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家长课堂首页

新高三的到来,家有考生的家长已开始磨起“霍霍战枪”:要不要陪读?

关于陪读的两个真实故事

以下两位高管,曾经做全职陪读妈妈的经历,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故事一

一位是财务会计,她在台上分享说,当年,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她放弃工作,回家专职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直到孩子考上大学,包括孩子最后上的大学都是她选的。

但孩子大学毕业后,却选了离家特别远的东北工作。为了读书,孩子从小到大都被父母管的死死的,所以他就特别恨父母,因而在有机会离开父母时,他就想着离的越远越好。

这位妈妈特别悔恨:假如早一点遇到致良知,我一定不会给儿子这样一个生命的结果;假如有机会早点学习,儿子的生命和人生、我们家都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

 

 

故事二

另外一位高管是绩效经理。当年,因为孩子有机会进入到上海最好的一所学校就读,所以她从杭州辞职去到上海,一门心思陪孩子。结果是,花了一年时间复习,最终没有考上。辞职陪考却没考上,当重返杭州时,她整个人的心理防线就崩溃了,就觉得整个家庭、整个生活一下子全乱了。

自此,这个家开始不得安宁。为了孩子牺牲了一切,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她就特别愤怒,随之就把这种情绪宣泄到了家中。家里不得安宁,她自己内分泌失调,身体不好,整个人发胖到完全不能看。

学习致良知以后,她说,其实,我清清楚楚知道我的孩子根本不具备上那所学校的资格,只是我一厢情愿希望他能去。假如能早一点遇到致良知,我一定不会做那样的决定。

陪读,不如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灵

初高中很重要,有人甚至以“一考定终生”定位高考。其实,与其说是一次两次考试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不若说面对困难,孩子的态度以及呈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最终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因而,初高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发孩子内心的宝藏与内在的潜能——面对挑战,是迎难而上还是半途而废溃不成军?

这就取决于孩子拥有怎样一颗心灵。

拥有健康的心灵,父母如能陪伴在身边,孩子心中则更多一分安定,从容面对挑战。即便父母没有陪在身边,孩子也能以正确的态度应对考试,应对并化解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因而陪读与否,并非问题关键所在。关键在于,孩子是否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对父母而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认识到:有这样一次机会全力以赴地付出与追求,已经是生命给予自己最宝贵的馈赠。这个过程,重要的是磨炼了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与高压下愈挫愈勇的品质。

故事中的两位陪读妈妈最后发出了相似的感慨:如果能早些学习致良知,可能自己、孩子以及整个家庭就不会是今天这个状况了。如果没有学习与成长,家长的陪读,不仅可能会让自己身陷苦恼与焦虑,也无法帮助孩子从容面对人生中的挑战。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陪伴其实是成长自己。

 

 

成长自己,才能引领孩子一起走向真正的成功。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深深深深地祝福所有家长及孩子!

上一篇: 期中考成绩出来后, 资深班主任写给家长和学生4封信, 值得深思!

下一篇: 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7种家庭,请家长都读一读!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