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2008年5月9日9:00——11:30前绝密
四川省资阳市三岔中学 张华英(因受地震影响,上传延迟,敬请原谅。希望各位网友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谢谢!)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到第4页,第Ⅱ卷5页到第12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矍铄 诡谲 角逐 咬文嚼字
B.犄角 跻身 畸形 有案可稽
C.莅临 旖旎 瓦砾 风声鹤唳
D.桎梏 对峙 炽热 栉风沐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厄运 发祥地 大事渲染 放之四海而皆准
B.蝉联 发牢骚 以老卖老 有过之而不及
C.名分 副食品 行迹可疑 男儿有泪不轻谈
D.欠收 肇事者 因噎废食 解铃还须系铃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些食品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保鲜剂,却在广告中宣称绝对是“纯天然食品”,这是用掩耳盗铃式的手段欺骗广大消费者。
B.教育部日前宣布,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此意见分歧,一时争论不休。
C.巴以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力争于2008年底前达成协议,为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铺平道路,这种姿态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
D.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抛家别舍,悬壶济世,自筹资金创办树仁学校,为香港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 ,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⑴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⑶却容不了当权派 ⑸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⑵不平则鸣,有感而发 ⑷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⑹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⑵⑶⑹ B.⑴⑷⑸ C.⑴⑷⑹ D.⑵⑶⑸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孟祥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历朝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部分——天文志。由此可见,古代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国古代天文学,西方天文学在16世纪以前发展较缓慢,只是在近几百年随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古代天文学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有所萌芽。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已经有了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天文学资料了。商代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一个月又被分为三旬。由此可知,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的仪器,并提出了“浑天说”。隋唐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宋元时期我国创制了《授时历》,并制作了简仪等新的天文观测仪器。明清时期我国天文学处于衰落阶段。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与星象关系密切。以天人感应为哲学基础,中国古代形成了很具特色的占星学。占星学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昭示天命及其变化,为统治者提供理论基础。在星象观测中,天文仪器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种类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圭表、浑仪和简仪等。天文仪器的不断革新,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的发展,也为我国天文学历法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国天文历法起源早,从最早的成文历法《四分历》开始,后又经多次历法改革。据统计,我国从古至今使用过的历法有一百多种其中。《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这些历法分属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三大系统当中。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基础的;阴历则以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为计算的基础;阴阳合历是调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制定的历法。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僧一行等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弥补了前人的缺漏。唐代僧一行修订的《大衍历》多有创新。此外,僧一行通过在全国13个点的天文测量得到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约合131.3千米)的结论,这个数据在当时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
在天文理论方面。两汉时,人们提出了“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进而又有人提出了“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边际,无边无际,模糊地提出了宇宙的无限性。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先生认为它与同时期的希腊任何学说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我们必须承认“宣夜说”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宇宙模型,且对古代中国产生的作用也远没有“浑天说”大。古代中国人还建立了“盖天说”的宇宙模型。它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很多成就不仅在当时处在世界前列,即使在现代,许多数据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如金牛座蟹状星云被天体物理学家认出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痕迹,而在我国古籍中已经找到了关于这次爆发详细的记载。
5.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一项是
A. 中国历代王朝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天文志。
B. 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
C. 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的仪器,并提出了“浑天说”等天文理论,还出现了中国的第一部传世历法
D. 隋唐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另外还获得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的结论,这在当时是比较精确的。
