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招生投档录取过程示意图
高考志愿是考生对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的志向和意愿,是招生考试机构向院校投档的重要依据,是院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我们常说的投档、录取就是指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主要的两个环节:一是招生考试机构依据考生所填志愿向院校投档,二是院校依据其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录取原则对进档考生实施录取。今天,小招就给大家讲讲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的两种投档方式:顺序志愿投档和平行志愿投档。
一、顺序志愿
今年,普通文理类的本科提前批、专科提前批,艺术类,体育类,对口高职类的志愿设置为顺序志愿。
第一步
是对所有批次分数线上的考生按其第一志愿投档,投档后所有考生的第一志愿学校都必须返回确切的录取结果(包括被学校录取、拟录取并分配专业、退档等)。
第二步
再将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重新汇总,然后再同时分别投向他们所报的第二志愿学校,也就是在第一志愿学校返回录取结果后再进行第二志愿的投档。在第二志愿学校返回录取结果后,依次按此步骤进行,直至本批次的多个顺序志愿录取结束。
注意事项:
一是对第一志愿高度重视;二是不轻视后续志愿:有部份高校可能长期一志愿不满额而录取二志愿,有的高校可能因考生不敢填而出现断档。不要浪费任何机会,增大录取机会。
二、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特点:
1
志愿并列
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相互并列,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2
位次优先
在检索考生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按分数从高到低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同分数排序原则为:总分(统考成绩+附加分)相同情况下,依次比较综合、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投档。
3
遵循志愿排列
考生所填报的多个平行志愿仍有自然顺序。排在前面的院校志愿优先检索,一旦检索符合高校投档条件,则该生即投到该院校,后续院校志愿将不再被检索。
4
一轮投档
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后续志愿将不再检索,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考生6个平行志愿均不满足条件而没投档,或投档后被院校择优后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注意事项:
1
最好服从专业调配
如果考生的档案已经投放到高校,但是因为排名靠后,同时不愿接受专业调配,很可能被高校退档而不能录取。因此,如果填报专业不当,或者是自身的条件不符合某些专业录取的要求,又不愿意接受专业调配,完全有可能造成落榜。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选择专业志愿和愿否服从专业调配。
2
仅有一轮投档,平行其实也有顺序
虽然平行志愿有6个学校志愿,但是只进行一轮投档,并且在投档检索时A,B,C,D,E,F志愿是有顺序的,如果所有平行志愿都可以投档,优先考虑A,再B,其次是C,以此类推。
3
志愿之间要有梯度
平行志愿一共有六个,可以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前面冲的对象,接下来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后续志愿,最后的志愿则填“垫底”的学校来保一保。形成梯度配置的顺序,既翘首心仪院校,又脚踏适宜院校,同时也不至于落到下一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