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高考快讯首页

在选科过程中,家长和学生们还经常会犯这些错误:

01、只看哪科分高,不考虑后续难点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

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选科要结合自己的客观情况,尤其要避免仅参照成绩选科,而是应根据个人兴趣和学科基础,看某一学科的成绩是否一直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才是有利于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的选择。

尤其考虑到后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发展的起点。选择喜欢的专业,也符合新高考改革的初衷

02、避开成绩,不考虑文理矛盾学科

在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物理学科成绩提升难度很大,但化学和生物成绩还不错。因此在首选科目中选择了历史,再选学科保留了化学和生物。

这样的选择,实际上是暂时回避问题,将来在专业选择时还会遇到前后矛盾的情况。

如果学生物理学科相对薄弱,但总体情况偏向理科,最好的办法是加强物理学习,而不是用选科的方式逃避问题,这样在将来选择专业时才能避免学科和专业要求不符的情况。

03、三心二意,选择摇摆

还有学生选科时,根据其他同学或者自己对任课教师的评判进行选择,这种情况也应该尽量避免。选科还是要看学科兴趣和客观情况,要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

对于学生和家长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家长和学生应该在决定前统一意见,否则学生在选科之后摇摆不定也会影响学习。

无论是对新高一还是开学高二的学生,在选择学科之后,尽快接受自己的选择,避免改变学科。学习不能三心二意,不要在做出选择之后,遇到困难就动摇,就想改换学科。

此时,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选择,应对困难。此外,学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

04、选科应该提前做好专业规划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早日意识到专业选择的重要性,提前了解大学专业及内涵,避免因为未来选错专业而导致的资源浪费。教育部分地区、分时间实施了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是让所有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发挥自我长处,学习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家长应该把选科看成为孩子的未来做规划,规划是建立在对孩子全方位测评和了解的基本之上的。所以新高考对家长而言是一个考验,需要家长打破旧观念,学习新的政策和了解社会未来的发展。

大学专业700多个,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专业理解存在误区,要想做好自己的选科组合,就要先对自己有个全面了解,通过科学的测评工具看看自己性格特点和职业兴趣是哪种类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哪些?未来适合的职业有哪些?这些职业和大学哪些专业有关联度?大学的专业和高中的哪些科目有关联度?


上一篇: 教育部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名单

下一篇: 高中生有20种途径上大学,这几项招生已经启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