6.下列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天文仪器的革新不无关系,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天文仪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圭表、浑仪和简仪等。
B.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很多成就处在世界前列,其中的一些观测数据尤显珍贵,有的还能为当今一些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C.我国天文历法起源早,历经多次改革。先后使用过的达一百多种。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最早的有完整资料的传世历法。
D .明清以前,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理论、历法、天文仪器等各个方面都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7.下列根据文意作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占星学中有大量的资料,如果深入古代占星学,那么不仅会丰富我们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认识,而且也有益于今天的天文学研究。
B. 阳历的基础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阴历基础是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只有阴阳合历调和了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才是最科学的。
C. “宣夜说”,认为天无边无际,与今天宇宙无限的观点基本一致,可惜当时没有得到重视,否则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就会更加辉煌。
D. “盖天说”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非常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成就曾通过一些途径传到了周边国家。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魏相字弱翁,定陶人也。为郡卒史,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繇(由)冢宰。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励)精为治,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 过:责备
B. 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 惟:想
C. 遂下相廷尉狱 狱:案件
D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 秉:掌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
A
死而有知
何浅薄也
B
何可胜道也哉
关吏以闻
C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
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车千秋的儿子担任武库令时,因犯有一些过错,见魏相治郡严,怕久后获罪,于是自己免职而去,但是魏相却为此受到斥责。
B. 魏相久任地方官,多得百姓欢心,特别是在河南任上,在他被治罪时,很多百姓替他求情,甚至戍卒愿多服役以替他赎罪。
C. 魏相治郡严格,治绩甚佳,加之不惧权贵,所言所行皆以国家为重,所以官位不断升迁,最后位至丞相。
D、魏相上奏霍家一事,主要是为国家着想,但也有保全功臣名节家世之事,但霍家不能理解,心怀不满,后生作乱之欣,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3分)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5分)
译文:
(2) 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岳飞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从本词的语言和内容看,属 词(词派)。该词派宋代最杰出的代表是 、 (2分)
(2)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6分)

(3)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13.按要求将名句名篇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 ,蝉蜕于浊秽, 《屈原列传》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http://www.51985211.com)
《兵车行》中用“ , ”两句揭露了穷兵黩武带给人民的苦难,批判锋芒直指好大喜功的最高统治者,显示了杜甫心忧民生的胸怀和直陈时弊的气魄。
⑵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阿房宫赋》
舞榭歌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李白在《蜀道难》中仅用“地崩山摧壮士死, ”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诗意
赵丽宏
诗意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大概永远也不会有一个公式化的标准答案。不过我以为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生命存在,诗意就不会消失。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最缤纷多姿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诗意每时每刻它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夏日的炎阳照耀着一朵初绽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着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面对古诗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机会似乎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更多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钢筋水泥建筑,面对无数熟悉与不熟悉的脸孔,面对茫茫人海。
人群中当然也能找到诗意,因为有人说:“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人。”事实上人群中的诗意往往比大自然的诗意更温馨更深沉,更使人为之心弦颤动。
有些人只是从人的外表中发现诗意,譬如少女的明眸和秀发,譬如在音乐中翩然作舞的青春肢体……而真正韵味悠长,意境幽深的,是出自心灵的诗意。这样的诗意无须用语言解释,譬如母亲聆听新生儿的啼哭,譬如热恋中的情侣互相凝视的目光,有时甚至只是会心地莞尔一笑,只是一声含泪的叹息……
在人群中寻觅诗意,其实是一种对真诚的渴望,渴望真诚的友情,渴望真诚的爱和被爱,渴望真诚的呼唤能得到真诚的回报。有时候,相识几十年的熟人会形同陌路,有时候,陌生的心灵却会在一瞬间碰撞出美丽璀璨的火花。那一瞬间,可能是茫茫人潮中一次邂逅,也许从此便消失在人海中,再无相逢的机会,可是记忆中却点燃起一盏不灭的灯。只要你想起人海中那一缕清澈透明的目光,心中的这盏灯便会发出晶莹动人的光芒。
诗意也是一种激情。因幸福和欢乐忘情歌哭是诗意,譬如亲人久别重逢时泪眼相向、抱头失声,譬如游子返乡时手捧故乡泥土深情长吻……
诗意还表现在人类良知的情不自禁的流露。面对同类的灾祸和危难,见义勇为、奋力相助,这也是诗意。曾经看过一部难忘的电影:一个幼儿失足跌落在深井中,无数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赶采,为抢救在黑暗的地下挣扎的幼小生命齐心协力、不分日夜地拼搏,终于驱逐了死神。孩子被救出地面时,欢呼的泪水汇成一片激情的海洋……这样的故事和场面,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可能发生,谁说这不是诗意呢?
