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朋友只听说强基计划是一条“低分上名校的捷径”,并没有对强基计划进行深入了解就想着报考。但强基计划并不适合所有人。
有几类人如果盲目报考只会毁了十二年的努力。今天,就来总结哪些学生不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招生院校为39所985高校,这就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绩要与这些高校的层次相匹配。如果考生本身高考成绩与39所“985院校”差距较大,那么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志愿、备考,最后却没能入围,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对考生心态也有较大影响。 建议高考成绩至少过一本线以上几十分的考生报考! 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本科阶段不得转到其他专业就读,虽然在研究生阶段可以根据院校设置进入相关“热门”专业学习,但本科阶段还是要学习3~4年的基础学科,如果是在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痛苦的。 所以对专业有比较强执念,同时意向专业又不在强基计划范围内的学生,就要谨慎考虑是否报考。 强基计划招生聚焦国家人才紧缺的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有些同学一味追求名校光环,想要借助强基计划做跳板进入“985院校”,被录取后再想办法转入“计算机、人工智能、金融、管理学”等热门专业,这样是行不通的,如果是本科阶段转专业,那就无法享受强基计划的政策“红利”,只能转入到普通专业。 就算研究生阶段可以转专业,也是院校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所以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院校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具体专业。 在高考高分段群体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于高考有着独特的心得,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题目风格都得心应手。可他们也同样拥有很大的劣势:他们对于参加除高考外的考试时,心理素质较低,对于超纲内容和非高考题型的解答能力非常有限。 在强基计划综合成绩中,考生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成绩占比15%,虽然校测在总成绩中只占比15%,但真正能和其他报考同学拉开差距的,恰恰是这15%。 校测面试等考试,没有过硬的学科核心素养,很难在优中选优的校测中脱颖而出,拿到校测高分。 强基计划是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计划,所以要有立志投身某一事业,为祖国科研事业奉献,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决心。而在强基计划的高校招生中,这一点也会是重点考核项。因此,科学精神、思维及探究性学习能力也是判断要不要报考强基计划的重要因素。 强基计划不适合主要为上述5类考生,也有同学可能觉得自己符合强基计划条件,但还是犹豫到底要不要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