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志愿填报首页

用“日新月异”来描绘AI行业的迅猛发展恰如其分,正当众人仍沉浸于deepseek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之时,AI领域又一颗璀璨新星悄然升起。

3月6日,全球首例通用型AI Agent——“Manus”的问世,在科技界激起了广泛涟漪。一时间,Manus的邀请码仿佛成为了科技圈内的“珍稀藏品”,网络上四处可见求取“邀请码”的热切呼声。

然而,在此热潮之下,不过我要泼一盆冷水了,热门——有时也意味着风险。

前几天一条#复旦经济学博士建议慎选热门专业#的信息冲上了微博热搜。

这名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是一个志愿填报和专业科普的社交平台博主,他告诉记者不建议学生盲目选择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因为高考的决策是在四年或者10年后显现的,如果大家一窝蜂涌入,会造成热门专业的人才过剩”。

对于这条建议网友们也纷纷展开热议。

有支持的:

也有反对的

1

风口上的计算机专业

不可否认,热门专业往往自带 “光环”。从就业数据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年来一直稳居就业市场的热门前列。相关统计显示,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 90% 以上,平均薪资也在各专业中位居上游。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无论是软件开发、数据分析,还是人工智能领域,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求贤若渴。

人工智能为例,随着这一领域的迅猛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领英报告显示,2024 年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已超过百万,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该专业毕业生的起薪不断攀升,部分顶尖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能拿到年薪数十万元的 offer。如此诱人的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也难怪众多考生和家长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

2

昨日黄花的金融专业

然而,过度追捧热门专业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就拿曾经炙手可热的金融专业来说,在经济形势向好、金融市场繁荣的时期,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可谓 “香饽饽”,各大银行、证券机构高薪争抢。但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的逐渐饱和,金融专业的就业形势急转直下。

据智联招聘数据,2024 年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竞争比达到了 15:1,较五年前增长了近 50%。许多金融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薪资下滑的困境,甚至一些非名校的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转行。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热门专业并非永远 “热门”,其热度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

3

热门专业也意味着水深火热

热门专业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以法学专业为例,由于其就业前景广泛,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但司法考试的超低通过率,让众多法学专业学生望而却步。据统计,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常年维持在 10% - 15% 左右,这意味着大部分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顺利进入法律行业,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激烈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就业环节,在高校招生时也十分明显。

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往往居高不下,考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进入心仪的专业。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录取分数线在多数省份都超出一本线 100 分以上,这对考生的成绩要求极高。


4

善用自己的天赋

考生在面临选择专业这一重要人生决策时,除了考虑就业前景、专业排名等外部因素外,自身的天赋条件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天赋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学习效率和成就高度,因此,深入了解和挖掘自己的天赋所在,对于选择适合的专业、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紧密相连,数学是理解计算机算法、数据结构等核心知识的根基。高中阶段的代数知识,如函数、方程等,是理解计算机算法中逻辑关系的基础。在学习编程语言时,需要运用函数的概念来构建程序模块。

另外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多为英文,如 algorithm(算法)、data structure(数据结构)等。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在阅读计算机教材、参考资料时能更顺畅。许多经典的计算机教材大都是英文原版,提前积累专业词汇,有助于更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资源。

还要求学习者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清晰梳理问题的脉络,设计合理的算法流程。面对程序中的错误,要能够运用逻辑推理,逐步排查错误源头,找到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开发一个电商网站的购物车功能时,需要精确考虑商品的添加、删除、数量修改、总价计算以及库存同步等多个环节的逻辑关系,确保整个购物流程顺畅无误。

总之选择专业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不能仅仅因为专业热门就盲目跟风。考生和家长需要综合考虑就业前景、竞争压力、个人兴趣和天赋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热门专业或许能带来一时的 “风口” 机遇,但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避免成为未来就业市场上的 “破落户”。


上一篇: 高考志愿填报新攻略,专业和地区,怎么选才好!

下一篇: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第一课:掌握基础名词,注意报考细节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