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90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军事院校 > 正文内容

2015年高考第二军医大学简介

作者:  时间: 2019-01-19

    学校概况

    海军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军队3所获准设置研究生院的单位之一,全国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36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校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实验室、先进的室内外体育场馆和遍及全校的校园网络,是一所培养卫生事业专门人才的全国重点医科大学。

    学校下辖基础部、海军医学系、药学系、卫生勤务学系、护理系、中医系、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外训系、研究生管理一大队、干部轮训大队、学员旅、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等单位。其中,海军医学系、药学系、卫生勤务学系、中医系均为全军唯一的专业系,外训系是全军唯一的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军队办校原则,紧紧围绕培养合格国防卫生人才这一主线,在艰苦奋斗中创业,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培养和形成了“求实、创新、严谨、献身”的优良校风、“博雅、仁爱、笃行”成为全校人员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十一五”以来,在军委和总后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成果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的全面建设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师资力量雄厚,办学体系完整

    学校现有在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59名。博士生导师276名,硕士生导师409名,博士学位授权点8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270余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教学、医疗、科研领域,学校拥有一批国际、国内、军内知名的专家教授。现有两院院士6名: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称号的吴孟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总后勤部“一代名师”陈宜张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曹雪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王红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后勤部“一代名师”廖万清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夏照帆教授。此外,还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院士后备人选5人、“何梁何利奖”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5人,总后“三星”人才109人,上海市领军人才35人。

    学校现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中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海军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医学理学、中医学五年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药学中药学生物技术、护理学等12个专业,拥有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7个门类学位授权学科,招收博士、硕士、本科等不同学历层次学员,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并重的办学体系和育人模式。建校至今,共为部队、地方培养了50000余名卫生事业合格人才,目前在校学员近8000余人。

    教学设施先进,教学质量领先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场馆、外语语音室、电脑教学中心、体育馆、室内游泳馆等完善的教学设施。电脑、投影仪、闭路电视等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电化教材、网络教学逐渐配套和系列化,三所附属医院均安装了手术彩色摄像机,电教中心制作了近500部电教教材,极大地充实、丰富了学员的授课内容。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3600平方米,阅览座位1120余个,现有馆藏纸质图书45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145种,各类数据库85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16.4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3.5万余种,中外文学位论文161.9万篇。安装有现代化的数据检索和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图书馆内设有2个互联网阅览室、1个军事阅览室,全馆覆盖无线网络,学员可免费在网上查阅图书和资料。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动摇、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不动摇,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主要环节和教学质量控制入手,重点实施了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主讲教员负责制、本科教学导师制、双语教学等重要教改举措,把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先进教育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校加速施行“顶天立地教育行动计划”和“卓越军医培育计划”,荣获国家精品课程4门、军队优质课程4门、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10部,近三年获国家教学二等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并以“全优”成绩通过全军本科生教学评价,被总参谋部授予“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国家教学团队和国家精品课程数量稳居全军院校之首,连续11年入选16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位列全国医科院校和全军院校第一名,临床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优势明显、学科特色鲜明

    学校现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科)、中西医结合临床等26个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3个,总后“530”工程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 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3个。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4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600余项。涌现出免疫学、生物信号转导、神经生物学、肿瘤学、药理学、消化内科学、泌尿外科学等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2005年,吴孟超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全国卫生系统、全军后勤系统和上海市荣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此外,学校还先后牵头承担国家“863”、“973”等重点项目140多项、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200余项,经费总额近15亿元,名列全军前茅;在《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柳叶刀》等世界顶级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SCI论文共3000多篇,数量跃升全国医科院校第二,多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多项成果入选“中国医药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获批新药和专利授权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军院校第一。

    仪器设备精良、医疗水平精湛

    学校拥有磁共振、CT系统、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CT)、直线加速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47394台(件),总值近21.45亿元。

