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28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乡镇街道 > 正文内容

澧水明珠

作者:  时间: 2017-05-28

悠悠澧水,自西而来,宛延东去,在彭山脚下被艳电大坝拦腰截流,因而孕育出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如果说艳洲水电站是澧水河畔一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那么,澧南乡乔家河小康示范村则是一颗以艳电为后盾,靠党的富民政策养育出来的珍珠。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乔家河村简陋的村部里,在一把旧电扇嘎嘎作响的鼓舞下,就着一杯清茶,笔者与村支部委员会一班人交上了朋友,村支书龚德福如数家珍一般说起了这个明珠村的今昔。

乔家河村能够成为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决非偶然,自有它的理由和特色。移民建镇后,该村土地很大一部分都成了规划用地,村民人平可耕面积锐减,光靠传统农作生产显然难以维持温饱。村支两委想方设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为民办实事,谋福祉,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如今的乔家河村,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再仅仅是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新镇的龙头部位,在村级经济建设、人居环境、村民福利待遇等多方面都已经成为新镇名符其实的龙头老大。在全县各乡掀起的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通村公路的建设首当其冲,既是热点也是难点,而乔家河村却在修通片、通组、通户的水泥路。两年来,村里投入数十万元,硬化了5000多米泥石路面,并给每个家庭补助300-500元的专项资金用来硬化屋前房后的禾场及通道,到目前为止,全村道路硬化达到90%以上,公路基本上通到了各家各户。全村不仅按国家政策取消了沿袭了千百年的皇粮国税,还取缔了其它一些必收费用,不向老百姓摊收一分钱,冬修水利、防汛保安、农田基本建设等一些村民必尽的义务,都是村里出工资请村民去做的。2006年初,村里投资十多万元,维修一条使用了三十多年的农田灌溉渠,该渠全长800多米,其中暗渠100米、渡槽200多米,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村里硬是全额投入,没让村民出一分钱,也没叫村民出一个义务工。不仅如此,就连村民自己应出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费,都由村级财政支付的。

听着龚支书侃侃而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几年前还遭受了一场特大的洪灾,按当时的估算,该村经济至少会倒退五至十年,在大多数村都负债的情况下,这个村哪来的那么多钱为村民办实事呢?是不是完全靠政策扶持和倾斜呢?在座的县委工作组组长陈维国同志连忙否认,说完全靠政策扶持是富不起来也富不久远的,我们工作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给一个人再多的鱼终归会吃完,如果给一个人捕鱼的工具并教他捕鱼的方法,那情况就不同了,他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发家致富。

主管财务的副支书曲选琼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自龚书记上任之后,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和县委工作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开发潜在资源,并加强民主管理,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堵死一切漏洞,才使村财政上一个新台阶的。村支委通过认真考察论证,瞄准县城的消费市场,动员种植反季时鲜蔬菜,产值比传统稻棉高出数倍;把大水冲积的低洼荒坑深挖改塘,蓄水养鱼,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把村境内部分荒山建成了人生的后花园,光公墓一项,每年就给村里带来20多万的收入;还有一些荒山野岭由于地质原因,无法植树造林,但作为建筑填充用土再好不过,村里因地制宜,大办土场,每年也给村里创收一二十万;土场开出来的平地,可以作为商住用地,我们正准备在现在的土场平整出来的地基上,投资三十多万修建一个大型的集贸市场,将村民经营的各种农副产品划行归市区,如此良性循环,收益当然可观。村里的各项收入加起来,每年约有五六十万,有了这样稳定的收入,我们就有了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力。几年下来,减除各项投资支出后,村里的账面上还盈存160万,这在全乡绝无仅有。

一个普通的自然村,取得如此成绩,当然不仅仅是天时地利,还得有人和。笔者请支委一班人谈谈他们自己,是怎样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的。支书龚德福腼腆了,连忙说没有什么,工作做得还不够,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在座的领导和群众却七嘴八舌对他赞口不绝,说如果没有龚支书,乔家河村肯定没有今天的成效。从他们的口中,大致了解了一些关于支委一班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

2002年9月,由于村民无序开山取土造成塌方,酿成七人死亡的特大安全事故,村里的一些隐患随之暴露,村支两委呈瘫痪状态,不少人都认为乔家河村就此完了,村官没人敢当。在上级党委的要求下,龚德福临危受命,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毅然挑起了这副千钧重担。上任之初,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本能给村里创点收的土场,是重振旗鼓还是就此放弃?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为了增加村级收入,为了村民的日子过得好一点,他没有选择放弃,责任他担,风险他冒!多少次,他奔波在与国土、安监等有关部门联系的路上,为土场取得了合法的开采资格,并主动接受安监部门的严格管理;多少次,他奔波在县城各大建筑工地,考察土方市场行情,将土方价格进行了合理定位,避免了资源浪费;多少次,他顶住了各方压力,对土场经营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整改,杜绝了人工开采,运用大型机械作业,消除了人们最担心的安全隐患。土场整改后,年收益从原先的三四万元一下子跃升到了二十五六万!这个村级童话的出炉,龚支书功不可没。现在,龚支书还有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将思王庙拆迁,开发利用思王庙占用的那座大山!在乡村、在信仰自由的今天,拆庙胜于挖别人的祖坟,弄不好,问题要多严重就有多严重。然而,龚支书是一个敢想敢干并且能把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的人。他说迁庙的事大局已定,各方的阻力基本上都消除了,那座山的开发前景非常可观。

以为民谋福为己任的村支部没有让一个剩余劳动力无所事事,他们一是大力兴办村级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再就是努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对于在家照看小孩的留守人员,村里也没让他们闲着。村里与外资企业嘉业达电子有限公司横向联合,在村里设立电子原件加工车间,60多人足不出村,即可在外资企业打工。村支委还抓住传统葬丧文化复兴的机遇,鼓励留守在家的村民成立舞龙、耍狮队,管乐、点子等班子,配合公墓的开发,其利不菲。

就在大家谈兴正浓的时候,支部委员揭光前挥着汗雨风尘仆仆地来到村部,向龚支书汇报汛前财产登记情况。整整一个上午,他一直头顶烈日,或走家串户,或奔波在田间地头,没叫一声累更没叫一声苦。乔家河村的村干部就是这样,工作起来,没日没夜,没节假日。支委揭光前还兼着治安管理工作,白天在村里处理日常事务,晚上还有巡逻任务,若遇上突发事件,绝对夜以继日;副支书曲先琼还兼管党务、计生、财会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为什么个个都要身兼数职?无非是为村里节省开支。每逢春节、清时、重阳等节日,墓区游人聚增,极易引发山火,村支两委上至支书下至片组长,无不上山义务巡逻,以确保山林无恙。

不经意间,笔者问起了村干部的收入状况。“数我拿得最多,从今年起一个月拿了五百块钱。”龚支书说这话时一脸歉意,似乎对不起这五百块钱似的。笔者语塞。能不讶然吗?这样的能人在哪儿不能挣个千儿八百?现在的消费水准,五百块钱能养家糊口吗?龚支书说家里还种的有地,还养的有牲口。夏季天亮得早,趁着凉快先在地里做够两小时的农活,再赶到村部上班,既不误农时,也不误工作。

累是累了点,但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里的腰包也鼓了,作为村干部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村支书龚德福如是说,掷地有声,撼人心魄。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