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专家论点首页

平行志愿一般是指第一志愿实行四个或以上学校志愿的填报方式。 它的规则是学生以它的成绩先在平行志愿的第一个学校进行排名,如果他的排名进了学校招生计划的投档比例之内, 则可以投档到此学校安排专业录取。如果成绩的排名没有达到第一个学校投档比例以内的名次, 则再以相同的规则看能否向第二个学校投档,以此类推,再看后面的学校能否投档。如果被排在前面的学校录取, 后面自动作废。所以,在设计志愿时,排在前面的学校一定要是学生最愿意去的学校, 否则被前面高校录取,则再无进入后面高校的机会。一般来讲,同学们心目中好学校的录取分数都比较高。 所以, 在设计平行志愿的顺序时, 一般实行按往年录取分差高低大小排名,录取分差大的排在前面,录取分差小的排在后面。这也叫平行志愿的梯度。前面的分差大一些,后面的分差小一些。

  由于实行平行志愿,为降低考生被退档的风险,各批次院校几乎都宣布进档就不退档。 因此,各校的投档线就是该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今年各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与2007年相比都有很大幅度的上涨,是考生始料未及的。而且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完全是保护了各批次的高分考生,除非其不愿接受专业调剂,高分“落榜”的考生基本没有。这样,对于各批次的“踩线”考生来说,“踏空”的就非常多。如上海考生小魏的考分刚好“踩”在理科467分的控制线上,A志愿是上海大学,按照往年铁定能被录取,但今年落到了第二批次院校。负责招生工作的一位业内人士提醒,由于平行志愿完全是“分数至上”,对考生来说,填报志愿的博弈减少了,按考分的高低来排序录取。但对各批次控制线附近的考生来说,则因为各校最低分数线的上扬,造成投档投不出去,录取几率减少。 为此, 对新高三生来说,如果成绩徘徊在各批次的控制线附近,就要认真并慎重填报下一批次的志愿。

  平行志愿虽然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但仍然很有限,也就是学生只能选择一次到两次左右,这就像投标一样,选择后大家一次比对,如果进了所选学校及专业的招生计划排名之内,则可以被录取,如果没有,则只有等补填志愿,那时学校已经很不令人满意了。所以,这里仍然有一个一次预测分数线的问题。至于如何预测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篇: 2009高考填报志愿知己知彼的六方面

下一篇: 2009平行志愿下如何用分数定位学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