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第一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交卷时将答题卡和作文卷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禅宗 伫立 目不遐接 风蚀残年
B、犀利 累赘 杀一敬百 惭愧汗颜
C、饿殍 暮蔼 礼尚往来 草菅人命
D、谲诈 怪诞 朝暾夕月 根深蒂固
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兵突击》成功播出后,王宝强因为饰演许三多而声名鹊起,成为了一位炙手可热的新星。
B.最近几年,我国内地学生对香港地区的大学趋之若鹜。这说明国内考生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C.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领导总是埋怨农民不积极配合,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自己的某些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呢?
D.现在很多公司招聘员工时都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对那些喜好空谈、不切实际的人员一概敬谢不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伟大的证伪 孙振华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被当成真理说了好多年。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澳大利亚的某个地方发现了白色的乌鸦,于是,真理变成了谬误。只要世界上存在一个例外,“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一个错误的陈述。提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人,原本是想说出一个真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被当成了真理,可是到了白乌鸦被发现的那天,证明这个说法不对,这种否定的证明就是证伪。
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尔,在他著名的“证伪主义”理论中,对真理有一个解释。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还有一个公论:沙漠里的鸵鸟,发现危险以后,便将头埋进沙里。这个说法是罗马历史学家普利尼奥最先提出来的,据说,他是欧洲第一个见到鸵鸟的人。后来,人们证明,鸵鸟之所以把头埋进沙子里,并不是因为躲避危险,而是在用嘴挖洞,准备孵蛋。这个已经成为公论的说法尽管被证伪了,但它曾经是真理,理由是它可能被证伪——事实上也的确被证伪了。所以真理即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
最近,中国考古学界有一个重要的证伪,专家花五年时间得出结论,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就开始对阿房宫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证实,阿房宫现存遗址只是没有建成的前殿,共50万平方米,相当半个平方公里。同时,考古发掘还证实了,这里并没有大火焚烧的痕迹,除了前殿遗址之外,就只有东汉的瓦砾。可见,历史上所有关于阿房宫的说法,只不过是在想像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关于阿房宫曾经有多少记载啊:所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说法;司马迁《史记》中“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的记载;杜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形容,看来都是错误的。这些种种说法都已经被阿房宫遗址的发掘所证伪。
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通过证伪而逼近真相。前两年,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证实,“从太空的确看不到万里长城”,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证伪,它破除的,也是人们心中的某些虚妄。只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被证伪了,往往让人觉得扫兴,甚至有点伤自尊。但是,证伪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敢于证伪和承认事实无论如何比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摘自《深圳商报》2007年12月24日
5.下列有关“证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要世界上存在一个例外,就可以证明真理是一个错误的陈述,从而真理变成了谬误,这就是证伪。
B.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成真理的说法,后来通过事实证明不对,这种否定的证明就是证伪。
C.不断的证伪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进步,通过不断的证伪,历史上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将成为真理。
D.证伪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它破除的是人们心中的某些虚妄。
6.下列对“真理即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天下乌鸦一般黑”,被人们在某个地方发现了白色的乌鸦所证伪,说明证伪是不断证明前人说法错误的过程。
B.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因为真理就是事实上的确被证伪了的理论。
C.证伪是追求真理的组成部分,真理只有通过不断的证伪才能逼近真相。
D.被证伪的说法曾经都是真理,理由是它可能被证伪或者已经被证伪了。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是在用嘴挖洞,准备孵蛋”,这一真理也有可能被证伪,因为没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不叫真理。
B.航天员杨利伟证实从太空的确看不到万里长城,这一伟大的证伪,让中国人再也不会认为长城是一个奇迹。
C.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这个中国考古学界逼近真相的重要证伪结论,可能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会是真理。
D.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被证伪了,往往让人会觉得扫兴,甚至有点伤自尊,是因为证伪是尊重事实而不讲情面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 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①,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注]①窭(jù):贫寒。 ②汙:同“污”,污点。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擢河西尉,不拜 拜:任职
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 故事:旧业
C.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 鼓吹:宣扬
D.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因:因此
9.下列各句,不能分别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 )
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
C.①擢河西尉,不拜 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获罪琯获罪相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逝。
II卷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3分)
译文:
(2)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4分)
译文:
(3)为诗歌、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答:
⑵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道旁过者问行人, 。或从十五北防河 。去时里正与裹头, 。 ,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杜甫:<<兵车行>>)
(2)岳阳楼是幸运的,它见证了:孟浩然“气蒸云梦泽, ”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的豪情:杜甫“吴楚东南坼,________ _____”(《登岳阳楼》)的雄浑壮阔:聆听到了杜甫抒写国事艰危、感伤涕零的诗句“ ,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范仲淹“ , ” 《岳阳楼记》的述怀,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扬天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谢 云
