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一、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皈依(guī) 跛(bǒ)脚 逮捕(dǎi) 管窥蠡测(lí)
B.锃亮(zèng) 针灸(jiǔ) 靓妆(jìng) 忧心忡忡(chōng)
C.潦草(liáo) 连累(lèi) 枕藉(jí) 权宜之计(quǎn)
D.供职(gòng) 干瘪(biē) 木讷(nè) 只言片语(zhǐ)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招徕 再接再厉 赋与 提纲挈领
B.蜇伏 察言观色 通牒 自立更生
C.贸然 针砭时弊 文身 不容置喙
D.桎梏 目光如聚 厮杀 循私枉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埃及海军3日已向客轮失事海域紧急调遣3艘舰艇和数架直升机,执行 任务。
②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宣布了赠台大熊猫 的最终结果。
③正是历史的多种原因,西藏的经济比内地落后,比沿海发达地区 落后。
A.搜寻 筛选 越发 B.搜救 遴选 更加
C.搜寻 遴选 更加 D.搜救 筛选 越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江苏连云港的孙悟空、四川的大熊猫、西部三省区的藏羚羊、云南的金丝猴等卡通形象,激战2008年奥运吉祥物,究竟花落谁家,11月11日便可知晓。
B.美国财长斯诺、“财神”格林斯潘、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布什摩肩接踵,相继访华,别以为中美迎来了又一个蜜月,因为来的每一张笑脸背后肯定带着一个个目的。
C.中国建设银行上市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一个现代商业银行,能够给老百姓提供最好的商业银行服务。这也意味着;建行将借上市之力推进“脱胎换骨”的步伐。
D.“神六”发射和回收是一项要求相当精确的技术,每一个步聚都要认真核对,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前往韶山的游客中有上了年纪穿着毛式服装的老者,但也有很多带着孩子和摄像机的夫妻、大学生和中小学生。
B.世界卫生组织称,到10月20日,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为最大受害国。
C.欧洲航天局称,过去10年间,中国上空由工厂、发电站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上升了约50%,而美国和东欧等地的污染程度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
D.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书斋(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转引自《新华文摘》2007/2,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
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7.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
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书斋发源于春秋,兴起于汉代,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
型
B.汉代是书斋的形成期,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在自己的书斋中进行。
C.21世纪是信息时代,作者担心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
D.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和书斋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①涴(wò):沾污。
9.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讯:审问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秦伯说,与郑人盟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坐 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第二卷(共114分)
四、(共24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译文:
(2)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译文:
(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15.补充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作答)。(6分)
①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布衾多年冷似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凭箜篌引》)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③六朝旧事随流水, 。(《金陵怀古》)自在飞花轻似梦, ,(《浣溪沙》)
④ ,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五、(12分)
16.下面是《与世界联网》的部分歌词,试依据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3分)
想用泰山的朝霞装裱富土山的仲夏,
想用海南岛的椰风抚摸西伯利亚,
想用黄河的木桨溅起多瑙河的浪花,
① ,
……
与世界联网,西方有如神的油画,
② 。
17.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下列内容是从某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选取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这名同学写一段教师评语。要求:评价客观,语言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40字。(4分)
(1)兼职情况:校刊《晨露》主编,电视台《青葱岁月》栏目特约小记者。
(2)平时表现: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学校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之一
(3)学习情况:期中考试成绩多科不及格,期末考试仍有三科不及格。
18.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
抽象地勾勒出月亮的轮廓,一双脚踏在其上,圆弧的起笔
处自然形成龙头,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整体图
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请根据画面,写出
