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全部出炉!校考入围重大调整、优势工科专业加入……强基计划走向新时代。政策调整变化,直接影响报考,2023年强基计划报考形势如何?家长和考生如何找寻报考最优解,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
2023年强基计划承袭2022年利好趋势,持续在关键领域优势学科、“复交南”招录模式、校测考核、培养方案优化等方面延伸,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2023年的政策及趋势对高二、高一都有很大参考。
强基招生专业再次突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北大、哈工大、大连理工、兰大在天体生物、航空航天、种子科学、生物工程等方向新增相关交叉学科专业。优势学科势必会吸引更多优秀考生报名,选拔录取竞争压力大。
而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未来高校也会不断扩大优势学科领域实力,期待更多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加入强基计划招生。
浙大、中科大、西交、同济、厦大,5校加入“复交南”模式。“全员破格式入围”,高考出分前校测,所有报名成功的考生均可参加初试,高考出分后直接录取。
8校新阵营打破常规,对清北及相近档次高校形成冲击,生源战愈发激烈。对2023届高三报考产生直接影响。
①强化笔试权重,利好竞赛生。依据初试成绩入围复试,让成绩处在边缘线但有突出学科优势的考生有更多翻盘可能。
②强基与高考如何平衡?高考后即校测,尤其还可能与综合评价校测撞车,择校需要通盘规划,报考建议家长多做功课。校测作为关键一环,必须重视,建议高考前专注文化课成绩提升,以匹配目标高校;高考后马上投入备考,可以学习一些专业系统的课程体系。
③中科大采用初试入围全国竞争。按照总计划5倍划定全国统一合格线。这一政策有利于中科大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才,但对于一些高考/竞赛弱省的考生来说有点吃亏,想录中科大要做好备考。
2023年清北复交南5所学校都要求破格生单独上传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含高中成绩等信息),审核通过后才能入围校测。时间上清北能衔接复交南,但报名材料复杂,需同时准备。此外,中科大作为首例,对破格生设置了笔试、面试考核。
学科竞赛金银牌名额的增加,高校为优中选优,考核也逐渐加码,银牌以上考生也要重视高考成绩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良性的卷起来。
继北航、北理、大连理工后,2023年华南理工也采用加权高考成绩入围,对核心科目成绩按照1.2~1.5系数计算,强调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的作用。
校测也仍将是围绕核心学科素养的区分性选拔,优中选优的情况下,拔高性校测才是主要的竞争场。南大等高校明确今年考核将根据针对性,人大、北航、北理等10余校设置校测合格线,种种调整,都在彰显校测的重要性,宁缺毋滥。
清华、北大、中科大、南大、重大,支持五大学科竞赛省一、铜牌获奖证书作为报名材料上传。高校校测也维持在高考以上难度,顶尖名校甚至出现复赛难度试题。
2023年强基计划校测入围规则,整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四种方式。
(1)第一种,依据高考成绩,按照各省招生计划的4~6倍,在确认考试的考生中确定入围名单。2023年有27所高校采取这种方式,是目前的主流形式。这些学校还应注意最低分数要求,如北航、北师、山大、川大等8校等校都设有高考最低分数要求。
部分院校校测入围比例变化。如:中国农大、重庆大学由6倍调为5倍,吉林大学由4倍调至6倍。入围比例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入围分数线,学生报考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线类比统招线低5-30分左右,考生家长择校时可参照往年入围线和统招一批线数据做分析。
(2)第二种,华五+西交+同济+厦大8校,报名通过即可参加校测,考生须经过初试、复试两轮校测选拔。
(3)第三种,按照加权后高考成绩入围,这种方式对单科成绩突出的考生更有利,数学、物理成绩优秀考生重点关注报考。如北航、北理、大连理工、华南理工。
(4)第四种,五大学科竞赛金牌、银牌,破格入围,不占用第一类考生招生计划。清北复交南破格生需单独审核。破格生报名建议更多以高考分数为依据,避免报空。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大格局仍然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等基础学科,但进一步向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延伸,尤其是航空航天、国家安全、高端芯片、先进制造、智能科技等领域。
