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大因素,有的学生很聪明,成绩却上不去;还有的学生平时很勤奋也很努力,成绩也还是上不去,这可能就是由于某个学习习惯有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在高中阶段有哪些“致命”的坏的学习习惯!

1、当作业的奴隶:高中阶段作业是特别多的,特别是在高一分科前,九门学科,每门都会有很多作业,再加上自己买的资料,你是不可能一一做完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很多学生容易沦落为作业的奴隶,一有时间就在赶作业,这就导致那些老师比较严厉的、硬性的作业学生就做的比较快,而那种比如背书、预习课文、复习课文,学生一般不会去做,因为这种作业不用交。

作业太多,很多人就把做作业当作一种任务在完成,觉得只要自己把作业做完了、每个空填满了也就万事大吉了,而只要没作业自己也就没事了,甚至很多人都被作业麻木了,在没作业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很空虚,不知所措。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应该按时完成,但是更希望同学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多一些思考,想一想我做这个作业后有哪些收获,在哪方面能得到提高,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样,才达到了做作业的目的,而不是去当一个写作业的机器。

2、刷太多的题,却不重视订正:多刷题几乎成了每一个高中生的共识,刷题也确实有利于成绩的提高。很多学生买有类似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考前100题等各种各样的套题,甚至有的人高中三年要刷十几本这种试题。但是这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同学只在刷题,而不重视订正自己的错题。一般同学们做完一套题后,自己批改一下,然后把自己做错的题的答案抄上去,然后看一遍,觉得似乎自己已经懂了,然后就过去了。这是一个大错误,这样你永远都弄不懂自己不会的题目,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错题,要把错题当做宝贝,因为这才是你真正要突破的地方。也可以整理错题集,然后反复看、反复做。

3、不重视课堂40分钟的重要性:到了高中,尤其高考复习的那一年,很多人会觉得老师讲的我都会,不需要听,于是就开始走神、做其他的事。课堂40分钟才是最宝贵的时间,老师讲的内容都是精华,无论你会不会,你都应该听。课堂40分钟的内容,如果你不认真听,课下可能要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才能补起来。有的人在课下看起来很努力,而课堂上呢?该认真的时候你却不努力。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学霸们似乎在课下也没花太多时间去学习,但是为什么他们成绩就这么好呢?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能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拥有很高的学习效率。

4、拖延:在学习上,千万不要染上拖延症。有的学生特别喜欢拖延,比如老师上课讲的题,自己下课了却不整理,心里想着等一会了再整理;比如本该今天复习的内容,心里却想着明天再复习吧。高中实在太忙了,要做的事太多了,如果你不停的拖延,只会使自己的事越积越多,就更不想去完成了,所以千万不要拖延,这些事你迟早都要做的,为什么不早点去完成呢?

5、考试后不反思:高中的考试是特别频繁的,可能一个月考一次,也可能每周都要考一次。我相信学生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考好了非常高兴,考差了很难过,甚至躲在被子里哭。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很多学生似乎笑完或者哭完就过去了,并不会去反思、去总结。学生应该明白,现在的每一次考试,都不是高考,不能决定什么,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现在考了多少分,而是你有什么收获?你现在犯的错误高考还会不会再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