其寓意。(5分)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淌过四方街
淌过四方街的何止是玉泉河清澈的泉水,还有被滋润的目光。
丽江古城荣膺“世界文化遗产”后,四方八面的游客接踵而至。
金秋时节,我踏上这片倾慕已久的土地。没有汽车噪音,没有单车的冲撞,青石板铺设的街巷,在叩击声中,诉说着沧海桑田,世事更迭。漫步古城,轻松逍遥。古城风景,最引人入胜的当数潺潺流水。玉泉河的若干支流,叮叮咚咚,穿街走巷,仿佛一群天真活泼的顽童,一直伴在左右。
建于南宋末的丽江古城,300多座大小不一的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像一根根项链,将花红柳绿、鸟语墨香的纳西人家串连于清波之间,轻描淡写中展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境。宛若伏羲八卦的街巷,典雅中折射文化。匠心独运的纳西祖先筑城时摒弃围墙,以四方街为主要通道,莫不是以此告诫子孙不要闭关守旧,不要围困自我?我不禁想到两个奇妙的现象。一个现象是“文革”时全国各地相继竖起了许多高大挺拔的塑像,后来又相继消失了,而丽江红太阳广场上的塑像仍庄严雄伟地屹立在天地之间。另一个奇妙的现象是,藏传佛教从西藏传入丽江被纳西族吸纳后没再往内地传,汉族佛教从滇西传入丽江也被纳西族吸纳后没有再往外地传。纳西人心中有杆秤,不附庸风雅,不盲目随从。源远流长的东巴文化享誉西方,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远渡重洋,人数不多的纳西族却有200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学者。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慧根和支柱。 (http://www.51985211.com)
思绪如水,牵动我深入古城。
环绕街巷的泉水在一个个岔道欢快地交汇,继而又激荡着各奔前程。是街巷分流了泉水,还是泉水划开了街巷?跟随泉水,踅进一户人家,主人递过草墩邀我入座,沏杯清茶让我小憩,没有因陌生人擅自入室而见怪,没有嘘寒问暖的客套,珍视每一次相遇相识的情缘,营造出他乡遇故人的亲和、友善,缕缕温馨与袅袅茶香,交织升腾。鹅卵石镶砌的院心,清风拂动的垂柳,垂柳上悬挂的鸟笼,鸟笼里鸣唱的画眉,还有花台上色彩纷呈的花草,诗情画意,恍惚中,人已坐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古城许多人家夜夜枕着穿屋而过的泉水入眠,谛听泉水弹奏高山的执著、冰雪的坚韧,一代代纳西人由此陶冶出泉水般清纯的性情。古城的纯洁和优美均得益于水。
老大妈们端个草墩聚在雕栏刻柱的房檐下,捻麻线,纳鞋底,唠家常,不时轻唤一声,将跑开去的毛头孙儿招回膝前。鹤发童颜的美须公,伸手沾沾门前流泉,然后朝脚前一盆盆文竹、兰花、月季弹开手指,酒出一串晶莹的水珠。偶尔,从小巷深处飘来悦耳的纳西古乐,一颗颗珍珠般的音符,跳进泉水,激起一朵朵亮丽的惊喜。
当竞争激烈的都市人忙得什么都有却没有时间,当贪得无厌的市侩穷得什么都没有却只有钱,丽江古城居民与清悠悠的泉水相依相伴的这份悠然恬淡,流露出享受时间的幸福,拥有平和的富足。欣羡之余,不禁扪心自问,滚滚红尘,忙忙碌碌,究竟想得到什么?
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大江小河,最终都向东而去。东方,迎接太阳面向光明的方向。倾听生生不息的泉水,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民族的兴亡盛衰,是啊,只有流动,才不腐朽;只有前进,才能超越自我。
(选自杨浩《淌过四方街》,略有改动)
19.根据文意,淌过四方街的“还有被滋润的目光”指的是什么?(4分)
20.“两个奇妙的现象”说明纳西族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1.作者在最后一段感叹:“只有流动,才不腐朽;只有前进,才能超越自我。”结合文意分点说明这句话的含义。(4分)
22.结合全文,说说这篇文章中 “水”的作用。(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6分)
感恩老兵
郭松民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60年前的“D—day”,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7?7卢沟桥事变纪念日”,“8?15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9?3抗战胜利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新民晚报2004年7月8日)
(本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开头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有何作用?(4分)
20.作者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他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分析。(4分)
21.如何理解“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句话在文中含意?(4分)
22.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新闻主题和写法谈谈其获奖的理由。(6分)
七、(60分)
23.有人说:诗歌的最高境界是静穆,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安静,丰富的安静。面对充满声音和狂热的世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安静”的可贵。
请以“安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B
2.C A赋予 B蛰伏 自力更生 D 目光如炬 徇私枉法
3.B
4.B(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不合语境)
5.C(A前后分句没有转折关系,删去“但”,此外,“带着孩子和摄像机”不能修饰“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可将顿号改为逗号,再在“大学生”前加上“还有不少”;B缺主语,介词“在”掩盖了主语“越南”,删之;D语序不当)
6.D(原文中交代“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7.C(“永远存在”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8.A(B少了“常常”;C是有些人的观点,作者并不这么看;D“必然趋势”判断武断。)
9.D(贷:饶恕)
10.A(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等。B.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介词,相当于“跟”、“同”。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形。D.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等;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11.A(排除③④句。③为卢之翰所为,④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处置)
12.D(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非杀一儆百)
