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5个专家1个考生现场手写题目
据了解,今年川大自主招生包括“学科特长”计划、“双特生”和“国家试点学院”3类,其中,“双特生”的选拔备受瞩目。所谓双特生,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并在某一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有一定独到见解的奇才、偏才和怪才”。
考生表示,“双特生”的选拔是笔试和面试连在一起的,从上午9点进场,一直到下午2点过才陆续有考生走出考场,甚至连午饭都是食堂阿姨抬着盒饭送进去的。
考生回忆,双特生选拔分为3部分。首先是初面,现场约5到7名专家老师作为评委,对考生的专业特长进行初步了解。第二步,专家们针对初面情况和学生专业,现场为考生专门拟出适合他个人的笔试题目,出的题都是手写的。笔试时间是45分钟。笔试过后,考生们开始等待最后一轮考核,也就是最终面试。这一步被考生们称为“深度对话”,专家们与考生交流他的特殊才能,摸底考生的实际水平。
最终的考核结果将分为“出类拔萃”、“特别优秀”、“优秀”和“不合格”。只有“出类拔萃”的考生,才有机会被破格录取。而“特别优秀”、“优秀”则分别代表着录取时,高考成绩可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
据考生回忆,川大笔试的题目中多是科学常识类、社会时事类等,比如埃博拉病毒、韩国mers、计算机相关的几个缩写。当然,也有比较有意思的,一位考生说,印象最深的题是“同性恋”这个词最早出自古希腊哪个诗人笔下,还有考生被问到了“为什么寺庙招聘和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