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是特别特别合理的
物理作为一个必选科目,我个人认为是特别特别合理的。学习物理所带来的逻辑思维的严密,做事的缜密,干活的认真。都是其他理科选课什么化学生物所不能带来的(至少我是这么觉得,因为我特别特别喜欢物理)
我觉得物理的美好可以让任何不爱学习的人都努力学习。就是有个电磁场的题,当我做出来之后发现电子轨迹是个小心心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冒着粉红色的泡泡,真的是超级超级感动,物理的难度系数不算很大,但是有些难题当你做出来之后你会感到物理的奇妙,同时还有一种老子很牛的感觉。
相对而言也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大家都知道物理知识融入我们生活当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说物理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样的,物理的学习也就会比其他一般科目要难理解一些,所以若是不对物理科目进行一个限定的话,那么最后可能的现象就是,选择物理科目的学生越来越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才是不合理的,因为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物理、数学的发展,如果都没有学生愿意去学习物理了,那么科学的未来在哪里,或许有人会说把这话说的太远了,但我认为并非如此,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为了科学的未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正因为物理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才会把物理列为必选科目,并且很多高校也会将物理作为一个录取学生的门槛。
是具有积极影响的
调整后的”3+1+2“方案则是针对”3+3“方案中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解决:其实很多大学专业都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而18年教育部新规定有19个专业大类必考物理,简单来说,学生选考物理可以报考九成以上的专业,所以学生不能仅凭学科的难易程度决定自己要选择的科目,还要结合大学专业乃至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合理规划。同时“3+1+2”将原先的20种选科组合减少至12种,能够减少学校的办学压力,在实行过程中更能有效落实。
当然,“3+1+2”方案仍然存在着减少了学生的选择权,以及物理和历史学科不能同时选择的弊端。但是总的来说,优化之后的“3+1+2”方案对于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学校自主权、推进科目改革是具有积极影响的。
总结
在“3+1+2”模式下,只有12种选考科目组合,对于中学而言,尤其是软硬件设施跟不上的一些中学而言,无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在教室安排、排课等方面有了可以“喘口气”的机会。
对于新高考生而言,“3+1+2”无疑是剔除了其在选科过程中的功利性因素,阻断了其追求高考总分最大化的选科策略。专心学好物理或者历史成为第一要务,这也需要新高考生合理评估自己在物理或者历史学科中未来的学习潜力,从而做出合理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