13.(1)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句,“安用……哉”应译为“为什么……呢”,感叹句或反问句均可;“用”,应译为“因为”;“陈腐”,形容词用为名词,应译为“陈腐的粮食”;“困”,应译为“使……困苦”。共3分,“今幸兵食有余”句1分,“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句2分,句中每译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直到终了的。(“事”:侍奉;鲜:很少;克:能够。共2分,每译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3)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被酒”,可译为“醉酒”;“威仪”,意为庄严的容止,译为“威严”“威严风度”“威望和仪表”亦可。“非所以重朝廷也”句,应译为判断句;“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做法”;“重朝庭”,可意译为“加重朝庭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共3分,“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2分,“非所以重朝廷也”句1分,句中每译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伕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任龙图阁学士,就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直到终了的。”薛奎说:“保全自身直到为官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不以为然。”于是就一一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沾湿胸襟。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14.(1)用了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答出手法2分,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15. 略
16.示例:①想用长城的青砖连接埃菲尔铁塔
②与世界联网,东方有如梦的书法
17.你多才多艺,工作能力强,如果能够在学习方面再努力一些,你就是最棒的。
18.一双脚踏在月亮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起笔处的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处的和平鸽,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中国书法和古文月字,充分显示了该标志的中国特色,象征了中国人的探月梦想,表现了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答出一条得2分,答出三条得5分)
现代文(18分)
19.那些为古城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所陶醉、感染的来自四方八面的游客。(“被滋润”的理解2分,“目光”的理解2分)
20.有主见,善于吸纳和创造。(每点2分,只答“心中有杆秤,不附庸风雅,不盲目随从”2分)
21.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灵动的才会有生命力。(1分)②玉泉河的水承载了纳西族的文化;纳西族的文化在选择、吸收中创造前进。(1分)③个人和民族也是这样,需要不断地学习、吸收和完善,才能发展进步。(2分)
22.①水作为线索(2分)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清晰(1分)。②形象地揭示主题(1分):水养育了纳西族人,孕育了古城文化,(1分)纳西族人和纳西文化特体现的不断地学习、吸收和创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1分)。
(二)
19.主要描写了法国上下举办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的场面。(2分)写得既庄严又感人,表达对这些老兵们的敬意;(1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现场感,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可读性和感染力。(1分)
20.(1)事到跟前才想起,是否晚了些;(2)为什么偏偏是媒体,而不是政府出现;(3)这样隆重的纪念活动我们是否也应该在抗战60周年时举行一次;(4)在我们给予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以最大的关注的同时,却为什么没有给予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中国老兵以应有的、同样的关注,隐隐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缺乏感恩之心的关注。等等。(注:答出任何二点即可。每点2分)
21.这些老人会相继离开人世(2分);我们丧失感恩老人的机会,就等于忘记那段历史,这会让我们变得麻木。(2分)
22.新闻主题:(1)在文中,作者直接亮出了观点“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他从法兰西举办的隆重庆祝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中看到并想到了别人没有看到、想到的东西——“感恩老兵”。这一主题反映出了作者可贵的独特视角和敏锐的新闻敏感。(3分)【若者(2)这篇新闻主题思想针性强。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竟然忘记了感恩,而且几乎成了一种可怕的时代病。针对现实存在并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感恩老兵》一文告诉人们:“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显然,通过这篇作品的广泛传播,将无疑能起到了“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的作用。(3分)】
写法:(1)视角独特,主题新颖。能想别人所想,写别人所未写。一般情况写,新闻记者都是直接报道事情经过,而没有由此及彼的展开想象,提出自己独到的、深刻的见解。(3分)【或者(2)真实记录,生动感人。在文中,作者不但真实地纪录了庆典现象,而且也真实抒写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了社会的真实一面,触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而使文章感人至深,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3分)】
得分要点:新闻主题正确的并有所分析,3分;能扣住一点写法并适当展开分析,3分。只要主题正确、方法正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3.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