面对残忍和凶暴发出愤怒的呼喊,也可以是诗意的宣泄。目睹人间惨剧后进洒出悲戚的热泪,发出哀恸的长叹,也可以是诗意的绝响……
有时候,在孤独中同样能寻求到诗意。陶渊明的“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便是这样的意境;王摩诘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也是这样的意境。远离尘嚣,陶然于大自然永恒的宁静,当然是诗意盎然,现代人几乎已无法体会这种独酌天籁、陶然忘忧的快乐。
现代的喧嚣常常使心灵疲惫,寻求诗意的心灵却可以在喧嚣中进入一种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绝不是与世隔绝、超凡入圣,而是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独自一人默默地遐想。诗人好比夜莺,坐在漆黑之中用优美的声音唱着自己的孤独。现代人生活空间的狭窄和闭塞无法封锁心灵的翔舞,自由的思绪和幻想的翅膀可以飞向任何你想抵达的目标。
诗意,是活泼的生命在生活中发现或者创造的一种情调。不管生活的节奏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酿成这种情调的土壤却永远存在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灵都能感受诗意撒播诗意。当你的心被浮躁或者冷漠笼罩,当你对生活和人生丧失了激情和爱,那么诗意便会离你而去,就像小鸟毫不迟疑地飞离凋零的枯枝。
假如你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你就可能成为诗人。当你面对辽阔的世界高扬灵魂的旗帜,当你的心弦因真情的呼唤而颤动,你就已经和骄傲的诗人们站在了一起。
14作者认为“真正韵味悠长,意境幽深的,是出自心灵的诗意”,这些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概括作答。(6分)
答:
15.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说“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人”?(3分)
答:
(2)怎样理解“记忆中却点燃起一盏不灭的灯”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
16.“诗意”虚渺复杂,难以把握,作者怎样把它表现出来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答:
17.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描绘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要求:不少于50字)(6分)


50
六、(15分)
18.(5分)
下面是一中学生的投稿信,在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五处并加以改正。
编辑同志:
您好!我爱好文学,素有吟诗作文之雅趣。现寄上我的拙作“清明随想”,望拜读。本文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如果我能在您的指导下,在贵刊发表,本人将不胜荣幸。
此致
编安
张玉
2008年4月8日
错误 改正





19.(6分)
四川省为迎接“2006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准备了一台集中表现巴蜀千年辉煌文化的大型歌舞晚会——“天府神韵”。节目涉及“五丁开山”“川江号子”“三星堆文化”及与四川有关的古代诗歌(如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的《春夜喜雨》)。请为晚会写一段宣传语,用于海报制作,要求:切合主题,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不超过70字。




70
20.下面的诗句借“睡了”和“醒着”这组对立的词语,表现了丰富的思想。请仿照它的形式,用“笑”和“哭” 这组对立的词语写两句诗,表现一定的思想和哲理。(4分)
街道睡了而路灯醒着 枝叶睡了而树根醒着 …… 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 哲人睡了而思想醒着 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 ——林肯
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巴尔扎克
能从别人的过错中看出他的优点,那才是最聪明的人。——德伦西
以上是名人对“缺点的价值”的一些思考。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用更多的心思来考虑如何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却往往忽视了存在于我们身上的缺点的价值。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以“缺点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⑵不少于8000字。⑶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项“嚼”读jiáo,其余读jué;C项“旎”nǐ,其余读ì;D项“炽”读chì,其余读zhì)
2.A(B项“以”——“倚”;C项“行”——“形”,“谈”——“弹”;D项“欠”——“歉”)
3.B(“一石激起千层浪”指一句话或一件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A项“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C项“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望文生义;D项“悬壶济世”指医生以医技普济众生,此乃赞誉医生仁心的词语,使用对象不当)
4.C
二、(9分,每小题3分)
5.A(这只能说明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不能说它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
