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家长课堂首页

年初各高校陆续公布了各自的就业质量报告,数据都出奇的乐观,虽然道路坎坷,但前途还是光明的。这样的基调是各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的主旋律。但大家就很奇怪,为什么学校出具的报告如此乐观,我们周围的学生就业如此悲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于是一些第三方机构开始行动,试图用针对应届毕业学生的大数据调研方式,还原真实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很有社会道义的工作,先赞一个。

  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5年6月举行的一次大规模问卷调研。具体统计细节不多涉及,从大数据总计出的几个统计结论,很值得思考,其中一些印证了之前的感觉,一些颠覆了先前的论断,还有一些可能完全推翻的直觉。

  数据指向的结论,对这几年即将踏入大学的高中学子实际意义可能更大。既然还是一张白纸,还可以选择,不妨先搞清楚即将踏入的大学、专业在就业方面的真实情况。毕竟,大学只是驿站,职场才是他们30年从业期的战争。

  1、不同学历就业率差异不大

  从学历层次看,就业率差异确实不大。专业生最高,87.4%;硕士生次之,84.5%;本科生第三,81.5%,博士生落实率最低,81.3%。

  有些颠覆三观了,知识不是越高越值钱的,有时草根最吃香。为了逃避就业考研究生、博士的学子们,对赌3年,5年,值得吗?如果真的有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另当别论。如果只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本科生可能就够了。

  2、男女就业率有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就业率确实高出女性4.8个百分点。这与大家的感觉是吻合的。只是这是平均值,如果放在某些专业,可能高出的不止4.8了,例如土木、机械、冶金等专业。二胎政策出台后,差距可能还是要拉大的。女生选择专业,需要更仔细的考虑。不要相信人定胜天的唯心逻辑。

  3、东部地区高校就业率最高

  大学所在地域到底重要不重要,数据说话。东部地区高校就业率为85.9%,总部81.6%,西部高校78.4%。谁的就业率高?如果在加上就业质量这个维度,恐怕差距不止这几个点子了。凉皮店打工也算就业,但质量如何呢?

  就业薪酬勉强可以算是就业质量的一个指标,京津沪为5449元,东部地区3401元,中部地区2866元,西部地区2680元。京津沪与西部收入之比为2.03倍。

  虽然把租房等生活成本加起来,京津沪不能算就业质量好,但张老师认为,还有一个指标比成本更重要,就是职场发展的机会。如果机会多,个人努力,起薪工资3年翻番的,在京津沪比比皆是。而西部地区,个人努力和人际关系,拼爹拼家族比起来呢?当然仁者见仁了!结论大家自己思考吧。

  4、各地就业率排名

  这个排名与大家普遍认为的北上广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第一位是上海,但第二位开始,依次是浙江、北京、福建、江苏、云南、广东、天津、四川等。

  至于云南、四川为什么会异军突起,张老师在前篇文章中已经分析了成都。至于云南,我会有专题分析文章,敬请期待!

上一篇: 选专业不要局限于"专业即职业"的思维

下一篇: 从志愿报考到大学生活,川大学姐揭秘所有不为人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