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发布的招生简章上看,今年强基计划的报考难度将比去年更大,对咱们家长考生将更具挑战性。
2021强基计划的核心难点如下:
1、仍然限报一所:你仅有一个高校选择机会!你的成绩是否预估准确、你的预估成绩和目标校的预估入围分是否一致,都将直接影响你的选择是否有效。千万别选错了目标校!一旦选错,就可能抱憾终身! 一定要请专业人士来把把关!
2、新增签约确认环节:一旦签了承诺书,就必须参加校考,否则后果严重,甚至影响后续录取。一定要准确评估、考虑清楚!要根据自身估分和目标校的预估入围分,并结合今年的入围形势,做出准确判断。但在今年新高考首年政策变化的背景下,想做好这个判断很困难。很有必要请专业人士来帮你评估!
3、选科要求更严格、分省分专业名额在减少:比如西安交大2020选科要求“物理或化学”,今年是“物理和化学”。同时招生总计划数不变,个别高校新增了省份和专业。这意味着你的选择机会在变少。要珍惜仅有的少量机会!
4、仅有面试环节的高校数量或将减少:北理工、武大、西安交大新增笔试环节,意味着今年仅有面试环节的高校数量将减少。如何寻找一所校考模式对自己更有利的高校,将是一个难点。务必全面了解、综合对比、仔细挑选!
变化一:增加校考确认环节
今年强基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增加了“考生确认”环节。
节选自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各校均规定,考生需要在高考后到出分前这段时间(各校规定具体时间略有不同)进行考试确认,未进行确认的考生不得参加后续校考;而且一些学校明确表示:确认考核却未参加的考生,将被通报至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
变化二:招生原则微调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原则由“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改为“聚焦国家亟需的关键领域和重大基础学科需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今年或者近几年内,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侧重点将出现一定幅度调整,有可能会向被“卡脖子”的领域更加倾斜,这也意味着未来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或将突破基础学科,加入更多的交叉学科和新工科专业。
变化三:入围比例发生变化
今年的强基计划还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多数高校都上调了入围倍数。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厦大、兰大去年入围倍数为3倍,今年直接提升至6倍,按照去年两校招生计划数120人计算,去年厦大和兰大各有360人可以入围,而今年则各有720人可以入围。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也是同理。
变化四:招生区域调整
通过招生简章,我们能看到一些高校招生范围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有增加的,也有删减的。
比如:
大连理工大学:增加福建和重庆
重庆大学:减少北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 古、天津、新疆
这应该是根据2020年招生情况和生源质量做出的调整。
然而还有很多高校没有在简章中公布具体的招生范围,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在报名系统中仔细查询,不能简单的以去年招生范围为准。
变化五:考核方式和内容微调
以北理工为代表的一些高校,去年的校考以面试+体测为主,而在今年的强基计划校考中都增加了笔试环节。
2020年北理工简章中称:综合素质测试包括“学校考核”和“体育测试”,学校考核采取面试方式。
2021年简章中则称:综合素质测试包括“学校考核”和“体育测试”,学校考核包括基础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面试。
显然,入围比例的扩大必然要伴随着考核流程和难度会更加严格,对于相关学科能力不强的考生,要更加注重学科能力的提升。
变化六:体测项目调整
在体测方面,高校也作出了一些调整:
“体育测试项目为中长跑(男生1000米跑、 女生800米跑)和立定跳远两项”
改为
“体育测试项目为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两项”
总的来看,体测难度在降低,同时也代表着高校或许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考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潜质考核上。
招简变化带来哪些影响?
今年招简统一做了这么几个调整:
①新增确认考试环节;
②扩大了入围范围;
③招生名额招简不写。
那么这几项变化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
1.部分高校入围线对应省排下降
去年在报名阶段还是一片火热,毕竟报了不吃亏也不上当。但考试阶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同学们都很现实:
① 裸分远超投档线,更高一档的院校自然是不二选择;
② 裸分超过投档线,能选其他专业,能转专业不香么;
③ 裸分在投档线附近,强基带我进名校;
④ 裸分低于预期,没过入围线,去不了强基;
入围人选已定,但同学们纷纷以实际行动放弃了强基,选择了更有利的选项。这就出现了部分大学参考人数甚至低于录取人数的尴尬场景。
这次的操作将解决一部分此类问题。
今年增加了考前确认,时间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
发挥一般的,乖乖点确认,承诺来考试,鸽了就通报。
发挥不错的,放弃强基,准备统招。
而这部分人空出来的名额,直接下放,让高考成绩略低一点的同学能够进入该校强基计划。
人数递补,也就实现了入围分数线的下降,也就实现了省排的降低。当然还是刚才所说的,入围线下降基本只会出现在保底校中,像清北这样顶尖的学校,报名人数远超录取,入围线预计不会有大幅变化。
2.强基覆盖面扩大
覆盖面扩大几乎是必然的。
其一,强基入围人数在增长,自然覆盖到的人数会增加;
其二,由于人数递补及每人只能选择一所大学,注定空余名额数≤省排差值;
其三,末位高考成绩同分全部入围
举个例子:
西安交大去年在河北的强基入围线666,对应的省排是2884-3076。
递补的考生如果补不满,便从下一分数档筛选,而根据末位高考成绩同分全部入围这项,省排至少放宽到3258,增加近200人。如果这200人中参加西交强基的人数都不够,那么入围线将继续下探,对应省排也会进一步降低。
具体能降多少,就得看今年各省各校实际情况了。
3.对竞赛生作用有限的利好消息
金银牌,具有破格入围的资格,录取至少要达到同省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入围线的下降可以让竞赛生在高考中有更多的失分空间,但说实话作用有限。
对于目标顶尖大学的同学来说,失分空间多少取决于入围扩展多少倍;
对于目标非顶尖大学的同学来说,入围线会比往年降一些,具体要看今年情况。
但是,拿到金银牌的同学又有多少会报名非顶尖院校?
所以竞赛党们在掌握足够竞赛水平的前提下,应尽快提升自己的高考成绩,应对强基。
考生应该如何应对变化?
最关键的仍旧是自身能力。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细分一下:
以清北等顶尖院校为目标的考生,实际面临的情况与去年没有太大的差异。要求依旧很高,竞争依旧很激烈,概率依旧比较小,但你不得不拼。
以一般院校为目标的考生,潜在机会增加,学生应当努力提升自身成绩,争取在此利好情况下,冲一所更好的学校,家长应多关注往年该校本省强基线及省排名,看孩子能力是否达标。
根据往年报名情况,大部分强基/综评院校报名时间非常有限!在短暂的时间内还要进行快速院校定位等,家长非常有必要提前开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