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江湖位次”会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
一本二本首次合并,会给高考录取带来哪些变化?本科高校的“江湖位次”会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
今年是山东合并本科一批、二批录取批次的第一年。我们来看看山东的情况:
据济南日报报道,山东2017年本科普通批首次志愿投档表显示,绝大多数本科高校录取位次和往年相比,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尤其是“985”“211”高校的“座次”几乎没动,依然处于“领跑”地位。
总体来看,以“自招线”为基准,传统的“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之间仍泾渭分明。不过,山东省属高校也多出很多“黑马”,比如,往年在二本招生的省属高校中的几所热门高校成功“逆袭”,投档线稳稳地站在了“自招线”之上。
并且,高考分批次录取,人为地把大学安排在不同批次,既制造学校间的不平等竞争,也催生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及社会的“学历歧视”,这已饱受诟病。改革后这些现象都有望改变。
对高校来说,取消批次是改变原有的计划方式,不给高校贴身份标签,淡化了高校的“级差”,上海、浙江等地也都出现了传统二本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于一本院校(专业)的情况,当然这对新升一本的院校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高校该从重视自己在哪个批次录取转而更加关注自身质量和特色建设,以质量和特色吸引学生报考。
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什么影响?
利:临界考生不必在“鸡头凤尾”中纠结
录取批次合并,对于高分考生的影响并不大,主要的影响对象其实是“临界考生”,即高于一本线不多,但又纠结于保住一本院校,还是在二本中选择好的专业的考生。查询往年录取数据,每年都有不少考生以超过一本线的成绩,就读二本院校。
以今年为例,2017年广东省高考录取中,有21所理科、10所文科类的二本院校的投档分超过了一本线,总计近4000名考生以达到或超过一本线的成绩被二本院校录取。
实际上,纠结于“鸡头或凤尾”选择的一本临界考生远不止4000人。录取批次合并,可以使更在意专业选择的考生不必纠结于是否要保一本院校,同时,也使更在意院校选择的考生有机会以较低的分数录取到原一本院校。
弊:填报风险增大、选择需更慎重
录取批次的合并,就意味着录取批次的减少,志愿填报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在2015年及以前,广东省的高考录取分为六个批次;若2018年本科录取批次合并,那么就只剩三个录取批次。在不考虑征集志愿的情况下,更少的录取批次,就意味着更少的兜底机会,一旦志愿填报失误,有可能从一本直接掉落到专科。
《通知》中还有些内容,更是细思极恐:“批次调整合并后,本科和专科录取批次均设置一个平行志愿组,15个院校志愿数”。看似平行志愿的院校数增加,由11增加到15所,给考生更多保障,但是请注意这句“均设置一个平行志愿组”。现行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是,本科批次均设置两个平行志愿组(7+4),而调整后,悄悄的减少了一个志愿组,考生选择(保底)的机会实际上是减少的。
在本科现行的平行志愿中,第一组的7个志愿院校都相当于考生的第一志愿,一旦第一志愿组均未能投档,则检索第二志愿组,然后才是下一批次。第二志愿组相当于给考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虽然实际上也只能填些往年没招满或有补录的院校。但减少一个志愿组,实际上还是减少了考生保底的机会,本科这组的15个志愿院校没填好,那么就只能等待本科征集志愿或者专科批次的录取。
总体而言,本科录取批次的合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能进一步扩大考生填报院校和专业志愿的选择权,也能引导高校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在此基础上,考生应努力提高成绩,增强核心竞争力;家长可以开始学习志愿填报技巧,收集和了解院校的信息,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高考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