(1)热门专业注意扎堆。哈工大3大航天方向专业,北航飞行器动力工程,北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西北工大航空航天类等,这些都是高校炙手可热的王牌专业。
(2)强基都是冷板凳,未来出路如何? 强基计划专业看似都是基础学科,但更多高校本硕博培养方案明朗化,依托本校王牌院系给予最优势的资源投入,强基逐渐热门化。如清华依托五大书院培养,上交大依托致远学院培养,哈工大给出的硕博培养方向都是本校王牌学科。
2023年高校强基计划校测依然以笔试、面试、体育测试为主,综合素质材料一般作为重要材料在面试环节参考。其中清华、北大等24所高校设置笔试+面试考核,哈工大、北理等15校仅考面试。
(1)针对没有竞赛基础或数理基础相对较弱的考生,建议重点关注只考面试的15所高校。然而,只考面试并不意味着考试简单。自主选拔在线分析近几年招生真题,强基面试重视科研潜质、创新能力、学科素养、兴趣志向。
2、针对竞赛生,尤其是数学、物理竞赛生,在校测环节有较大优势,可以考虑冲较高层次学校。
强基笔试校测难度大于高考,尤其清北华五等名校,达到竞赛难度,想要在校测中脱颖而出,需要一定竞赛思维。建议考生多刷往年试题,做针对性备考。
面试方面,2023届考生须多关注相关学科领域前沿研究领域,避免“临时抱佛脚”,同时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填写。低年级,建议提前培养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性、探究性科研能力和潜质,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
2023年强基录取整体原则不变,仍然是85:15模式。各校之间具体录取政策有差异,还要仔细研读。
(1)人大、北航等10余高校设置校测合格线 的录取前置条件,结合强基校测难度,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2)录取规则方面,大多数高校遵循分数优先,专业志愿平行,专业认定各校有差异。
清华、北大,在各专业组/学科类按照综合成绩高低确定预录取名单。专业认定规则,清华优先专业志趣考核给予认定,其他考生按照分数优先、专业平行志愿的规则确认专业。北大根据综合成绩、专业志愿,按照平行志愿规则进行专业录取。
(1)强基计划要不要报?从机会策略讲,强基计划对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无疑是多了一次进入名校的机会,建议能报名的一定报名参加。
2、强基报考是冲还是保?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初衷和期望不同,则选择亦不同。真正喜欢基础学科,对目标校向往的学生,建议进中求稳。有名校情结、有校考优势的考生,建议稳中求进。
3、临近高考,强基报名建议家长多花时间和精力研究政策,现阶段考生仍然以文化课成绩提升为主。
4、通盘考虑,寻找最利于学生的最优报考方案。
针对强基热门大校、热门专业,哈工大、北理工、北航等热门专业慎重选评估报考。
针对名校边缘线考生,8校新阵营高校模式下机会更多。
针对破格生可以先冲一冲清北复交南,不通过则抓紧重新择校。
(1)提前关注政策趋势
2023年是强基计划的第四年,每年强基政策都在调整变动,不断释放新的利好风向。建议初、高中低年级提前关注政策信息,透析政策底层逻辑,做好规划和报考准备工作。
(2)重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
“复交南”新模式扩容、清华物理攀登计划出台,名校招生逻辑发生变化。初高中家长紧跟政策,提高规划意识,重视优秀考生早期发现及培养,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3)综合成绩+学科特长潜质、学科竞赛素养多元化培养。
不论是强基入围规则的调整还是校测的变化,都揭示高校选拔人才的核心始终在于特长潜质和综合素质,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想要冲击名校,数理化生信息等学科的竞赛素养拓展非常有必要。文史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更是必不可少。
(4)生涯规划要趁早,关注多元升学路径,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不论是新高考选科还是名校升学,基于清晰自我认知的生涯规划愈发重要。低年级家长考生务必关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少年班等多元升学路径,积极参与科研创新、科研探究、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相关素养和能力,以争取更多升学机会。
最后,
祝各位家长、考生报考顺利
金榜题名,圆梦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