汉之为汉,未可知也。一旦人有恶哙欲灭戚氏者,时哙出伐燕,立命平、
勃即斩之。夫哙之罪未形也,恶之者诚伪,未必也,且高帝之不以一女子斩天下之功臣,亦
明矣。彼其娶于吕氏,吕氏之族若产、禄④辈皆庸才不足恤,独哙豪健,诸将所不能制,后
世之患,无大于此矣。夫高帝之视吕后也,犹医者之视堇也,使其毒可以治病,而不至于杀
人而已矣。樊哙死,则吕氏之毒,将不至于杀人。高帝以为是足以死而无忧矣。彼平、勃⑤
者,遗其忧者也。
哙之死于惠帝之六年,天也。使其尚在。则吕禄不可绐,太尉不得入北军矣。或谓哙与
帝最亲,使之尚在,未必与产、禄叛。夫韩信、黥布、卢绾⑥皆南面称孤,而绾又最为
亲幸,然及高祖之未崩也,皆相继以逆诛。谁谓百岁之后,椎埋屠狗之人,见其亲戚得为帝
王而不欣然从之邪?吾故曰:彼平、勃者,遗其一防者也.
【注释】樊哙:卢绾反叛,高祖派樊哙攻打卢绾。有人诋毁樊哙是吕氏的党羽(哙娶吕
后妹吕须为妻),皇上驾崩,樊哙就会举兵诛杀刘邦妃子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高祖
派陈平、周勃替代樊哙统军,还要把樊哙就地正法。陈平惧吕后,把樊哙押解长安。陈平、
樊哙到长安时,高祖已死,吕后就释放了樊哙。孝惠帝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注】①木强jiàng:质朴倔强。②三监叛: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分别为文王三
子、五子、八子。负责监视商朝遗民.称三监;后叛周,被周公旦平定。③武庚,字禄父,
纣之子,商亡周立,武庚被留续。殷祀。后三监串联武庚叛周。④产、禄:吕产、吕禄均为
吕后之侄,吕后时将军。⑤平、勃:陈平,刘邦时谋臣,后傅教惠帝,惠帝时为相。周勃,
刘邦时将军,后为太尉。吕后死,陈平与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文帝。⑥黥布、卢绾:
英布,因受秦法被黥,称黥布。初属项羽,封九江王;后归刘,封淮南王。卢绾,与刘邦同
乡,为将军,封燕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帝之以太尉属勃也 属:交付
B.一旦人有恶哙欲灭戚氏者 恶:徘谤
C.若产、禄辈皆庸才不足恤 恤:顾念
D.哙之死于惠帝之六年,天也 天:命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 张良智之所不及,则高帝尝先为之规画处置
A. B.
皆相继以逆诛 使其尚在.则吕禄不可绐
其不去吕氏,何也 而无有以制之也
C. D.
故削其党以损其权 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操控战局、把握时机方面,汉高祖的才略不及陈平、张良,但为国家长治久安,
其深谋远虑则在陈平、张照之上。
B.汉高祖担心自己死后,吕氏及其党羽将趁机作乱争夺帝位,因而安排周勃出任太尉,
执掌兵权来做牵制,以保护惠帝。
C.高祖起事时樊哙就相追随,鸿门宴上更有大功,但一旦樊哙伐燕而危及刘氏子孙,
高祖便找借口想除掉这个后世之患。
D.高祖深知吕后位高权重而难制,却又不能在嗣子未壮时将之除去,故有所安排,陈
平、周勃,就是高祖留给吕氏的忧患。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
译文:
(2)吕氏佐帝定天下,为大臣素所畏惧。
译文:
(3)高帝以为是足以死而无忧矣。
译文:
14.高祖令周勃为太尉以“安刘氏”,而作者认为高祖要“安”的另有所指。指的是什么呢?(3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文默写。(必须默写)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
《赤壁赋》)
(2)古诗默写。(共两节,选一节默写)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天生
我材必有用, 。 ,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湖南师大附中语文(附中版)一6
② ,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 。盘飧市远无
兼味, 。 ,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随风吹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
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1983年5月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节)
17.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
答:
18.作者说“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他让一种“关系”成为“演奏者”。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 解。(4分)
答:
19.简析文中穿插朋友“偏爱蝉的歌唱”故事的用意。(4分)
答:
20.说说“自然是没有结局的”在文中的深刻内涵。(4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1.赏析《随风吹笛》一文的构思技巧(300字左右)
七、作文(60分)
22.请联系现实社会与人生,以“给自己一个理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第Ⅱ卷答案
1.A(B.处理chǔ C.更相为命gēng D.吮吸shǔn)
2.D(A.粗制滥造 B.和盘托出 C.茶座)
3.D(A.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B.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对象误用。C.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感情色彩及词语搭配都不对。D.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后用“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4.C(A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B两面对一面,“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前后不合;D.词序不当,“因为不仅诚信……”,应改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
5.B
