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2008年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纺 车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便是能以衣着保暖和遮羞。制衣不能离开纺织,而中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并一度领先于世界。
只要稍作考证,就知道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距今已有将近三千年历史的《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布、纺织、衣裳的记载。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再者,古人写字先写在竹简上,然后是帛上,那时肯定也就有了棉布。而蔡伦造纸是汉代的事了,他造纸用的原料不外是“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物,这些足以说明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出现了简单的纺坠和腰机。早期的纺坠多用兽骨制成,又有以石、陶、玉等材料制作者;形状有鼓、圆、扁圆、球、锥、四边、蘑菇及齿轮等形状。其工作原理为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将各种纤维纺捻成线,以增长其长度和增大其强度。腰机为一种原始织机,又称“踞织机”,腰束一带,席地而织,右手持打纬木刀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将纺线编织成布匹。因纺坠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故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但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被沿用了几千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一些少数民族仍在用纺坠捻线、腰机织布。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织机等相继出现。纺车初为手摇,即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后发展为脚踏,即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这样将手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比原始纺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至60倍,是纺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出现时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纺车自发明后,至汉代已非常普及,直至近代,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仍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早期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为二至三枚,最多为五枚。宋元之际,逐渐产生了一种利用水力驱动并有数十个锭子的大纺车,还有利用畜力驱动者,使其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纺织效率(以纺麻为例)从一般纺车日纺纱三斤发展为一昼夜纺纱一百多斤。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技术领先于西方(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制作的水车纺机)四个多世纪。
古代纺织技术的领先使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战国时期,齐国的丝织品便举世闻名,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文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均为一时名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绮、罗等大量丝织品为后世留下观瞻前人杰作的实物,尤其是被誉为国宝的“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实乃巧夺天工。 (选自2007年第10期《书屋》,有改动)

1.以下不能作为“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这种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是汉代人,而距今约三千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布的记载。
C.古人先是在竹简上写字,然后是在帛上写字,之后才是在纸上写字。
D.蔡伦用来造纸的原料中就有“麻头、破布、鱼网”等纺织用品。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少数民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沿用了几千年的纺坠纺纱,主要是因为这种纺纱工具操作简便。
B.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是纺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初为手摇,后为脚踏。
C.宋元之际出现的水力大纺车已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这种纺车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D.“齐阴之缣”“亢父之缣”和“素纱禅衣”都是古代留下的纺织品文物,织造技术高超,巧夺天工,举世闻名,被誉为国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说 钓
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①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②,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注】①数数:次次、多次的意思。②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3.对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疾:迅速
B.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逮:直到
C.其数试而不遇也 数:多次
D.其得鱼与午前比 比:比较

4.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 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
B.其寂然者如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乃收竿持鱼以归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吾将唯鱼之求 之二虫又何知

5.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钓鱼“求得”譬喻科第求取,因其皆永无满足而劳心费神,所以不如无欲无求,做个隐者。
B.“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从积极一面说,似乎是事无止境,而从沽名钓誉、贪得无厌的意义上来讲,则是欲壑难填的魔障。
C.文章写了钓鱼求大的全过程,不仅记述行为,而且摹写心态和心理感受,十分细腻生动。
D.“其趣或类于求得”,是说好像“求得”,然而“趣”实非求得,“得”是一种欲望而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①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③。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注释】①达:通达,显达。 ②闻:有名望。 ③下人:下,动词。对人谦恭有礼。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何哉,尔所谓达者?(2分)

②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4分)

(2)孔子认为读书人怎样做才能通达?(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更漏子
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双调]水仙子?夜雨
元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 ①此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载,唐初中书令马周早年曾旅居新丰的客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请指出所选词和曲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答:

(2)试比较所选词和曲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析之。(4分)
答:

8.默写。(6分)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塞上长城空自许, 。 ( 《书愤》 )
(3)沧海月明珠有泪, 。 ( 《锦瑟》 )
(4)羽扇纶巾,谈笑间, 。 (《念奴娇.赤壁怀古》)
(5) ,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飘飘何所似, 。 (《旅夜书怀》)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1482年,巴黎市民们沉浸在愚人节极其欢乐的气氛中,司法官的大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结果长得最丑,笑得最怪,最难看的卡西莫多当选,人们给他穿上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轿子,到大街小巷游行。(《巴黎圣母院》)
B.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公羊、母羊的叫唤,当成是“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咚咚鼓响”,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
这是对堂吉诃德“大战羊群”情节的描写。他用长枪向羊群乱刺,也被牧羊人乱石打倒。等到牧羊人走后,桑丘才把他扶了起来。堂吉诃德对他说,自己被魔法师作弄了。魔法师由于妒忌他胜利,便把敌对的两军变成两群羊。(《堂吉诃德》)
C.高老太爷六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 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家》)
D.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被打得“好兄弟”“好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先前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尤三姐耻于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红楼梦》)
E.葛朗台推门进来,一眼就盯住了那闪亮的东西。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欧也妮同情堂弟的破产,把自己全部积蓄的六千法郎送给他作为去印度的盘缠,查理回赠给他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守财奴葛朗台看到这个镶金首饰盒就发狂。(《欧也妮?葛朗台》)