    学校长海、长征、东方肝胆外科三所附属医院现展开床位近4000张,年门急诊量达500万人次。“烧心肝、骨脑肾”等传统医疗特色继续保持并不断发展,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微创诊疗、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特色。目前,共建成全军医学专病中心和研究所2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6个,牵头建设7个上海市医学质控中心,连续5年在上海市医疗“三人问卷调查”中并列榜首,长海医院“掌上长海”就诊模式备受称赞,长征医院医务社工服务广受好评,东方肝胆医院“院所合一”经验在全军推广。

    学校紧贴姓军为战的使命任务,践行救死扶伤的光荣职责,先后出色完成了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世博安保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受命紧急抽组医疗队,连夜奔赴灾区,278名医疗队员在前方连续奋战70多个昼夜,救治伤员2万多名,手术1704例,心理救援近7000人,开创了野战条件下多种高难度手术的先河,创造了无一例死亡、无一例伤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的优异战绩,队员们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党中央、国务院、军委总部和灾区群众的高度赞誉。

    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学校抽组7支分队,参加世博安保工作,扎实做好各项卫勤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三防医学救援、安保部队医疗保障、园区医疗站点服务、要客随行医疗保障任务,共诊治伤病员27100人次,其中外籍人员725人次,成功救治骨折、脑外伤等危重伤员20余例,受到总部、上海市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对外交流广泛、国际影响增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在全军率先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哥德堡大学、昆士兰大学等6个国家(地区)的15所名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出国访问、进修人员累计达7000余人次;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30多个国家共100余名学术大师来校讲学交流,担任客座和名誉教授;主办、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60余场次,全国、全军学术会议170多场次;接待外国部长级以上领导来访200余人,为98个国家培训了1330余名军事医学留学人员。在全军率先走开合作办学路子,除本校3所附属临床医院外,分别与上海、北京、济南、南京、广州、福州、武汉等21家军地医院合作,成立临床医学院,拓宽学员实习渠道;与南京军区、海军上海基地、东海舰队联合建立卫勤人才培养和三防医学、航海医学教学训练基地;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世界知名医学院校,进行合作交流活动;与复旦大学合作培养八年制学员,逐步实现了与国内一流高校学分互认、师资互聘、课程互通和学位互授,对外交流渠道不断拓展,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生活丰富

    学员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还能体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学校每两年举办“军大艺术节”、“军标运动会”和“社团文化节”,经常性地开展“海魂杯”、“百草杯”、“天使杯”、“友谊杯”、“成才杯”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成立了军事发烧友、英语角、书画摄影协会、电声乐队、棋弈社、话剧社等20余个青年社团,特色活动、实践活动常年不断线,“绿色月亮”环保志愿者协会、“红枫”临终关怀社等社团多次在上海市各类评比中获奖;学校不断加强军乐团、舞蹈队、专家教授合唱团、教授足球队等品牌队伍建设,军乐团在全国管弦乐大赛中获业余组银奖。

    学校每年不仅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比赛和汇演活动,还邀请了众多校外知名文艺团体来校演出。学校多功能大礼堂可一次性容纳2000人,配有先进的多功能视听室,周末为师生免费播放内容丰富的精彩影片。学校大操场铺设了优质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灯光球场由多块露天篮球场和网球场组成,综合性军体馆内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类竞技场地,新落成的室内游泳馆分上下三层,泳池面积1000平方米,各类现代化配套设备一应俱全,所有场馆均在课余时间为广大学员免费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学员的文体生活,增强了学员的健康体魄。

    学校连续30年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4次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三下乡”博士服务团每年被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报道了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事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后勤保障有力,学员生活方便

    学校实行社会化的后勤保障模式,致力于为全体学员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环境和安全、便利、周到的生活服务,解除了学员及家长的后顾之忧。

