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院校资讯首页

财经类一直是上海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之前我们盘点过2017在上海招生的财经类高校的情况,大家基本可以对财经类高校的层次有个大致的了解。

但财经类院校投档分数线落差如此之大,生源层次相差甚远,从不同层次财经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去向有何区别?

当你看到从a学校毕业的会计学学生和b学校毕业的会计学学生怎么差别这么大的时候,再重新考虑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与众多优秀一起竞争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从分数上来看,第一档顶尖财经类院校专业组的投档分数要比第五档的院校专业组高出100多分。生源不一样,学校学术实力不一样,毕业去向也是呈正相关的。

? 第一档财经类院校毕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首选金融业,人均获得offer2个以上。

例1:

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报告为代表,第一档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去向如下:

上海财大是国际化水平最高的财经类院校,海归学者趋之若鹜的地方,又身处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有非常充分的实践和应用的机会。

例2: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毕业去向也基本相似:

中央财大即使学术根基可能不及西南财大,但在北京的地理优势注定了毕业生良好的发展前景。

例3:

西南财大作为央行长子,业内口碑和学术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尤其是金融学科,一般国际金融学家来华报告演讲必会不辞辛苦先跑去西南财经。但其地理位置会被一心想去北上广大展拳脚的热血青年所忽略。

论学术:西财≥ 上财 > 央才 > 东北财 ≥中南财

论就业:上财>央财 > 西财 > 中南财 ≥东北财

要选择合适的财经类高校然后通向梦想中的高薪金融行业,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大学是否为211以上名校

大学所在城市是否是一二线城市

一定要选好财经类院校的王牌专业,不要选择冷门专业。

? 第二档财经类院校毕业去向:

到第二档财经类院校,相对第一档,要么就是学术实力相对弱化,要么就是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例1:

比如东北财经大学,不是重点,胜似重点。相比其他财经院校,东北财经大学在统计、金融、审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及会计理论方面另有一套,让人不得不服。其产业经济学会计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理论经济学有博士点。另外,在2004年国务院“学位办”进行的全国MBA教学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的MBA学院荣获第二名,仅列清华大学之后

东北财经大学也有许多第一,旗下的会计学院是我国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承担教育部会计学专业系列网络课程的开发任务,是唯一获得此类开发项目的财经大学。截至2006年底,东北财经大学在管理学科类国家精品课程中占的数量仍位居国内首位。学校还争取到了与香港大学在香港地区联合举办会计专业学位班的“特权”,成为内地唯一可以在港办学授予会计学专业硕士和学士学位的教学单位

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审计实务、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及教学和科研工作。

例2:

而走应用型路线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的就业情况在上海也是有口皆碑的。主要就业去向有:

? 第三档财经类院校毕业去向:

第三档的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就更加鲜明了,往往学校有一个重点的专业,比如南京审计大学、立信会计金融学,往往学校的重点培养方向和学校名字有直接联系。

这些院校的培养的对象往往拥有一项核心的财务相关的技能,行业和前面两档学校类似,但是工作的岗位偏基础,如银行柜员、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员等基层员工。

? 第四档财经类院校毕业去向:

第四档之后的学校开设的财经类相关专业较泛,既包括经济类专业也包括管理类专业,由于很多是外省市院校,这些毕业生在就业时相比上海地区的学生,在机会上会有一些吃亏,往往这一类院校的同学会通过考证或者实习等多途径找到间接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工作。就业方向不集中于金融行业,更取决于同学本身的选择。

以上,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财经类院校学生毕业方向大不相同,财经类院校众多,出口各有不同,为避免毕业以后落差过大,希望大家对财经类学校的入口与出口有更清楚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跟风带来的被动。

上一篇: 我国仅有的4所“电子科技大学”,实力不可小觑

下一篇: 这八所大学是正宗的211,却总被考生和家长忽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