10.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就是其中一例。请简述“锦囊妙计”这个故事。
答:
(2)为了做好上西伯利亚的准备,聂赫留朵夫处理了自己的田庄之后,来到了巴诺佛(从他姑姑那里继承来的田庄)访问。在这里,他做了些什么?请简述之。 (《复活》)
答:

四、(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精神之树
张栓固
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和人们一道虔诚地扑进了千年智者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了的;反而,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者自居。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遒劲。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我想我是在翻阅着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不屈不挠的意志,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我站在树下,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中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选自《散文选刊》2006年第7期,原载2006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11.(1)“世事的喧闹”在文中有什么含义?(3分)
答:
(2)从文中看,“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满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这句话意在赞颂什么?(4分)
答:

1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加以赏析。(6分)
答:
13.你认为可否将本文的标题换成“孔庙游记”?请简述理由。(4分)
答:

五、(16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人体的“第三只眼”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人眼中有两种光感受器能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分辨颜色的视锥细胞和对昏暗光线可作出反应的视网膜。科学家在人眼中最新发现了一种感受器,他们称其为“第三只眼”,这种感受器能以一种非视觉的方式对光作出反应:将信号发送到大脑的下丘脑,下丘脑的作用是调节生理节奏,分泌褪黑素,褪黑素能对人的“睡—醒周期”产生影响。
这项发现赋予了照明设备设计者灵感,飞利浦公司就开发出一种新式Activiva灯具,能发出1.7万开氏温标的光,而60瓦普通白炽灯发出的光色温在2700开氏温标。用于英国全国办公室的标准荧光灯管的色温为4000开氏温标。Activiva 灯具发出的灯光有什么与众不同吗?
英国柴郡一个电话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受了测试,新式灯具安装在他们九层办公大厦的第一层。电话中心的业务主要是处理私人健康保健的个人投诉,被认为是个压力偏高的工作环境。飞利浦公司产品经理艾伦?克劳夫说:“Activiva灯具看上去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非常接近于日光。我们发现,在一年后,使用这种灯具的员工普遍觉得更加警觉。这一层员工的工作效率同其他各层员工的工作效率相比有了显著不同。”
“第三只眼”的发现证明,光不仅能影响视觉,或许还能对人的情感造成影响。一直以来,照明设备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东西的目的,今后在设计照明设备的时候还要考虑调节人情绪的作用。

(1)给这则材料提取三个关键词: 、 、 。(3分)
(2)Activiva 灯具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请依据文意,分点简述。(3分)
答:

15.请根据上下文意,仿照画线的语句,给空缺处补上适当的句子。(4分)
一位作家遇到一位房地产商人,房地产商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作家回答说:“我其实跟你是同行,只不过你为人们的身体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子,我为人们的心灵搭建憩息休整的空间。”
后来作家遇到一位厨师,他对厨师说:“其实我跟你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说:“我父亲其实也跟我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高考在即,为了激励同学们奋力拼搏,取得高考好成绩,班主任在班级黑板报上写下了一副对联。下面是该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学海万里看我飞舟横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17.右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图标,外面图案为红色,里面图案为白色,认真观察后,请就此图标的构成及其蕴含的意义写一段解说性文字,字数在120字以内。(4分)
构成:
蕴含的意义:

六、(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70分)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地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狼哪肯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得直发抖,但为了吃到野兔,狼怎么也不愿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狼已经冻死了。野兔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那时,我只知为善良的野兔战胜凶恶的狼而高兴。长大后,才渐渐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悟出几分深刻的道理。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答题卡            (http://www.51985211.com)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01〔 〕〔 〕〔 〕〔 〕 03〔 〕〔 〕〔 〕〔 〕 05〔 〕〔 〕〔 〕〔 〕
02〔 〕〔 〕〔 〕〔 〕 04〔 〕〔 〕〔 〕〔 〕
第Ⅱ卷(共 135分)
三、(32分)
6.(10分)
(1)①


(2)

7题(6分,第①小题2分,第②小题4分。)




8题(6分,每小题各1分)
(1) (2)                
(3)           (4)             
(5)              (6)        
9题(5分)( )( )
10题(5分)







四、(17分)
11题(7分)
(1)
(2)

12题(6分)



13题(4分)


五、(16分)
14题(6分)
(1) 、 、
(2)


15题(4分)
他对厨师说:“其实我跟你是同行, ,

他说:“我父亲其实也跟我是同行, ,

16题 下联: (2分)
17题(4分) 图标的构成:




蕴含的意义:




 

 

 

 

 

 

 

 

 

 

 

