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高考志愿填报已经告一段落了。考生和家长们也不再需要盯着那么厚厚一本的学校专业列表发愁了。但志愿填完了,我们还不能完全放松,以下几个事项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一、保持手机通电和信号畅通(灰常灰常重要)
志愿填完后我们所填的学校和本地招生办往往会通过手机直接联系我们,比如将我们的志愿和录取状态以短信形式发送到我们手机上。但是特殊情况下,比如你的分数上了学校的线,但没有上你所填报的专业的线,因而需要调剂的情况下,学校可能会直接打电话来向你咨询,如果你的手机持续关机,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一直联系不上,学校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录取工作,很可能就将你放弃了。
二、特殊类招生的体检体测等
考生如果报考的是军校、公安类院校、司法类院校等属特殊类招生的院校的话,需要按照相关的文件完成体检、体能测试等。
三、注意签字确认的时间
部分省市的考生,比如河南、湖南、广东,网上填报过志愿后,当地招生办会将考生在网上填报的最终志愿信息整理出来打印成一张志愿表交考生签字。考生必须注意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当地招生办签字确认。
四、留意自己的录取情况
关注本地的省教育招生考试网,留意自己的录取动态。录取动态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①自由可投
表示该考生的档案尚未投出去或虽投出去但已被学校退档,如果是被学校退档,则考生可以看到最近一次院校退档的理由。
②已经投档
表示所在省招办已将考生档案投给了相应的学校,但学校还未下载其档信息。
③院校在阅
表示学校已下载了考生的投档信息并正在审阅中。“院校在阅”这一环节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因为省招办所投给学校的档案一般会比该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多,学校阅档后仍有可能做出不予录取的决定。
④预退档
表示因种种原因学校未录取该考生,并向省招办提出退档,对每一个预退档的考生,院校都会注明退档理由。
⑤预录取
表示学校拟录取该考生,并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等待省招办网上审核。
⑥录取待审
表示院校拟录取名单已通过省招办网上审核,但最终的录取名册尚未经过省招办审核签字盖章。
⑦录取
表示该学校的录取名册已经过省招办审核签字手续,并加盖了录取专用章。
在未查到录取信息(即被退档)时,考生应及时了解征集志愿信息并及时填报征集志愿。考生可在当地招生办信息网查询缺额院校名单、分数、批次、专业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参加某一批次的补录只是补填这一批次的学校,如果补录不成功,并不会影响考生下一批次的录取。但如果补录成功,考生就不能继续参加后面批次的录取了。
五、妥善保管网报密码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结束后,也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网报密码,防止丢失和泄露。如果忘记或遗失密码,考生可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向当地招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恢复初始密码后,考生应及时登陆系统进行更改。
六、提防骗子
每年我们都看到有很多考生和家长会收到假的录取通知书,所以考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一定多得长个心眼,辨别其真伪。
首先最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在志愿中根本没有填过的学校给你寄来了通知书,那就一定是假的没跑了,尤其是以此为理由让你交各种费用的。
但有的录取通知书你乍一看很可能搞不清楚其真伪,这时候你就得仔细地鉴别了。
1. 可以到当地招生办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学校的录取信息,看看和录取通知书上的学校、专业名称及录取层次等是否一致。
2. 可以前往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本身招办的官网查询,看寄来通知书的高校具不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资格。
3. 考生可在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籍注册网上,或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籍查询系统查询自己的学籍,如果没有相关记录,则说明所谓录取通知书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