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看书家长无需“盯梢”
“最后几天,孩子在家看书,我们要在家里看着吗?”大考在即,不少家长不禁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就此,合肥六中高三年级组负责人胡成方老师表示,对于自觉性高的考生来说,家长的这种担心显然是多虑了。在考前,家长最重要的工作是后勤保障,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提前踩点考场路线等。
成功案例:
|
如今已经工作的孙韶海,五年前的高考,他创造了令同学和老师都不敢想象的好成绩。合肥市“二模”考试刚刚达三本线的他,高考实战竟然超出一本线30多分。
对于自己当年的超常发挥,孙韶海至今还记得那时母亲每日默默无闻的陪护。“虽然我和母亲不在一个房间,妈也只是每日做好每一餐饭。”小孙说,就是这种简单的陪护成为了他最后一周拼搏的动力。当别的同学已经束手无策,不知道复习什么才好时,小孙在高考前一夜还能静下心啃完一本学校推荐的生物题库。结果,在第二天的理综考试中,孙韶海的生物得了满分。
考前一周不妨适度放松
除了做好考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合肥六中胡成方老师认为,家长还有另外一项重要职责,那就是要带领考生适度放松。晚餐后,家长不妨带着孩子散散步,和考生聊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交流最近的时政要闻。“总而言之,就是要帮助考生把时刻紧绷的大脑皮层松懈下来,做到张弛有道。”
成功案例:
女儿现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家长李庭明回忆说,女儿“放假”在家准备高考时,恰逢孩子热衷的国际方程式赛车开赛。为了让孩子在最后的一周内能舒缓心情,他便每天准时给女儿当好“闹钟”,夜里准时喊孩子起来看方程式赛车。李庭明通过巧妙地安排女儿的作息时间,不但避免了一场家庭纷争,而且还使得孩子备加感激家长的良苦用心。“有时与其堵,还不如疏”,家有北大读书郎的李庭明愉快地回忆道,要善于和孩子玩“心理战”,感化比打骂的效果好很多。(徐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