6.D(说法绝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并非在各个方面都领先世界)
7.A(B.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三大历法系统不过是历法编制体系不同,难以简单说谁最科学;C.“宣夜说”本身并不正确,它受到重视,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并不一定就会更加辉煌;D.古印度宇宙模型与中国的天文理论相似,有巧合的可能,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的天文学成就曾通过一些途径传到了周边的国家”这个肯定判断)
三、(9分,每小题3分)
8.C(狱:监狱)
9.D(介词,翻译为“通过”。A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假设关系;B项副词,翻译为“多么”/疑问代词,翻译为“哪里”;C项介词,翻译为“把”/连词,翻译为“来”)
10.A(从文中看,没有写丞相车千秋的儿子犯有一些过错)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10分)
(1)(5分)大将军听说武库令离开了官职,一定会认为我因为丞相死了就不能善待他的儿子,假使当朝富贵之人借此责难我。那就危险了!(大意正确,给2分;关键字“用”“遇”“非”翻译正确,各给1分)
(2)(5分)(丙吉)给魏相写信说:“朝廷很了解你治政的情况(或“政绩”),将要重用你。希望你稍微慎重行事,把握好自己。”魏相在心里认为他的话对,为此收敛了自己的威严。(大意正确,给2分;关键字“且”“善”“霁”翻译正确,各给1分)
12.(8分)
(1)(2分)豪放词苏轼辛弃疾(答对两空给1分,答对三空给2分)
(2)(4分)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面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参考答案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平的景象,最后想象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明确表现手法,给1分;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给2分;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3)(2分)本词既抒发了词人面对国土沦陷、山河残破的伤痛之情,也表达了渴望以身报国,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答对一点给1分}语意相近即可)
13.(5分)
(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以浮游尘埃之外/沧海月明珠有泪/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檐牙高啄钩心斗角/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任选一题;一处正确给1分)
五、(22分)
14.(6分)(1)人类美好情感的抒发(若答出“真诚的爱和友情”,给1分;答出“激情的涌现”,给1分);(2)人类良知的自然流露;(3)在孤独中获得的宁静和自由。(每点2分;语意相近即可)
15.(6分)(1)(3分)因为人的诗意不仅存在于人的外表,更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这种诗意比从大自然获得的诗意更温馨更深沉,也更让人心弦颤动。(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人海中美好的情感或动人的景象(比如陌生人清澈透明的目光)像一盏灯,可以长久地留存在人的记忆里,温暖人心。(语意相近即可)
16.(6分)(1)通过具体的画面(或典型的细节)来形象表现诗意(或答成“通过举例来形象表现诗意”也可)。比如冬日残荷、情侣互视、久别重逢、愤怒呐喊等,将虚渺的诗意变得具体而可感。(2)采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描绘诗意。比如将“诗意”比喻为“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将邂逅后的美好感受比喻为“记忆中”的“一盏不灭的灯”等,形象具体地表现了“诗意”的美好。(每点3分,其中明确手法;给1分,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17.(4分)答案略(运用描写的手法,给1分;画面富有诗意,给2分;包含的情感积极向上,给1分)
六、(15分)
18.(5分)(1)“雅趣”改为“爱好”;(2)“我的拙作”中删掉“我的”或改成“我的作品”;(3)“清明随想”的引号改为书名号;(4)“拜读”改为“费心一读”(语意相近也可);(5)“斧正”改为“修改”;(6)删去“如果我能在您的指导下”中的“我”。(一处正确给1分)
19.(6分)答案略。参考示例:倾听川江号子,畅想古蜀文明。这里,有五丁开山的壮举,有三星文明的瑰奇。让我们与李白同走古道,和杜甫共沐春雨。千年巴蜀文化,邀你同行!(切合主题,内容具体,给3分;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给3分)
20.(4分)答案略。参考示例:猎手笑了而动物哭着/人类笑了而地球哭着。(每句2分。其中形式符合要求,给1分;包含一定的思想或哲理,给1分)七、21.(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新”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5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4)确认为有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上一篇: 语文高考西安地区八校联考2008届高三年级试题

下一篇: 语文高考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二)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