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一中200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拗断/执拗 裨益/裨将 混沌/混淆 骠骑/黄骠马
B.复辟/辟邪 解数/解元 重创/创伤 囤积/粮食囤
C.间断/间距 东莞/莞尔 稽查/稽首 拖沓/一沓儿
D.靡丽/靡然 夹道/夹袄 数说/数落 倔强/倔脾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勘误 焕散 明枪暗箭 迫不及待
B.贬值 反馈 和中共济 闻过饰非
C.契机 脏款 获益匪浅 额首称庆
D.伶仃 对峙 明火执杖 责无旁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句的是 ( )
A.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首次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业已启动。
B.官至发改委主任的张平的中专学历意外成为公众的一大看点,主要的不在于中央用人不唯学历是举,更因为在当今文凭泛滥、尤其是领导干部热逐文凭成风的背景下,那一纸中专学历弥足珍贵。
C.达赖喇嘛近期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再次开始进行密集游走,一会儿访英,一会儿访美,可谓双管齐下,他的一系列言行与西方一些人挑起的一波波针对中国的反华浪潮精确合拍。
D.石油涨价直接带动生物能源涨价,只要今天的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居高不下,只要石油的价格一直上涨,世界粮价就将进入一条上升的快车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B.“中部崛起之路”采访活动在洪山礼堂前正式启动,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及武汉市主要媒体的44名记者已踏上近1万多公里的采访征程,旨在通过集中宣传提升中部整体形象,吸引客商及公众关注中部,为第三届中博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C.CNN日前向中方发出的道歉声明不但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政府,企图挑拨中国人民与政府的关系,而且还没有对卡弗蒂恶毒攻击中国人民的言论作出真诚道歉,中方对此完全不能接受。
D.少数“藏独”分子企图干扰破坏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公然挑衅奥林匹克精神的恶劣行径,完全不符合奥林匹克宪章的宗旨,完全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是不得人心的,必将激起爱好和平、拥护奥林匹克宗旨的人们的强烈愤慨,是注定要失败的。
5.下列句子的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 )
①为了达到一种万众跟随奥运火种的神圣感,国际奥委会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十分严格。
②国际奥委会相信这种纯净的火种能够代表奥运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
③如果火炬熄灭,也只能用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
④而在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有一个传递队伍,一条路线。
⑤火种必须是在奥林匹亚山脚下用凸透镜采集的太阳光。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⑤③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拖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教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轨道。今后一段时问,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的科学探测目标:荻取月球表面三堆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面有用元素舍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荻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将记录原始太阳风教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宄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空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远距离测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花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改造;测控系统在我四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了建设地面应用系统,研制了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有关负责人称。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大于1年。
具体飞行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相轨道段。卫星与运戴火箭分离后。通过3次近地点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奔向月球的地——月转移轨道。二是地月转移轨道段。卫星要在该阶段飞行5~6天,其间会进行2~3次中途修正,以确保正确进入预定月球轨道。三是环月轨道段。当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开始减速制动,通过3次近月点制动逐步降低轨道近月点,最终到达高200千米的极月圆轨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约8~9天。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还可进一步提高。
根据预想,未来第二期计划将用月球车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并拟建立一个月基天文站,借助月球几乎没有大气的便利条件,对太空和地球进行观测。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
针对西方国家的猜疑,我国发言人指出:中固发射烧月“嫦娥一号”卫星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6.下列对“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有关情况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嫡娥一号”绕月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大约需要1年的时间。
C.“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要经过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三个程序的飞行,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D.“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是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7.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的一项是
