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考生和家长来说,今年是第一次参加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科学合理填报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考生的前程和命运。我的建议是,若成绩够得上,首先选择较高层次院校为好,而在学校层次相近的情况下,应该注重选择适合的专业。考生、家长要通过广泛咨询,深入分析,找准定位,理性决策,填好志愿。
一、多渠道咨询
咨询平台很丰富:现场咨询会、网络咨询平台、招生咨询热线、微博、微信服务平台等;考生可重点咨询高校的办学历史、特色优势、师资力量、博士硕士点、实验班、免试保研、出国机会、奖助体系等情况。其实,浙江省属高校综合指标不亚于一般“211”高校,比如浙江理工大学在化学、材料、纺织、机械、生物、区域经济等领域优势明显,服装更是位列全国前三,具有免试保研资格,国际合作项目超百个,更提供了年度总额超百万的出国(境)交流资助金。
咨询策略有讲究:大型咨询会上主要咨询学校的大致分数段(名次号),获取目标学校的招生宣传资料,了解最新招生和录取政策;个体咨询时考生要亲自参与交流,尽可能多提供考生和家长的想法,听取专家的建议;电话咨询时提问要尽量详实,如包括优势专业、专业历年录取情况、单科限分及体检要求等,以及是否有专业满足政策,是否有免试保研机会,是否有校内转专业的机会,转专业的要求和转成功的比例,独立学院是否有转本部公办的机会,住宿生活条件,以及心仪专业的详情等。
二、多层次分析
招生信息来源多:有网络的、媒体的、亲友的、咨询现场的等等。信息收集和遴选时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全方位自我认知和甄别外界信息,二是重点考虑考生本人的当下和发展。
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来考虑,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必须清楚认识自己的分数、名次、城市偏好、学校偏好、专业偏好,特别是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成才目标,将来想升学深造、考公务员、出国、还是直接就业?自己将来的职业适合做营销、做技术、还是做管理?毕业后回家乡找工作、去省城谋发展、在大学所在地求职、还是立志自主创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考虑一些外在条件,比如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社会对所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趋势、家庭是否有现成的社会资源可提供出国或工作的机会。但也要注意,如果现在你只是简单的以目前哪些工作收入高,哪些专业就业率好来衡量专业选择的话,那么在你毕业时可能还是会为就业痛苦不堪!就业市场瞬息万变,四年前的热门转眼可能灰飞烟灭,要把握住个人兴趣与专业和职业的有机契合,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保障。
三、多把握机会
对填报志愿来说。根据自己的分数、名次、兴趣和发展目标,不错过任何机会很重要。如艺术类和文理类可以兼报,如提前批中有军校、国防生、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等,以及港澳台高校,机会合适就需要把握住,当然提前批也需慎重填报,因为一旦录取,后面各批次就没有机会了。另外,部分学校设立了高分考生实验班。
机会有时是靠自己创造的。如因省内外高校的投档比例、计划数、退档政策等有所不同,因此要谨慎填报,讲究冲、保、稳的顺序,且尽量选择服从。省外高校的选择填报要留有一定余地,因为投档比例可能不是1:1,如果刚好踩线,即使专业服从依然有被退档的风险。省内高校一般招生人数相对较多,且都是1:1投档。如浙江理工大学规定,凡浙江省平行志愿进档考生,如专业服从且体检不受限,均予录取,不会退档,而且还有专业确保政策——理科一批名次号前15000名(含同分),凡一志愿报考理工实验班者,确保录取该志愿;只要考生体检不受限且满足单科限分要求,理科一批名次号前20000名(含同分)或文科一批名次号前4500名(含同分)者,确保就读一志愿专业;除理工实验班、英文授课班和建筑学专业外,平行志愿进档考生,凡填满六个有效专业志愿者,确保考生就读其所填报的六个志愿专业中的一个,可多关注。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衷心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进入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