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扎心的话对于没有经历过高考滑档的考生而言,似乎意义并不大。到了2025年,全国除了新疆、西藏除外都是新高考,但不管是不是新高考模式,全国各省份实行的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底层逻辑: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志愿填报这场“大战”,这可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教育部2025年新增29个智能车辆工程等新专业,同时撤销925个专业,选专业的时候必须得擦亮眼睛。新增的29个专业,个个都是 “时代刚需”,涉及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市场需求及AI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这些新专业公布后,高校将于今年高考后启动招生,但由于是首年招生,很多高校提交的预计招生规模较为审慎,计划人数普遍在30人左右。2025年,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 。
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今后专业设置要与就业市场"强绑定",高校不能盲目跟风开设专业。
对于考生来说,选择专业时要特别关注该专业是否是学校的"重点发展对象"。如果某个专业年年招生人数减少甚至停招,报考时就需要三思了。2025年,不仅都关注选什么专业,填哪个志愿都是深刻影响自己的一辈子的事情,必须多方面了解选什么专业,怎么填志愿。
这一期内容,我们收集整理了2025年高考承诺不退档的高校名单,仅供家长和考生参考,具体政策详见各大高校招生政策。
从以上的表中可以看到,院校承诺不退档的前提一般都是服从调剂且体检符合专业要求,所以,高考志愿填报时,服从调剂非常重要!
除非你对某些专业很有执念,完全不能接受其他专业,否则,勾选服从调剂就是避免退档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各位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明白的地方,多学、多查、多问,了解清楚了再填报!
要想实现不滑档不退档需把握三大核心:精准定位(分数位次+政策利用)、梯度设计(冲稳保比例)、细节把控(体检/单科/调剂)。通过优先选择承诺不退档院校专业组、合理分配志愿梯度、严格核查限制条件,可最大化录取概率。同时,需动态关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政策,及时调整策略,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风险。
1、目标定位:参考近3年目标院校录取最低分/位次,结合考生全省排名(位次法)和分数超线值(线差法),确定可冲击、稳妥、保底的院校层次。2、服从调剂: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勾选“服从专业调剂”可避免因专业分不足被退档。若未勾选且未达所报专业线,则可能直接退档,失去后续志愿机会。选科匹配:严格对照《招生计划专刊》中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例如物理类考生不得填报仅限历史类的专业组。调剂范围:若高校调剂范围仅限专业组内,需确认是否接受组内所有专业。填满6个专业: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专业六保一策略,填满专业志愿可扩大调剂空间,避免因志愿空白导致退档。冷热搭配:在稳妥和保底志愿中,搭配1-2个冷门专业(如社会学、考古学)作为兜底,降低专业竞争压力。触发条件:勾选 "服从调剂" 是享受不退档政策的前提。2024年,超18万考生因不服从调剂落榜,其中50%集中在热门专业。特殊情况:若考生坚决不接受某类专业(如医学类),需谨慎选择不设该类专业的院校专业组,而非仅依赖调剂选项
2. 限制条件的逐项核查
体检要求:例如医学类专业对色觉的要求、外语专业对口试成绩的规定,需对照《招生章程》逐条确认。
单科成绩:部分高校要求英语≥120分(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若考生单科不达标,即使总分达标仍可能被退档。
3、保底志愿的双重保障
分数保底:选择近3年录取位次低于考生全省排名20%的院校专业组,例如排名1 万名的考生可重点关注1.2万名后的院校。
政策保底:充分利用地方专项计划、民族班等特殊类型招生。
总之,高校招生录取顺序依次为:强基计划、香港高校单独招生、空军和海军飞行学员招生、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批。普通类本科批中,先进行“特殊类型志愿”投档录取,再进行“普通志愿”投档录取。总成绩相同的考生投档时按以下规则排序:对于普通类专业类别,依次按考生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投档,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则全部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