A.获取月球表面三堆立体影豫。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
B.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 量。
C.分斩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备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D.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晨”的原则,与世界各圉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恩的一硬是
A.嫦娥一号是我围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强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的进步。
B.嫦娥一号卫里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C.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了建设地面应用系统,研制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标志着“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取得圆成功。
B.如果绕月飞行工程二期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中国人就可以舞赴火星上去探测了。
C.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尚不能满足“嫦娥一号”变轨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
D.嫦娥一号进行4次地球轨道上的变轨和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才能成功绕月探测飞行。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①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②,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③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扰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http://www.51985211.com)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辨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非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辫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取材于《墨子》,略有改动)
[注释] ①见:因。 ②孩:草根。 ③ 设壮:疑为“饰庄”,庄敬的品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之身者也 反:背叛
B.本不固者末必几 几:衰微
C.多力而伐功 伐:夸耀
D.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戴:通“载”,装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其唯圣人乎!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此以名誉扬天下。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善无主于心者不留。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
B.君子结交和任用人,必须要明察到人最本质的东西,否则不能成就大事,文章重点阐述了怎样亲近贤能的人。
C.墨子提出了每一个人都要从根本上真心实意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看法。墨子追求的不是矫饰的技巧,而是实在有用的东西。
D.既无智慧又不能审察,加上自身又懒惰的人,就必定会背离正道而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2)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4.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君子之道”应包括哪些内容?(3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
送友人出塞
【清】吴伟业
鱼海①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
劝君休望零支塞②,木叶山头是故乡。
【注】①鱼海:海名,在内蒙古之境。②零支塞:友人出关必经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1)当友人离去时,诗人本该劝他回望故乡,却断然劝他“休望”,岂非太不合情理?为什么?(2分)
(2)诗中友人尚未离去,但离后景象已在眼前。这是一种什么景象?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
16.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 , 。
②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③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21—25题。
秋 赋
从维熙
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③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
④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⑤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
⑥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
⑦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⑧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⑨时至秋时,眺望窗外,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便有感而发,涂鸦此《秋赋》短章,用以自勉自励。(《文汇报》2006年12月6日)
17.“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联系下文看,句中“特殊的音韵”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第②段,止于第 段;该部分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⑦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其中“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是 ;“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是指 。
20.第⑧段中“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中的“秋赋”与文题“秋赋”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 赋得秋韵翻新声 ——简析《秋赋》精巧的构思艺术
(2)笔落相似相异处 ——简析《秋赋》比较方法的运用