    学员食堂纳入了上海市高校后勤保障系统,莱肴品种丰富、特色菜系众多,可满足同学们不同口味、不同档次的需要。学校设有教育超市、邮政所、票务中心、文印中心、彩扩中心、工商银行、洗浴室、理发店、洗衣房等生活设施,极大方便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在教学、医疗、科研各方面均取得了辉煌卓越的成就。乘着总后勤部与上海市合作建设海军军医大学的春风,学校确立了以校本部和长海医院为主体,以长征医院东迁浦东、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西进嘉定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以军事医学为龙头,临床医学为主干,基础医学为支撑,学科协调发展,学术大师云集,育人质量一流,创新能力突出,军事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办学条件优良,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研究型军医大学。

    热烈欢迎有志于献身国防卫生事业的优秀青年报考我校!

    学校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邮编:200433

    学校招生办公室咨询热线:021-81870404

    网 站:http://ao.smmu.edu.cn

 

[NextPage]

  海军军医大学各单位简介

    基础部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部成立于1992年。学科分布涵盖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其中基础医学为全国三个一级重点学科之一。主要承担全校各个专业层次基础阶段教学、研究生培养以及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相关前沿领域科研工作。基础部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领衔的师资队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教育部、全军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平台;拥有现代化系统配套的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2个亿;形成了以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教材、全国百篇优博以及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教学成果和科技奖项。目前在研各级各类基金200余项,共计3.5亿元;先后在《Science》、《Cell》、《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Cell Stem Cel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的论文200余篇。

    海军医学

    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于1958年筹建,1960年建成招生。现设潜水医学、航海特殊损伤防护、海军航空医学、舰船辐射医学、舰艇卫生学、海洋生物技术6个教研室,拥有高压氧医学中心、辐照中心、教学实验中心3个教学科研保障中心,是国内高校唯一的航海医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培养点,是我国军事航海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人民海军军医的摇篮”。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4名。航海医学和放射医学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军事航海医学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放射医学为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建设学科,航海特殊环境医学防护实验室为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军队医学专业重点实验室和全军后勤重点实验室。建系以来,已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成果61项、三等奖168项。研究制订的4项国、军标被颁布实施。近三年以来,全系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课题100余项,发表SCI论文86篇;目前承担包括“863”计划子课题、军队“十二五”重大、重点项目各类子课题等90余项,经费4000余万元。“南京长江大桥桥墩建设潜水医学保障”、“阿波丸”沉船打捞、“东风5号”运载火箭全程试验、俄罗斯引进潜艇三级援潜医学保障、我国最大深度饱和潜水现场医学保障,全军海上机动卫勤力量训练与考核,以及上海“APEC”会议、“上合组织峰会”、“2014亚信峰会”、“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世博安保”、上海“城市核化生应急救援演习”等重大任务的特种医学保障。

    药学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创建于1949年,是全军培养药学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前身是国内开展药学教育最早的学校,有百年历史。目前,药学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新药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抗真菌、抗肿瘤和军队特需药物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优秀青年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1项,纵向课题经费总额2.9亿多元,发表SCI论文780余篇,获国家新药证书2个,获专利授权97项,先后与十余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关系。

    卫生勤务学系

    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创建于1955年,是全军唯一的卫生勤务专业系,是军队卫生管理干部和地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始终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国际”的思路开展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设有总后优秀人才工作站。全系拥有一批国内军内知名的专家教授,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2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6名。先后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临床数据管理中心”、“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海军军医大学循证医学与数据处理中心”,建有“卫勤指挥模拟实验室”、“卫勤决策支持实验室”等军内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96项,经费6533万元。先后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一批高等级教学科研成果。共发表SCI论文84篇,其中4篇在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上发表。

    护理

    海军军医大学理学系成立于1983年。在国内首批开办护理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内首个以二级学科独立获批的护理学博士点,培养了国内第一批护理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本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是全军唯一的“2110工程”、“530工程”重点建设护理学科。作为“全国护理教育改革示范单位”、“全军护理教育中心”,先后三次受教育部指派领衔全国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全新的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了新型跨学科课程体系,连续3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成了国内护理专业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第一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经过30多年建设,学科打造了一支在国内同行业堪称一流的师资队伍。2008年被评为护理专业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毕业学员多被国内知名高等院校和三级甲等医院聘用,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中医系

