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志愿填报首页

高考志愿填报与高考志愿规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高考志愿填报,指的是高考结束、高考分数线公布,考生对所选择的大学和专业进行的网上填报。高考志愿规划,是指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学科特长、理想志向、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取向等价值判断,对院校志愿及专业志愿所做的谋划、定位和选择。在时间上,志愿填报在后,志愿规划在前;在逻辑上,志愿规划是因,志愿填报是果。因此,志愿规划的优劣好坏,决定志愿填报以及录取结果的优劣好坏。

  2016年全国高考录取结束后,李勇老师从志愿填报的录取结果与志愿规划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共计调查30位考生,其中包括考生自己填报、李勇老师的指导填报、其他机构或老师的指导填报。结果显示:凡是提前进行规划的,录取的志愿院校和志愿专业满意度最高,性价比最高;凡是临阵抱佛脚填报的志愿,录取结果明显较差。最为突出的就是,录取院校高分低就、录取专业不理想的情况全部出自没有提前规划的考生。这部分考生事先没有方向、没有标准,在临近网上填报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心中无数,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由于最终没有得到准确定位而失误。

  2016年在专家一对一预约我跟踪指导的100多名考生中,最优秀的案例皆源于提前规划,这一情况足以说明高考志愿提前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案例1】江苏泰州理科考生陆丽倩同学的家长,于201510月通过网络预约到李勇老师,当时该考生的成绩测评在一本线上下,家长的祈愿不高,要求考取个好二本,能考取所211重点大学就谢天谢地。李勇老师对该生进行跟踪指导,从学习动机、情绪、意志,到学习的策略、方法与技巧,因势利导,献计献策,使该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学习成绩稳步提升。高三第一次模考,成绩超过一本线(校划线)10分,第二次模考由于身体原因,成绩突然掉下一本线(校划线)。巨大的落差,使该生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变得异常低落。班主任老师刻薄的指责批评,更使她蒙受打击,精神一度萎靡不振,几乎失去学习信心。在家长万分焦虑着急之时,李勇老师与家长和考生本人进行长达50分钟的电话交流沟通。第一,阐明道理劝阻家长去校访,平息矛盾;第二,循循善诱从思想和心理上开导考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冷嘲热讽为强化学习的内动力,以誓夺高考优异成绩的实际行动展现自我。自此考生情绪稳定精神振作,第三次模考成绩超出一本线(校划线)18分。高考成绩公布,该生取得385分的好成绩,出奇胜出江苏一本分数线32分。李勇老师指导第一志愿填报厦门大学,仅差2分未达投档线,第二志愿填报山东大学,超出投档线4分顺利录取交通运输专业。考生及家长感激的说:“多亏李勇老师的指导,实现了未敢想象的理想大学”。

  一般而言,家长通常看重补习功课,传统观念就是依靠家教或社会机构补习来提分,为此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和经济的代价,岂不知成绩的提升还会有“另外的路”。对于高三学生在高考复习阶段,学习情绪的调控、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品质和意志的培养以及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的有效指导,远比刻苦学习知识自身重要的多。学会学习比学习更重要。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案例2】吉林省四平市理科考生赵恒禄、赵恒裕是孪生兄弟,弟弟赵恒裕学习成绩好于哥哥赵恒禄,考生家长不懂得选什么专业适合孩子,不知道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并且有一个很迫切的心愿,就是让两个孩子录取到同一座城市的大学。带着这样的问题,搜寻网络喜出望外地找到李勇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经过几次沟通了解,于20163月约定李勇老师为两个孩子规划高考志愿。李勇老师跟踪兄弟俩的学习情况,分析研究学习状态和学习潜力,根据模考成绩分析预测高考成绩,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目标城市和目标院校的筛选与定位。同时,多次与两位考生进行电话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志向、性格、学科特长等方面的情况,向他们介绍一些具有发展前景且较为适合的专业情况,为他们建立资料档案。高考结束,所有基础研究工作全部完成,志愿方案基本形成。高考成绩公布,哥哥赵恒禄518分,比李勇老师预测少了2分;弟弟赵恒裕578分,比李勇老师预测多了3分。兄弟俩的高考志愿方案就此敲定:赵恒裕同学专业志愿锁定为机械类,第一志愿填报北京林业大学,第二志愿填报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第三志愿填报青岛理工大学;赵恒禄同学专业志愿锁定为财经类,第一志愿填报北京物资学院,第二志愿填报天津商业大学,第三志愿填报青岛农业大学。赵恒裕同学以超出投档线3分的结果,被北京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赵恒禄同学以超出投档线6分的结果,被北京物质学院采购管理专业录取。兄弟俩双双进入北京高校读书,入学后对所学专业非常喜欢和满意。一家人喜出望外,感激万分。

  像上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专家老师较长时间的研究指导,要想在高考出分后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完成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准确定位,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考生家长诉求的实现,理想院校与理想专业的实现,完全得益于志愿的提前规划。但愿对我们2017年高考考生家长有所启发。

  传播高考知识,传授填报技巧,引导志愿理念,服务全国考生。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须署名作者注明出处,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 高考志愿填报真实案例:二本的分数一本的文凭

下一篇: 高考志愿填报真实案例:最完美的志愿填报流程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