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在改革过程中逐步走向多元化,更多升学路径进入家长的视线,帮助高考生跨越龙门实现人生跃迁。强基计划则是多元升学路径中,报考人数最多的一种。
对于为什么要选择强基计划,强基到底适合哪些学生以及被录取之后都会是什么样的学习节奏……很多同学和家长了解得并不多。
后面,还会定期为大家分享其他学长学姐们的宝贵经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耿同学
毕业省份:山东省
录取学校:中国海洋大学
就读专业:生物科学
入学年份:2020年
NO.1
奔着成长方案,选择了尝试
我们这一届高考生,是强基计划的吃螃蟹人。强基计划政策出台之际,我正在为了高考全力冲刺。我之前规划的升学路径是参加竞赛争取自主招生。但是那年,自主招生恰好被取消了,替代它的是强基计划。
刚刚接触强基计划时,我对它的认知并不深入,只是看到了一些相关政策,知道国家在支持基础学科发展,脑海中的强基概念还比较模糊。
后来,试点学校发布了招生简章,各学校的培养方案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尤其是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我隐约觉得,可能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格,跟妈妈讨论后就动了报名的念头。
中国海洋大学采用的是“3+2+4”培养模式,即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
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好报考哪所大学,更别说具体到某一个招生专业了。但比较明确的是,妈妈不希望我离家太远,所以中国海洋大学无疑是很适合我的。
我当时高考考了643分,比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高出110分,经过面试等考核后,我终于成为了强基班中的一员。
与普通班级不同的是,强基班课程实行定制化,难度和强度也高出一截。比如,普通班学习大学英语一,强基班则学习大学英语三;数学难度也会更高一些,课后探究性作业更多一些,所以,我们每天都很忙碌,但我们的成长速度也非常快。
马同学
毕业省份:山西省
录取学校:中国海洋大学
就读专业:生物科学
入学年份:2020年
NO.2
在理想和生活中,选择前者
我高中阶段,就很喜欢生物学科。爸爸一直希望我选择自动化专业,因为容易就业。于我而言,生物科学是理想,自动化则是生活。
其实,以我当时的高考分数,裸分也能考入中国海洋大学,而且能挑选一个非常优质的专业。但在理想和生活之间,我更想坚持理想。
高考成绩发布之后,我提前来到青岛准备面试,特意去转了一下海大的校区。当时,我在心里暗自做了决定,只要顺利通过学校的面试,就留下来就读生物科学专业。
我还记得面试时的场景,试题分为英语表述、学科相关知识等。其中,有一道题贴近时事,跟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由于高中选修过相关专业课程,我并不担心专业知识,反倒是英语口语可能成为短板。
庆幸的是,我顺利被强基班所录取了,希望自己在“3+2+4”的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下,更可以沿着理想走得更远。
强基计划有着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我们共同的体验是忙。海大强基班实行小班化,目前全班有25名学生。课程本身是量身定制的,课表当中有不少预制课程,排期比较满。
大一上学期时,感觉跟高中生活有点像,填满了预置课、自选课、做实验……但在学业测试中,我的成绩位列强基班第二,兴趣无疑是我最大的学习动力。
素材来源:半岛网
1.基础学科是高楼拔地而起的地基,面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需求,考生在报考前,就要判断好自己的兴趣,对于未来有个更清晰的学业、职业规划。因为唯有真正感兴趣,才能在科研路上耐得住寂寞,才能在遇到挫折时坚持下来。
2.随着强基计划报考的火热,竞争也会加剧。考生除了提前做好学业、职业规划外,还要提前参加相关的竞赛、强基培训、科研营等,以此增加自己在校测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