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文科似乎成为大学里最不受重视的学科之一。随着社会化日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无论是在创建“双一流”的征程上,还是在实现大学最根本的育人使命上,人文社会科学所提供的滋养都必不可少,文科振兴之势已经到来,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学校为此做了行动~
据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官网11月15日消息称,为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建设一流学科,厦门大学党委经研究决定对人文学院进行调整,将原人文学院下设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哲学系调整为学校直属教学科研单位,在原历史系的基础上成立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撤销人文学院。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表示,人文学院调整优化是新时代厦门大学谋划人文学科繁荣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人文学科迈入新发展阶段的起点,将为人文学科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他希望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哲学系抓住人文学科发展的契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按照学校十四五规划关于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瞄准学术前沿,突出时代特色,树立国际视野,推进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学科,积极构建具有一流特色、厦大风格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0月27日,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宣布,决定撤销原有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文史哲三系的成立,成为重庆大学基础文科发展的又一阶段性标志。9月1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不仅为学校人文社科单位主要负责人颁发“十四五”期间科研工作任务书,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立项书,同时成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姜治莹表示,接下来吉林大学将全力推进“文科振兴计划”,把文科振兴的使命担当扛起来,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出吉大声音、作出吉大贡献。
高校纷纷走上“文科振兴”之路
👇👇👇

在2020年11月的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新文科建设宣言》重磅发布,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会议上表示,文科建设不仅影响文科本身、影响理工农医教育,更影响高等教育全局。2022年以来,中共中央连发两份重要文件,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稳步发展。4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作为第一部国家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该文件对“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总体性规划;5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

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全国有关高校和专家齐聚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山东共商新时代文科教育发展大计,共话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共同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新时代,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新文科建设责无旁贷。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要素,文化自信在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引领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文科建设大有可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在大国博弈竞争中赢得优势与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高等文科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新文科建设任重道远。高等教育是兴国强国的“战略重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要求高等教育率先实现创新发展。文科占学科门类的三分之二,占专业种类和在校学生数的半壁江山。文科教育的振兴关乎高等教育的振兴,做强文科教育推动高教强国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新文科建设刻不容缓。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社会问题日益综合化复杂化,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需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