(3)思接自然人生间——简析《秋赋》运用联想的特色
答:
七、写作(60分,其中卷面分3分)
22.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文。
一沙一世界,
一刹一万年。
心中有碧草,
何年不是春?
要求:(1)请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心有碧草时时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2)字迹清楚。(3)不得抄袭。
汝城一中200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答案:C(A.拗ǎo/niù 裨 bì/pí 混 hùn 骠piào/biāo B.辟bì 解 xiè/jiè 创chuāng 囤tún/dùn C.间jiàn/jiān 莞 guǎn/wǎn 稽jī/qǐ 沓tà/dá D.靡mǐ 夹jiā/jiá 数shǔ 倔jué/juè)
2.A(A项“焕”应为“涣”。B项“中”应为“衷”,“闻”应为“文”。C项“脏”应为“赃”,“首”应为“手”。D项“杖”应为“仗”,“待”应为“贷”)
3.C(“双管齐下”本指画画时两管笔同时并用,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此处用于一个人的连续行为,不当。A项“业已”:已经(多用于公文)。B项“看点”:值得观看、欣赏的地方。D项“快车道”指机动车分道行驶时,专供快速行驶的车道,这里是比喻义)
4.D(A项介词结构“在……中”吞并了主语,应去掉。B项“近一万多”自相矛盾,删掉“近”或“多”。C项“不但”“而且”的关系弄颠倒了。)
5.C(先确定第①句为首句,排除AB两项;按第①句“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的内容,应先谈“火种”,再谈“火炬”,因而接下来是⑤④两句,排除D项)
6.【参考答案】B(“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不合原文语意。原文明确指出:“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约8~9天,在轨运行寿命超过1年”。)
7.【参考答案】D(该项为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宗旨,不属于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
8、【参考答案】B(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不仅仅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有其他部门参加,只不过该研究院是主体研究单位。)
9、【参考答案】D(A项推理条件不充分。星箭分离后,卫星只是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只是绕月飞行成功的第一步,还谈不上圆满。B项曲解原文语意。原文说“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显然,原文是指“月球车计划”修改后应用到火星探测领域中。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到目前的每秒十几千米的飞行速度影响“嫦娥一号”卫星变轨。)
10.A 反:同返。
11.A ( B .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副词,表反洁语气,难道; C .连词,因为/连词,表修饰; D .介词,从尹介词,比)
12.B 讲的是贤能的人是怎样的人。
13.(1)所以根本立得不牢的,就不可追求枝叶繁茂(或“就不可追求使枝叶长得繁茂”)。
(2)君子因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被人低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了。
(3)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学识就很难达到高水平,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很难成功。 14 .意志坚强、讲究信用、好善乐施、守道坚定、阅历广博、明察是非、注重实际等。
(答出二点记 1 分,三点记2分,四点记3分)
15.(1)途中的回望,令他在孤身天涯中,更增几分乡关日远、一去难返的哀慨和绝望。(1分)诗人的劝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时的凄绝心态。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1分)
(2)这是一种出塞途中的凄凉景象:在草木萧条的鱼海畔,在寒冽的塞外霜天下,正蹒跚着一个孤独的身影。更从西风如泣中,渲染那流徙天涯的“断肠”之悲。(2分)主要运用虚拟笔法。(1分)
16、①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③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17、【参考答案】人生的秋天,是一首成熟收获曲,一首忧伤别离曲,也是一首人类自身永恒的秋魂曲。关键词:收获、别离、永恒。
18、【参考答案】自然界的别离虽有忧伤,但蕴藏着再次聚会的希望。或:自然界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19、【参考答案】①年老时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说明:上文说“每见到老人”联想起老树、空了枝头、飘零的落叶,下文说“在……之后,是……墓碑”,故此处不应指人死去。
②回想青春年华时的欢乐。
20、【参考答案】不同。因为这里的秋赋是指人类自身不能再生与轮回、生者只能给死者留下墓碑并永远思念的“永恒的秋赋”。而文题“秋赋”的含义则除此之外,联系下文第八段看,还有激励人们珍惜生命并让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的意思。
21、【参考答案】(1)赏析要点:立意新颖,不落窠臼;文势跌宕,曲折生姿;双线贯串,首尾圆合。围绕以上一点或几点来写都可以。
参考例文: 赋得秋韵翻新声
——简析《秋赋》精巧的构思艺术
从立意与文章结构看,本文有如下特点:
立意新颖,不落窠臼。传统的咏秋诗文,不是悲秋,就是颂秋,或言秋之寥落凄切之景之情,或言秋之成熟丰硕豪壮之色之状。而本文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从秋之成熟想到人生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警示人们“热爱生命”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
文势跌宕,曲折生姿。作者由开头由人生如同游云落叶,有“特殊的音韵”总领下文,从果实成熟的短暂谈到“忧伤的别离”,又从自然界的别离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再将人类与大自然相比,说明人类不能再生,人生的短促,进而援引诗文点明题旨:人类应珍惜生命自身,有所作为。作者行文有如抽丝剥茧,逐层推进,因而跌宕生姿,引人入胜。
双线贯串,首尾圆合。一是双线贯串:以“秋色”为明线,先写自然之秋,再写人生之秋,秋色贯串全文;以“秋情”为暗线,从秋情之感伤、悲凉到秋情之豪放,人生之奋进而卒章显志。最后双线总绾全文。二是首尾圆合:文章开头说“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尾段中“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照应落叶、游云,“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照应“人生”;而全文亦是笔走“自然”与“人生”话题之中,可谓匠心独运。
文势跌宕波澜生,双线贯串揽全文;首尾圆合如天成,赋得秋韵翻新声。读罢全文,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作者构思艺术之功力。(汤登仲)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