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宣:985、211工程被取消”的消息在网络上被疯传,引起广大家长和考生的热议。其实这条消息的本来面貌是这样的:
仔细阅读教育部回复就能发现,教育部用的是“统筹为”,而非“取消”。可以说,这两项曾经的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上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将“接力棒”交到了“双一流”建设手中。将教育部回复理解为“取消985、211工程”显然有失偏颇。
事实上,早在2017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强调:“‘双一流’不是再走一遍‘985’‘211’的老路,所以拿着‘985’‘211’的船票上不了‘双一流’的船。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建不了一流大学可以建一流学科,我们支持地方高校向一流高校迈进。”
相对而言,985、211大学更侧重学校综合实力建设,而“双一流”侧重于学科评定。同时,与985、211名单的一劳永逸相比,“双一流”是个动态建设过程,不搞终身制,有进有出。
此外,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中,有委员建议,在老少边地区增设教育部直属高校,加快教育精准扶贫步伐。近日教育部回复称,“目前不宜扩大中央部门直属高校规模”。因此,985、211高校名单也暂不会有变化。
那么,985、211和双一流哪个更胜一筹呢?
985、211和双一流是不同时期的项目,两者的侧重点乃至于历史使命都是不同的,因此无法简单的以谁比谁好评论。
作为家长我们在给孩子择校的时候首要考虑的肯定是孩子毕业之后的发展,因此城市、学校、专业是我们参考的三大重点。其中城市不必多说,而学校和专业恰恰是受985、211和双一流影响较大的。
首先,如果大学毕业就准备进入社会工作,那么选择一所行业认可的高校就很重要。在这方面985、211工程由于建设的早,在企业的认可度很高,不少大企业非985、211不要,因此985大学更具优势。
相对的,双一流的优势则体现在“学科”上,比如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学校。最直观的就是师范类大学,大部分师范类院校都是211而不少985,像首师连211都不是,只是所“双非”,那么首师的毕业生就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吗?不,恰恰相反。首师的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学都备受认可,绝对超过其他一般非师范类的985。因此,如果想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去首师比去一般985更合适。
所以在此提醒家长们,在给孩子择校的时候不能单纯考虑“985还是双一流”,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以后的发展规划进行考虑。
985、211已经被统筹成双一流,但是双一流高校目前仍在建设之中。企业在评估毕业生的时候重点考察的是学生能力,并不是教育部给了哪些学校什么“新头衔”,而985、211经过多年建设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反观双一流还需要时间去成长。所以短时间之内,仍然会有人继续使用985和211来评判大学毕业生。
至于双一流高校,用八个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前途光明,未来可期。
附:
42所双一流高校名单
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36所,且这36所高校以前全是985高校;B类高校6所,其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前为985大学,另外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以前为211大学。
A类:北京8所,天津2所,辽宁1所,吉林1所,黑龙江1所,上海4所,江苏2所,浙江1所,安徽1所,福建1所,山东2所,湖北2所,湖南2所,广东2所,四川2所,重庆1所,陕西2所,甘肃1所。
B类:辽宁1所,河南1所,湖南1所,云南1所,陕西1所,新疆1所。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40所
42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严格上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有140所,以下是具体名单和建设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