厦门外国语学校2008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参考答案
1.A
2.C(A项的“主要是因为这种纺纱工具操作简便”有误;B项的“初为手摇”有误,作为“一项重大发明”的是指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脚踏纺车;D项中被誉为国宝的只是“素纱禅衣” )。
3. D (比:相同、相等。)
4. C (C项两个皆为连词,可以翻译为“于是、便、就”;A项前一个为介词,引出地方,不翻译,后一个为介词,相当于“于”,可以翻译为“在”;B项前一个为代词,指“浮子”,后一个为代词,译为“自己”; D项第一个为结构副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后一个为指示代词,翻译为“这,此”。)
5. A (“所以不如无欲无求,做个隐者”错。)
6.(1)①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 ②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
(2)要做到品质正直,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即要做到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7.(1)相同的景:秋天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相同的情:写尽愁思。
(2)前者:描写了一个为离情所苦的女子形象。女主人公生活在一个不愁衣食的富贵人家,她孤独无眠地盼望天明,她的离愁正如来雨般无边无际。后者:描写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形象。游子雨夜栖宿在旅馆,心境凄凉,归家的好梦似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8.⑴王之蔽甚矣 ⑵镜中衰鬓已先斑 ⑶ 蓝田日暖玉生烟 ⑷樯橹灰飞烟灭 ⑸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⑹天地一沙鸥
9.答案:C D (C应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 D、宝玉挨打,忠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不是他,是蒋玉菡。柳湘莲并未自杀,而是遁入空门。)
10.(1)答案要点:周瑜设计想假借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之机,将刘备幽禁在东吴,以换取荆州。(1分)诸葛亮识破此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1分)临行,授予赵云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让赵云到东吴后依计而行。(1分)后来赵云果然依计而行,保刘备成亲,使得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2分)
(2)涅赫留朵夫到巴诺佛访问,召集农民代表商谈,了解他们生活情况,同情他们的贫困和处境。(2分)他签发了一道文件,(1分)把土地租给农民,并进一步把农民交纳的资金当作公益或税款,供给农民自己使用。(2分)
11.(1)“世事的喧闹”一指外界环境的嘈杂,二指现实社会生活中浮躁的心态。(前一点1分,后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 赞颂了孔子思想、孔子学说超越时空而历久弥新,(2分)赞颂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2分)
12.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如用“森林古柏”象征孔子的精神和学说,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物象;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本文倒数第2段和第3段将帝王祭孔和市民祭孔进行对比,从而鲜明地揭示了两者祭孔的不同目的。(指出具体手法1分,举出例子1分,回答作用1分。答拟人,言之成理也可)
13.(4分)不可以,因为本文不重在记游,(1分)而重在强调孔子精神、思想、学说历久常青,(1分)以“精神之树”为题,可以更加凸现本文的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4.(1)“第三只眼”、 Activiva灯具(光或灯光)、情绪(情感)
(2)①Activiva灯具不同于60瓦普通白炽灯,它能发出1.7万开氏温标的光。
②Activiva灯具发生的灯光非常接近于日光,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
③使用Activiva灯具的员工普遍觉得更加警觉,其工作效率与其他员工的工作效率。
15.例:只不过你用五味调和满足人们的口腹之需,我用如花妙笔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只不过他用犁锋在土地上书写麦浪的诗行,我用双手在键盘上敲出思维的硕果。(该题共4分,“厨师”句2分,“父亲”句2分)
16.示例:书山千仞祝君捷足先登
17.答案:
构成:图标的整体构图为鲜红的心形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TH)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是洁白的手与鸽子的造型。
蕴含的意义:中国青年志愿者向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现了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18.作文参考角度:
(一)从野兔身上:1.机智,可以帮你战胜一切对手;2.弱小,不总是被吃;3.只要耐心等待,总会找到出路。
(二)从狼身上:1.守着诱惑,等于守着死亡;2.离诱惑越近,离危险也越近;3.在诱惑面前,再强大,也逃不过失败的结局。4. 有时舍弃也是一种智慧。
参考译文一:我住在乡村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得其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蓝天绿水,波光泛然,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下挂了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但不知为何,浮子一点不动,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仍不动。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仍然是一动不动。大概有一小时之后,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想,应该是有鱼在刺探饵料,很快会有鱼来上钩的了。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又想,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起身等着,聚精会神,一有动静就能立刻提起钓竿,有时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我也曾在合适的时候考试求取功名,(那情形)与我现在这样钓鱼有什么区别呢?刚开始去有司衙署考试,就象看到了别人垂钓,就前住观瞧,蹲下注视一样;那些久试不中的,便如同钓了许久却无鱼上钩,那些有幸蒙学官赏识,乡试中举的人,就象钓了条小鱼;如果受吏部认可,朝廷点了天官,就是钓着了大鱼。我是那种学钓不久的人,还没有这般的境界。但是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得到之后还有想得到的呀。那些能钓到大鱼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须要煞费精神心存侥幸,忍受忙碌劳累,终尽一生也没有满意的时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罢休啊。想跟我现在那样到了日落而归,因一无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么可以呢?
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
参考译文二: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上一篇: 语文高考2008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热身训练题

下一篇: 语文高考海安中学、金陵中学2008届语文联考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