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志愿填报首页

被自己心仪的大学所录取,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其中这两条是重中之重、必不可少的:考个好分数、报个好学校。有很多经历了高考的家长会有这样的认知:高考志愿填报是更复杂、更费脑子、更不容易的事情!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虽然没说的那么玄,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报志愿确实很重要。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想必各位考生和家长都已经了解。然而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的考生,高考成绩比较满意,但是录取结果并不理想呢?家长们难辞其咎。

志愿填报失败案例

静雯是2017年的一位考生,当时超过一本线11分,按理来说,这个分数在本科院校中可以做出很好的选择。但是按照往年的分数线,她的成绩很难被一本院校的建筑学、水利水电等专业录取,这些专业都在一本线20分以上。

但她的家长认为理工类院校及专业在毕业之后好就业,而且物联网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在家长的劝说之下,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该校物联网专业。

录取分数线公布之后,晓静并未被录取。物联网专业分数线暴涨,比一本线高出21分。晓静最后进入了调剂志愿,进入一个不太喜欢、就业形势也不太乐观的专业就读。

填报志愿失败,主要原因

第一,静雯的父母没有参考了去年的分数线,也忽略了理工类院校持续升温的形势,分数线不断攀升,他们完全没有分析近几年的分数线的上升趋势;

第二,家长中流行的理工类专业好就业的言论,吸引了大量考生填报理工类大学,然而专业本身招生人数不多,静雯的分数不占优势。高校各专业分数线是志愿填报的关键,不充分对比往年分数线的变化趋势容易出现静雯的情况,甚至高考落榜也毫不夸张。

志愿填报成功案例

当年我妹妹还在上高二的时候,我就根据前年的录取位次,模拟报志愿,专门下载了214个大学专业介绍。虽然填报志愿的准备工作非常复杂,但考虑的因素无外乎四个:学校、专业、地域、未来发展。等到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我看了下分数,模拟报的还可以,没浪费太多的分数。确定了几个分数,模拟着填了志愿,没有太多的悬念了。她的理想是当老师。想当老师,大学当然首选师范类高校,地域上首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专业首选汉语言文学。同时剩下的专业也要好好选,毕竟在平行志愿下,压分进的情况很普遍,要考虑到专业被调剂的可能。把学校位次框架给框出来。把心仪的大学在网上挨个查,最终确定所有大学,然后把专业按喜好排序排好并整理出来。

7月份,期盼已久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还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一切终于尘埃落定,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准备高报时应注意的问题

越早开始准备越好

志愿信息收集的工作应该由家长来完成。很多家长都认为,高考志愿填报从成绩公布后才开始,备考阶段唯一的目标是考个好分数,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提高分数上,很少有人关心志愿填报。

事实上,考个好的分数必然是高考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但志愿填报“需要70%的分数加上30%的信息收集”,志愿好坏和息息相关。收集信息阶段,家长必须详尽了解各高校专业的具体情况,仔细收录各院校开设专业、重点学科情况,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食宿条件都可以查到。

填报志愿之前家长需要搞明白的问题

(1)所在的省(市、区)这几年的分数线都是多少分?

(2)如何利用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

(3)哪些学校是普通本科高校里面比较有特色的?这些学校有哪些是他们各自的优势专业?

(4)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什么?

(5)参加高考的这一年所在的省(市、区)有什么新政策?什么是平行志愿?

(6)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专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是考后填报志愿,但准备必须提前,特别是家长,在这时候就该行动起来,因为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提前准备。

如果因为志愿没有填好,而让孩子的努力白白浪费,那么家长就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尽职尽责,是否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上一篇: 高考专业录取三大规则解读,填志愿必备!

下一篇: 本科批次合并后,考生应该如何科学填报志愿?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