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家长课堂首页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能在考试后取得良好的成绩,

这无可厚非,

但是比起一味地强调一场考试的分数,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更加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孩子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才能逐步提升、全面发展。

那么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

要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

为孩子在家庭中创造学习气氛

首先切忌说教气氛,注重一点一滴养成习惯。

家庭教育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潜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靠一次次地重复以成自然,令人乏味的说教会破坏适宜学习的气氛。所以家长要学会说短话,保持正常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到平和、宁静、有安全感。

其次要注重循序渐进。由于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长容易制定许多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和空闲让孩子学这学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轰轰烈烈,气势很大。这是没有必要的。急于求成的填鸭式教育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会激发孩子的厌学情绪。

还有要切忌支配气氛,注意让孩子主动。家长要用心创造一种气氛,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听从安排,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

2

学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家长要遵循“一做三不做”的原则。

“一做”是指给孩子心理营养,具体包括:无条件的积极接纳,当孩子做错事时,不是接纳这件事而是无条件的加纳孩子这个人,并且要给孩子足够的重视,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第三点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最后还要肯定、赞美、认同,家长起到一个模范、榜样的作用。

“三不做”包括:(1)不说伤害孩子自尊的话,(2)不说侮辱孩子的话,(3)不说增加孩子焦虑的话。

3

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有必要的课前预习,基本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其次要充分高效地利用好课上的时间,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

然后一定要提高作业质量。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复查。一定要及时纠正错题,准备自己的错题本。

4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

不能态度强硬地以家长的身份为孩子制定目标,要引导孩子主动制定学习计划。

其次要学习计划要目标合理,可执行度高。教育专家维果茨基指出,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即孩子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习目标,既可以避免学习目标过低,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刺激和激励的作用;也可以预防“好高骛远”的恶果伤害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学习计划还要有灵活性,学习计划既要有灵活性,又必须以基本不变为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倘若把什么情况都看成是例外,随便变更计划,就难以养成好习惯。

所以,在一开始制订计划时就要考虑留有余地,计划一旦订好之后,就尽可能不要变动。坚持这一原则十分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监督孩子学习,不如教会孩子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

是孩子学习生涯中最珍贵的财富

上一篇: 【家长必看】进入高三,孩子成绩下降!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

下一篇: 家庭教育必备:如何设立“规矩”!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