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东三省,唱衰的有很多。在经济方面,东三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经济转型面前举步维艰。2016上半年,东北三省增速依旧位列排行榜末端,辽宁更是以-1.0%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半年增速为负的省份。这还是在国家大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后的12年,而且一直不断诸如财政支撑的情况下取得的“战绩”。“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了诸多投资人士心中的“警戒线”。
当然,我们今天的主题并不是说经济,我们说的是东三省地区的院校。
城市与大学之前的关系不用多说。“南驻深圳,北扎青岛”便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明。加之现在很多新兴的大学聚集城市的兴起,比如威海、苏州、宁波、珠海等,都可以说明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活力等对于大学的影响与吸引力。
那么,在经济严重下滑的背景下,东三省地区的院校到底值不值得报考呢?我们一起用数据了解一下东三省地区院校的真实实力。
首先,要了解一下东三省地区院校有哪些?
通过下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东三省地区的985、211院校并不多。
辽宁有4所211高校:东北大学(沈阳)、辽宁大学(沈阳)、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大连)。
吉林有3所211院校:吉林大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延边大学(延边)
黑龙江有4所211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其次,一起看一下东三省高校实力如何?
了解院校实力,肯定要有一个评价标准。主观上的评价,我们就不管了。我们主要参考客观的评价标准看看东三省这些实力院校,这些年的发展到底如何?
这里的客观标准,还是来自于教育部的学科评估结果、全球知名大学排行榜、ESI入选情况等。这些评价结果比较客观,也比较权威,认可度高。
1.综合排行榜
2.ESI入选情况分析
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它是用来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一个分析评价工具。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前不久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ESI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把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定为发展目标之一。
3.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分析
从世界范围上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要想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经费是必要的物质基础。对于研究性大学而言,科研经费的多少是一所大学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标志,是教师科研活跃度的直接体现。除了哈工大、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之,其他高校,对比经济发达地区的科研经费,还是相对较少。
4.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
作为国内仅次于两院院士的第二层次高端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万人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基本上都是各领域的大牛。而且与院士相比,这些大牛相对比较年轻,大多仍然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几乎都是各高校各个学科的带头人,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从统计结果来看,东三省高校人才引进并不理想。进不来人,留不住人,正是大部分东三省高校所面临的困境。
再次,看一下“双一流”建设背景之下,东三省高校何去何从?
东三省10所211院校全部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其中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些院校不菲的实力,也对其未来的双一流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未来的高校建设,不再是以往,教育部对各大高校进行经费投入。更多的是靠高校凭实力去“要钱”。谁建设的好,建设的快,经费就给谁。没有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院校,会输的很惨,尤其是在地方政府也没钱投入的情况下。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
|
应用经济学(自定) |
|
化学工程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
|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
|
数学 |
|
力学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畜牧学(自定) |
|
林业工程 |
|
|
相对经济强省,动辄几十个亿,东三省较为含蓄。
吉林直接说了,拿15个亿重点支持吉林大学,其他院校自求多福吧。
辽宁、黑龙江,不提钱,只提小目标。
最后,总结一下
从实力的角度看,东三省的院校实力还是有的。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东三省院校未来发展空间是受限的。在这一点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做的特别漂亮,早早开辟出了威海校区、深圳校区(主招研究生),而且招生还不错。
从在校生大反馈来看,是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对于学生的视野、格局的塑造却是有影响,这与学校的风气、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息息相关。
对于目前的高三学子而言,根据自己的成绩合理定位院校,盲目拒绝或者盲目接受东三省院校都是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