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院概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是一所承担步兵、炮兵、防空兵、装甲兵等陆军主战兵种初级指挥人才合训任务的学历教育院校,同时承担研究生教育、士官教育、外国军事留学生培训、现职干部轮训和优秀士兵保送入学学员培训等任务。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总部赋予“合训分流”、“现代化教学工程”、“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军政基础素质联合考核”、“生长干部合训阶段教学改革”等全军性重大教育训练改革试点任务。2006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学院以军事学为主体、军事工程为基础、品牌学科专业为重点,拥有指挥与技术相结合、军事与工程相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本科专业,涵盖军事学、工学、理学、管理学、哲学、文学六大学科门类;有1个全军重点学科;有4个学科专业进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有2个专业是全军唯一的专门人才培养专业。
学院前身是1978年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选址合肥组建的炮兵技术学院,1986年更名为合肥炮兵学院,1999年与南京炮兵学院合并组建为炮兵学院,被列为全军12所综合院校之一。2011年6月,改建为陆军军官学院。学院坐落于“科教名城”安徽省合肥市区,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占地800亩,毗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教育资源丰富、信息交流便捷,建有38万平方米的教学生活基础设施,图书馆、文体馆条件一流;西校区占地2640亩,拥有3500平方公里的飞行空域,建有集军事基础训练、军事专业训练、战术综合演练、科研实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野战化综合军事训练基地,具有办现代高等教育的区位优势和办军事院校的良好条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一批军内外知名的长期从事军事工程技术教育和军事指挥教育的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拥有专业技术少将1名,建国以来军队“百名英模”1名,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军优秀教师13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16名、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11名、博士、硕士生导师134名,形成了一支以名师名家为“领头雁”、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教学科研人才方阵。
报考条件:(一)政治思想好,志愿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二)未婚,年龄为17至20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三)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参加由军队组织的各项考核,结论均为合格。(四)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外语语种为英语的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
享受待遇:学员入学后,取得学籍同时入伍。在校期间,享受军队供给制待遇,按月领取津贴,其家庭享受军属待遇。学员学习期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德、智、军、体等方面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相应学位。学员根据培养方式,培训合格后在全军部队分配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定职定级,享受相应待遇。
热忱欢迎志愿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我院!
[NextPage]
二、专业设置

军队指挥类:主要培养具备坚定的献身国防信念,宽厚的科技和人文知识基础,过硬的军事专业技能,良好的军人气质、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领导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既能胜任第一岗位任职需要、又具有较强发展潜力,“指技融合”的高素质步兵、炮兵、防空兵、装甲兵指挥军官。学员可在第三学年初,根据兵种(专业)需要和培养目标,结合个人兴趣特长,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合训”专业,步兵指挥军官可选专业为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炮兵、防空兵指挥军官可选专业为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装甲兵指挥军官可选专业为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无人机运用工程:着眼我军无人机分队作战指挥、组织训练、技术保障和管理教育的需要,培养能从事无人机使用、维修、监造、管理工作,科学文化和专业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指挥与技术结合、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
炮兵指挥:着眼我军远程火箭炮分队阵地指挥、分队战术和勤务保障的需要,掌握远程火箭炮武器系统、兵器与弹药基础理论,了解联合战术和军事训练的基本知识,瞄准岗位任职需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员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使其适应我军炮兵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通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51号029信箱
邮 编:230031
联系电话:0551-65920286(传真)
邮箱:ljjgxyzs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