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计划
基本定义:珠峰计划又叫基础学科拔尖考生培养试验计划,是教育部联合中组部和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的一项计划。该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基础学科开始试验,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新培养方式,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国家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一流师资;提供奖学金、国际交流、科研训练等经费;营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等,努力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解读:国家以培养诺贝尔人才为中心而实施的计划。
关于珠峰计划的小故事
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基本定义:
1.我国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下同)和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专业”,下同)三级。
2.一级学科,包括以下2种提法:①在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体系设置中,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根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修订版,共设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110个一级学科。例如,理学下有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十余个一级学科。②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2009修订版,共设5个门类(自然科学类、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58个一级学科。例如,自然科学类下有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八个一级学科。3.二级学科是指,一级学科再下设若干二级学科,如数学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就授至二级学科,一般意义上的博硕士点数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二级学科的数目。
解读:简单来说一级学科是总类,二级学科是其下边的分属专业。比如,传统的中国语言与文学/中文是一级学科,而具体到下面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以及语言方面的专业都是二级学科。其实所谓一级学科就是大体你想成为哪方面的人才,然后二级学科给你一个具体的发展方向。仅此而已!
国家级特色专业
基本定义:国家级特色专业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就是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目前,国家级特色专业已经产生了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
解读: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认证的,分为4批,能被评上说明该校该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形势好。
国家重点学科
基本定义:国家重点学科就是本学校的该专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可以进前几名的专业,师资力量很强,教学和实验设备比较先进,国家每年划拨的科研经费较多的专业。目的是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
解读:国家重点学科指的就是国家在各个学校重点扶持的学科。在全国共有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之所以创建这些国家重点学科,是因为这些学科学术造诣高,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这些基础条件下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社会进步,更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需求!
特设专业
基本定义: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有154种;特设专业处于动态,每年向社会公布。这洋溢着方式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为高校根据办学需要适时调整专业提供了机制保障。;特设专业往往是一些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专业;两种特性(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的专业区别开,好处是可以分别管理;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解读:特设专业是根据高校的办学特色或者是近几年来人才的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由于特设专业往往都是一些新兴、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以至于在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之前,很多高校乘势纷纷开设了特设专业,不顾高校自身的资质条件;最后往往受害的都是大学毕业生。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将专业分为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便于分别管理,为高校根据办学需要根据动态调整专业提供了机制保障;经过实践检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布点不那么多;区别上可以根据专业代码后面“T”“K”区分。T代表特设专业,K表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基本专业
基本定义: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
解读:基本专业有共352种,基本专业每5年调整一次,有相对稳定的社会需求,含有专业的学校相对较多,学科的建设时间很长,学科的基础也比较成熟。
小语种专业
基本定义:小语种专业的正式名称为“非通用语种”。目前有6种语言是“通用语种”,它们是联合国通用工作语,即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联合国的所有会议都有这些语言的口译以及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打印或在网上出版这些语言的翻译版本。但在我国高校招生领域内,大家习惯地把除英语外的外语类专业统称为“小语种”,其中也包括上述6种语言中的4种。
解读:小语种专业就是“非通用语言”,在我国招生时,大家习惯地把除英语外的外语类专业统称为“小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