9.D(该题主要是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A项“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错误,原文只说“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而我国人口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数,人均湿地会大大下降。B项“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错,人类对湿地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只是不能“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C项“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言过其实,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度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
参考译文:汉高祖持有天命和谋术,从而控制一段时事使它朝有利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汉高祖不如陈平;揣摩天下的形势.举起手指用眼睛示意就能遏制项羽,(在这方面)汉高祖不如张良。如果没有这两个人,那么天下就不会归附汉,高祖也只是木讷倔强的人而已。但是天下已经安定下来,为后代子孙考虑,就是陈平、张良的智慧达不到的了,高祖曾经预先为后代子孙做好规划和安排,让后世情势的发展,明白得好像是亲眼看着那样的事而安排处理的。大概高祖的智慧,在大事方面精明,在小事方面暗昧,到现在才看出来。
高祖曾经对吕后说:“周勃忠厚稳重缺少文才,但是将来能够使刘氏天下安定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做太尉。”在这时候,刘氏的天下已经安定了,周勃又将安定谁的天下呢?所以我的想法是:高祖把太尉的职位交给周勃,知道将来有吕氏的祸患。既然这样,他没有废掉吕后,是为什么呢?是形势使他不可以这样做。过去周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因而管叔、蔡叔、霍叔三个监国大臣叛乱。高祖预料他死后,会有像武庚禄父一样叛乱的将相大臣和诸侯王,但没有制服他们的人。他只是考虑到家里有一个主妇,那些强悍的奴才和婢女就不敢和年幼的子女对抗。吕后辅佐皇帝平定天下,向来被大臣敬畏佩服,只有她才可以镇住他们叛乱的野心,用来等待继承帝位的儿子长大。他没有废掉吕后的原因,是为惠帝考虑啊。
吕后既然不可以废掉,所以高祖削弱她的党羽用来削减她的权势,使得即使有变故但刘氏天下根基不会动摇。因此,凭着樊哙的功劳,忽然有一天要杀他却没有迟疑。哎呀!他难道仅仅是对于樊哙不仁吗!况且樊哙和高祖一同起兵,他攻克城池,冲锋陷阵,功劳不小,当时在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唆使项庄舞剑时,如果不是樊哙责备项羽,那么汉朝能否建立,还无法知道。一旦有人中伤樊哙,说他要灭掉戚夫人,当时樊哙奉命在外讨伐燕国,高祖立刻命令陈乎、周勃当即将他斩杀。当时,樊哙的罪行还没有暴露,中伤他的人说的是真是假还不一定,并且高祖不会因为一个女子而杀掉国家的功臣,也是很明显的。他娶了吕后,吕后的宗族像吕产、吕禄之类都是庸才不值得顾虑,只有樊哙是豪杰,是诸将所不能遏制的,后代的祸患,没有比他更大的。高祖看待吕后,如同医生看待堇这种毒药,让它的毒性可以治病,却不至于毒死人罢了。樊哙死了,那么吕后的毒性将不至于杀人了,高祖认为这样足以使死后没有忧患了。那陈平、周勃是高祖留给吕后的忧患。
樊哙死在惠帝六年,是天意。假使他还活着,那么吕禄就不会被骗,太尉也没法进入北军。有人说樊哙对于高祖来说是最亲近的人,假使他还活着,未必会与吕产、吕禄一起叛乱。韩信、黥布、卢绾都是南面称王的人,并且卢绾与高祖最为亲近受宠幸,但是趁着高祖没死的时候,他们都相继因为叛逆而被诛杀。谁说高祖死后,杀人屠狗出身的人,看到他的亲人能够做皇帝而不欣然跟从呢?所以我说:那陈平、周勃是高祖留给吕后的忧患。
10.C(担忧)
11.D(A以:上句连词,表修饰,来;下句介词,表原因,因为。B则:均作连词,上句表承接,连接条件和结果。下句表假设,连接假设的情况和结果。C其:均作人称代词,上句作主语,他;下句作定语,她的。D而:均作连词,表转折关系,但。)
12.C(樊哙伐燕王卢绾是为刘邦平叛,并不危机刘氏子孙。)
13.(1)大概高祖的智慧,在大事方面精明,在小事方面暗昧。(2)吕后辅佐皇帝平定天下,向来被大臣敬畏信服。(3)高祖认为这样足够使死后没有忧患了。
14.吕氏之祸。
15.“意味长”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哲理,3分;表现3分。)
16.(1)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2)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②舍南舍北皆春水蓬门今始为君开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
17.①引出悬念:谁在吹能够“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的“笛声”;②前后照应:“竹子洒过了小雨”,与风配合,摩擦生籁,成为交响乐;③语意双关:雨,不仅是自然的微雨;还能沐浴心灵,洗去尘俗。(每答2分,答两点即可)
18.①事物表现:竹子是乐器,风是指挥家,便不能再做演奏家,竹子和竹叶摩擦发声,符合演奏的条件;②研究发现:竹子有水溃、竹叶有间隙,风的作用下摩擦而发出尖利和细细的声音,这的确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③感受独特:自然之声多是独奏,多而密的竹林、竹叶才可对应“百人的交响乐团”形成交响乐章。(每答2分。答两点即可)
19.①深化主旨,“自然的声音”令人“赞叹”,人应亲近、感悟自然;②进行比较。用“万蝉齐鸣”来凸显风雨竹林之声才成交响乐,让人感受更为深刻。(每答2分)
20.艺术家感受自然并加以表现的,其境界总是静的、低的,(2分)因为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视觉与听觉双重组合的,变化无穷而使艺术有“达不到的境界”(2分)。
21.示例
平中见奇
仰望苍穹,探触净土的林清玄,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生偶遇看似无奇,经他巧妙构思,而有了质疑、探询、感悟的全过程。行文脉络清晰,蕴含哲理而不觉说教的意味。
本文从微雨、凉风中听笛的悬疑写起,于寻常的见闻中点染上诡谲的色彩,让人猜想。接着去探寻那能够穿透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的笛声。行文便合上了平中见奇的步调。当是风海雨似的“一片乐海”不期而至时,作者已借自然的平常之物再造足以“震撼”人心的奇妙之境。怀着爱、追求与对人生的悲悯情怀,作者开始了奇崛的思考:重要的是.人要感动于自然,自然既然没有结局,那么涵盖生活、艺术的诸方面,其真与美的追求,何尝有个止歇。
作者如此布局谋篇,来装填他的感动与浪漫情怀。于冲淡中一展倾听自然、拥抱自然的无限美好,也预留了思想的空间。平中见奇,《随风吹笛》就是这样一篇构思精巧的散文。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