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有平台对一流大学清华、北大的录取进行了统计,统计中发现清华、北大的名额几乎被高中名校包揽,例如:
北京市共有63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而这人大附中、北京十一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几所名校的学生有415人考入,几乎占到了60%,相信未来几年,清华北大的名额也会被高中名校所“垄断”。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人大附中,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119人,119人是什么概念呢,统计数据做了粗略的对比:
2017新疆省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138人
2017广西省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163人
2017贵州省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144人
2017福建省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186人
2017江西省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183人
2017安徽省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234人
2017河南省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337 人
(部分省市数据统计不全,比如高考大省山东省)
人大附中一所学校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几乎和贵州一省考入的人数相当,按照目前统计出的数据,考入清华北大最多的省河南337人,也没有北京几所名高中考入的人数多,简直是无敌了。
2017年北京参加高考人数仅为6万人,而河南省参考人数为54万,这样的录取率差异,如何来谈教育公平?各位家长又如何来给孩子增加竞争力?
其实,教育真正的“不公平”,是来自家长。
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
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种普遍存在的失败教育,就是父母自己不参与孩子的学习,只会像监工一样用鞭子赶着孩子拼命学习。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不仅很难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反而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第三种笨鸟”的段子,可以生动地反映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因成绩不好,又被妈妈骂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妈妈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我相信没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笨鸟”型的。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明显的困难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而不是批评和打击。当父母抱着双手嘲讽孩子是笨鸟而又不能提供实质帮助时,孩子的内心是不可能服气的。反之,如果家长能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努力解决问题,哪怕家长自己更“笨”,也不会受到嘲笑,反而能赢得孩子的尊敬。无论努力的结果如何,孩子都是享受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学习蹂躏。
要解决具体的学习困难,请家教补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有经验的补习老师能够更准确地找到造成孩子困难的问题所在,避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但补习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不要去参加班级形式的补习,最好是一对一的方式,因为孩子更需要个性化的关注。当然补习老师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如果是小学阶段的补习,家长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听课。做孩子的同学,不仅可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更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学习进展状况。
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固然不可或缺,但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同样重要。当前中国教育的低水平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育的理解有重大的偏差,把知识学习置于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之上,这是严重的本末倒置。事实上,只要人文关怀做到位了,对知识学习可以起很大的推动作用。而缺乏人文关怀的学习不仅生硬,而且很容易造就以知识谋取私利的利己主义者,这对于社会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给孩子规划相应的学习内容,知道什么时候要给孩子自由和放松的空间,什么时候该约束和推动孩子向前走。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绝不是他们给孩子提供的物质资源,而在于父母如何带孩子去认识世界,他们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认知。因此,不同孩子的成长过程,最大的不同恰恰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