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3分)

答: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答: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答:

2.阅读王冕的两首咏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http://www.51985211.com)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 这两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3分)

答:

② 这两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志趣?(3分)

答:

③ 从两首诗艺术手法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答:

3.阅读下面两首《忆江南》,完成后面试题。(10分)

(一)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二)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①两首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江南景物,白词写的是 ,皇甫词写的是 。(2分)

②两首词都注意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白词“山寺月中寻桂子”渲染了一种 的氛围,而皇甫词中“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句则渲染了 的氛围。(4分)

③两首词流露出的情调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试题。(10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① 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3分)

答:

② 这首曲子勾画勒出怎样一幅山中行乐图,请简要分析。(3分)

答:

③ 诗人在这首曲子中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是怎样抒发的?(4分)

答:

答案

1.

① 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以动写静,反衬

③ 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2.

①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②作者用只求“清气”、“清香”充塞天地之间,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志趣。

③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梅花象征高洁的品质,使抽象事物形象化,形象鲜

明生动。

3.

① 秋季 ;夏季

② 清静、幽远;依依不舍的离别

③ 白诗写“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皇甫诗写“兰烬落”,“暗红蕉”、“雨萧萧”、“驿边桥”表现出了绵长难断的离别之愁。

4.

① 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的变化,更表现了云和山的浑然一体。

②作者在山中行走,不感到丝毫的寂寞,作者写了云山、野鹿、山猿、山草、野花等景物,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境。

③诗人抒发了自己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一方面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景物之中,一方面吟唱“我爱山无价”,直抒胸臆。

上一篇: 高考语文07-08学年高三北京海淀区语文大阅读查漏补缺集合

下一篇: 高考语文07-08年北京海淀高三语文 文言文查漏补缺大集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