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转专业的问题)
距离2016年高考已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考试结束后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最重要的事就是高考志愿填报。肖老师每年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时,总有部分考生提出入校后转专业的问题。为了不使考生入学后转不成专业而遗憾,现就有关情况谈一下我的看法,供2016年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参考。
一、国家是如何规定的呢?
我们先看一下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的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对报到新生进行录取、入学资格复查,对复查合格的学生予以学籍注册,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按照特殊政策录取的学生应标注其录取类型”。这就说明,你被学校录取时就已经确定了你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录取的院校、院(系)、专业、录取批次、录取时间、学生类别、录取类型等信息。
我们再看一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 “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学校的申请转专业的有关规定;二是必须经所在学校批准。
二、各省又有哪方面的要求呢?
各省关于学生入学后转专业也都有具体要求。归纳如下:
(一)、转专业应在维护教育公平前提下,不影响学生完成学业为原则进行。
(二)、经本人申请、学校考核合格可以转专业的前提条件有: 1、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确有特殊困难,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仍能在其他专业学习的;2、确有专长、有相关成果,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的;3、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发生变化,学校征得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4、其他符合转专业有关规定的。
(三)、经确认准予转专业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学年电子注册的要求进行学籍异动处理并备案。
(四)、学校原则上不予转专业的情况有:1、未在原录取学校报到入学、注册和入学未满一学期的;2、招生时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例如:保送生、定向生、国防生、小语种、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免费师范生( 按照学校规定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除外)等;3、招生时有特殊要求的本、专科学生和非经全国统一高考招收的特殊录取类型学生(含专升本、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单独招生、注册入学、中职推荐免试);4、由低学历层次转入高学历层次;5、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休学期间的;6、二次以上(包括二次)转专业的;7、应予退学或应受到开除学籍处分的;8、处于毕业学年的;9、其他有失公平、公正的。
(五)、对于一些基础性学科和急需紧缺专业限制转专业的人数。例如:本科的工学、农学等学科门类的相关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 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等大类的相关专业。
(六)、跨专业转出人数不超过当年该专业实际招生数的 10%。本科的经济类、管理类、政法类等相关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财经、公共事业等大类的相关专业,跨专业转入人数不超过当年该专业实际招生数的 5%(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不超过当年该专业实际招生数的 8%)。
三、各高等学校都有哪些细则呢?
各高等学校对于要求转专业的学生都有各高校的条件和限制。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入学一年或两年以后。
(二)、首先要学生提出转专业申请。
(三)、转专业要得到转出与转入双方院系的同意。
(四)、转出与转入专业类别相同或相近。
(五)、对转专业的学生都要求成绩优秀。
(六)、通过相关测试与面试。
(七)、对转专业的人数一般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以内。特别专业一般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5%—8%以内。
例如:同济大学规定学生转专业有三种途径,一年级学生学完一年的课程后,成绩良好者(平均绩点3.5以上,相当于平均成绩75分),可申请转专业;转专业名额按上年度招生人数的5%-20%提供;高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良者(平均绩点4.2以上),可申请转专业
吉林化工学院规定,学生一般应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无充分理由一般不得转专业。只有专长生和特殊生才可以申请并经批准后转专业,以及同一门类、学科之间可考虑允许10%成绩优秀的学生转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规定,只允许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公开考试转院(系)、转专业,转专业学生数一般控制在院(系)同届学生总数的10%以内。
山东师范大学规定,学生入校后一般不允许重新选择专业。只有专长生、特殊生和需求生可申请并经批准后转专业。
东北电力大学规定,学生入学学习经过一年,学习成绩在专业排名前5%的学生可以在相同学科门类中重新选择专业。
(不能盲目和随意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在高考整个过程中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关系到能否被录取、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涯,更与考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息息相关。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肖老师曾在搜狐教育发表的《高考志愿填报你准备好了吗?》(致考生和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中做了评说,在这里不在赘述。仅就盲目和随意填报志愿,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归纳如下,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被录取。造成的原因可能是:(1)、总分不够学校的投档线。(2)、虽然总分进入学校的投档线并投档,在学校录取时,你所报的专业分数高于你的分数就已录满,而你又不服从专业调剂。(3)、虽然总分进入学校的投档线并投档,但不符合学校的专项要求。如:有的学校要求报考该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口试成绩要达到良好,而你却未有参加口试;有的学校要求报考该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时数学成绩要达到110分,而你的数学成绩却低于此分数;有的专业在招生时就明确规定了性别的限制,而你不符合却填报了;有的学校要求招收指定的民族或招收比例,而你不是指定的民族或虽然可报但你的成绩排名已超出规定的比例等等。(4)、虽然总分进入学校的投档线并投档,但身体素质不符合要求。如:体检时有色盲而你却报考医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应规避的专业;有的学校要求报考“航海专业”视力不得低于4.9,而你的视力却是4.0等等。
二、录取后发现专业方向不适合。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不了解专业内涵,望文生义的选择;人云亦云的选择;学校录取时由于分数不够所报的专业而被调整了专业等。
三、录取后发现学费昂贵难以承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忽视了学校或专业的相关备注。
四、录取后发现学校或地区不适合。造成的原因可能是:望名生义的选择;不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不了解学校所在地域等。
总之,凡此种种情况,都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并且是无法弥补的后果。而肖老师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在实际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所涉及的事项还远不止这些。所以,在这里郑重的提醒考生和家长,高考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慎重、认真对待,绝不能轻率、随意、盲目从事。另外,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关考生和家长应具备哪些知识,肖老师在搜狐教育上也做了一些论述,可供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