①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凉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浅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②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③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乍开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凉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④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外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真实地到来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⑤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⑥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燃旺的温暖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些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这,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⑦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时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令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侧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⑧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那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4.“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为什么使作者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和颤栗”?(6分)
15.“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的含意是什么?(5分) (http://www.51985211.com)
16.文章的题目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作者在第六、七两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记忆中的另一些事情,请分析这样写会产生怎样的效果。(6分)
17.本文作者借“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5分)
六、(15分)
18.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4分)
奥运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美的盛会,每一个体育项目几乎都是美的展示: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做题。(6分)
2008年,我国发生了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实属历史罕见。灾害天气从1月10日以来,延续到2月15 日,近一个月时间。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西、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灾情严重,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月31日,因灾造成60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38亿元。
请从三个方面概括今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特点。不要超过16字。
16
20.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方括号中写出恰当的敬辞谦语。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
(1)祝贺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 ”,也可以说“祝你蟾宫折桂”
(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 ”,也可以说“我真的 ”
(3)请专家给自己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 ,”也可说“恳请您对 大加斧正”
答:(1)
(2)
(3)
七、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挂在嘴上/
不如记在心上/
记在心上/
不如扛在肩上/
它不一定/
能使你的前程如灯火般辉煌/
但一定会/
给你一份厚厚的人生礼物(《责任》)
这首小诗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内。
要求:自定立意,要有文体意识,题目自选,不得抄袭或仿作。
密山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 D 目不暇接 风烛残年 杀一儆百 暮霭
2.C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赶过去,多含贬义。反躬自省:指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3. A(B项成分残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D搭配不当,删去“的寿命”。)4. C
二、5.C (以偏概全。原文第2段说“历史上有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通过证伪而逼近真相”,意思是说有些说法将通过证伪而成为谬误,有些可能成为相对的真理,而有些将非常接近真相,不能武断地说“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将成为真理”。)
6.B (将或然说成必然。原文第2段说“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而非已经或必然“被证伪了的理论”。“被证伪了的理论”就成为谬误,它是“曾经的真理”。)
7. B (无中生有。原文第4段是说这一证伪破除了人们心中的某些没有事实根据的想法,而不能就此否定长城是一个奇迹。A项的依据是第2段“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C项的依据是第4段“历史上有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通过证伪而逼近真相”和第2段“真理即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D项的依据是第4段。)
三、(9分,每小题3分)
8.D(因:于是)
9.C(C项中,①的“擢河西尉,不拜”并非“放旷不自检”的表现,②写杜甫家乡被敌占领,家里生活艰难,也不属“挺节无所汙”的表现。)
10.B(“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理解有误,张镐实为杜甫开脱罪责。)
11.(1)从七岁到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属辞”“且”各1分,语意1分,共3分) (2)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或“多次”)(或“他的帽子三次被门帘钩住了。”)(“于门”状语后置1分,“于”表被动1人分,“三”1分,语意1分,共4分)(3)(他)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为”“怜”各1分,语意1分,共3分)
译文: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
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瑁是平民时的朋友,房官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叉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阳。他有集六十卷,都流传到今天。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⒐⑴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1分)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1分)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1分)
⑵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2分)他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2分)
13、1)行人但云点行频 便至四十西营田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波撼岳阳城 乾坤日夜浮 戎马关山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①矮小、脆弱的小花,报告了春天的到来;②小花经历了痛苦与艰辛;③小花激励作者奋然前进。(每小点2分)
15、如此脆弱(或平凡卑微)的生命却能坚强结实地挺过无数痛苦和艰辛到达春天,花儿创造的博大的辉煌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脆弱,1分;经过痛苦、艰辛,2分;博大的辉煌,1分;震撼了我的心灵,1分。意思贴近可酌情给分)
16、运用联想,使文章内容丰富,使“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形象更鲜明,强调了作者的感受和感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手法1分;内容丰富,1分;形象鲜明,1分;强调感受和感悟,1分;突出主旨,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意思对即可(5分)
六.18.参考例句:跳高是鱼跃龙门之美;三级跳远是飞鸿踏雪之美。短跑是风驰电掣之美;花样滑冰是蝴蝶翩飞之美。
19.提示:(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重)大(或者“破坏性强)。【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概括筛选能力,题干要求从三个方面来概括,我们要先找出三个角度来,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不能超过16个字。
20.(1)金榜题名 独占鳌头 名列榜首(无先后顺序,任意一个皆可)
(2)爱莫能助 无能为力 心长力短 无法遵命(无先后顺序,任意一个皆可)
(3)不吝赐教 拙作
七、21.(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7分) 二等(16—12分) 三等(11—7分) 四等(6—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新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新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略显个性
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新”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5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的,每50个字扣1分。
(4)确认为有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