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下在新高考改革下考生如何将新高考选科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以浙江省为例来说明综评招生的大势所趋及考生该做哪方面准备等,希望对家长及考生有所帮助。
一、新高考下,考生如何将选科与生涯规划相结合
新高考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由文理分科、3+3模式再到现在的3+1+2模式,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如今考生高中的选科直接关系到大学所涉及的专业,因此,考生在选科的过程中一定要与自己的生涯规划相结合。具体该怎么做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杨锋指出,首先,兴趣应作为选科第一标准;其次,目标专业与目标高校要相匹配,考生在选科前要对目标高校和专业有深刻的认知,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专业,最好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及变革方向;最后,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切忌随波逐流。
以中科大为例来看,中科大每年仅招收理科生,主要是为了选拔科技型创新人才,但现行高考已经逐步丧失选拔性职能,所以中科大也在以特殊类型招生的通道和方式来招收人才,例如自主选拔、综合评价招生等。
2019年中科大招生计划为1860人,除了高考裸考、自主选拔和“自强计划”等,面向浙江省开展“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其中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2019年招生录取人数高达100人。
综评录取已经成了考生进入高校的又一新途径!
二、浙江省综评录取的风向标作用
综合评价招生从2015年开始逐渐壮大,近几年实施院校不断增加,主要包括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上海纽约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中外合作院校;针对本省招生的省属高校。预测未来综合评价实施院校及实施区域会不断扩大!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2019年在浙江省的招生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通过裸考进入这些高校的人屈指可数,而通过“三位一体”招生被录取人数是裸考人数的数倍。
2019年浙江大学在浙江省综合评价招生入选2565人,录取800人,录取率高达31.19%。
▲浙大高中学校考入浙江大学人数分析
▲通过综评录取进入浙江大学的人数统计
通过上述两张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各高中考入浙大的人数中,通过综评招生进入的人数有的高校高达50+人。可以肯定地说,综合评价招生是浙江考生“弯道超车”进入浙江大学的一大机遇!
除了浙江大学,2019年浙江省有49所省属高校都在开展综评录取。浙江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金涛形象地指出,省属高校的综评招生实际上是招“劣”“不”招优。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由于综评录取的评价机制不同,让很多“低分”的考生都有了进入好大学的可能,不招优是指优等生奔名校,自然而然把这些名额让给了分数只能达到省属高校的考生。
如浙江工业大学,在2018年的招生中,通过“三位一体”录取的考生分数比统招考生的分数低20-40分,这对高考生来说就相当于走了一条“捷径”。
实行综合评价招生,对学校和考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学校而言,由于教育部政策的变化,高校为完成自己本年度的招生任务,除了面上计划招生外,部分高校还开展了保送生、贫困生、艺术特长生、自主选拔、综合评价招生等途径。在综合评价招生过程中,要结合“两依据一参考”来进行综合选拔,这样不仅对考生有利,对高校来说更能挑选到适合自己培养的人才。
对考生来说,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动后兴起的新招生模式。该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最后按照综合总分择优录取。考生只要满足条件,不同层次考生均可尝试报名,提前锁定目标高校。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已成为新高考改革的风向标。教育部未来将从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开展高考综合改革三个任务出发。同时综合评价招生的门槛低相对更低,更侧重考生综合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各种奖项没有硬性要求。建议成绩中上等,且在综合评价高校招生区域范围内的考生,可尝试报名。
三、考生该如何应对综评招生,进行生涯规划呢?
新高考将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招生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覆盖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含劳动实践),主要考察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
如今,综合评价录取已经成为考生通往优质高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准备参加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需要提前对高中学业和综合素质评价有一个科学的专业规划。
第一,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要依据自身条件设置目标,要依据自身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实现目标。第二,针对开放的多类选考科目组合,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探索自我、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的过程,但仅仅依靠学生个体的力量很难实现,还要依靠家庭和社会。生涯规划,宜早不宜迟,低年级考生一定要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