    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是全军唯一集培养中医药人才、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和服务保障官兵健康三大功能为一体的中医药综合基地。在本科教育中实现优生源、小规模、长学制、导师制、临床型、强特色、高质量的办学方向;加强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突出中医师承教育。教师队伍中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队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军队“国医名师”,军队科技“银星”,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全军优秀教师,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学校特级教师等一批教学、临床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承担军队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部队中医药继续教育任务。拥有国家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计卫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全国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全军中医肿瘤研究所,全军中医药技能培训基地,“530工程”军事中医学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原发性肝癌重点病种建设项目,上海市示范中医科。是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授权点。

    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

    海军军医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成立于2013年1月,主要承担军队医学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心理科学研究以及为部队官兵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等任务。编设基础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医学理学、精神医学和临床精神疾病诊治5个教研室,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点、全军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全军心理医生的培训基地和校级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坚持以为军服务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牵引、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恪守“聚心于军、强心为战”的系训,已初步形成了应激医学、航海心理、军事认知和心理障碍等四个主要学科发展方向。全系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教员队伍中博士学历占70%,2名教员荣获总后“优秀教师”称号、5名教员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5名教员被评为学校A级教员。近年来共出版专著和教材45部,发表SCI论文40余篇,牵头或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上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长海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1993年被首批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荣获“全国百佳医院”称号,门急诊总量、收治病人数、手术例次、医护质量、病人满意度均位居上海市同类大型医院前列,连续获15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是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

    医院占地2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具有亚洲一流水平的门急诊大楼,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医疗建筑群。全院展开床位2100余张,拥有一批现代化顶尖诊疗设备,是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类考试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

    医疗特色鲜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形成了烧伤外科、胸心外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中西医结合科、影像科等特色学科。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中心)18个、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各类重点、示范学科和医学、质控中心共11个。是全国、全军、上海市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全军胸外科护理示范基地,全国、全军临床药理基地。

    “十一五”以来,医院共获得科研项目1156项,经费超过5.99亿元,其中“973计划”1项、全军科研重大项目1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科技部重大新药创新专项10项、“863计划”4项、卫生部行业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0项。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64项,其中国家二等奖以上成果9项,获得何梁何利科技与进步奖3项。发表SCI论文1809篇,总影响因子5194.795分,3篇论文被《全国百篇最有影响学术论文》收录;举办多项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业界品牌,创办了《中华胰腺病杂志》等4本学术期刊。

    长征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位于上海市繁华地段南京路,始建于1900年,历经百年、底蕴深厚,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本院展开床位1398张,托管床位1002张,浦东新院在建600张。全院总资产共20.5亿元,其中仪器设备7.6 亿元。

    医院始终坚持“建设国际知名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目标,已形成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器官移植科、急救科、肾内科、消化内科、中西医临床结合、实验诊断科和医学影像科等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军队研究所中心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研究所6个、上海市质控中心4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34个,是全国优秀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队伍实力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军队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名,其他获总后、上海市各类评比表彰的优秀人才共80余人,有30余名专家在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学术组织任职。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国内外首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肝胆外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是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正式建院,同年被评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医院展开病床754张。设有生物信号传导、肿瘤免疫和基因治疗、分子肿瘤及病毒治疗等研究室。

    全院有博士生导师26名,硕士生导师51名,共8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模范医学专家”吴孟超院长的带领下,医院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肝脏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复杂胆道疾病的手术治疗、肝胆疾病的内窥镜治疗以及肝脏移植等医疗领域特色明显,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先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体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高等级奖励100余项。十一五以来获各类课题资助278项,资助经费近3.45亿元。

 

[NextPage]

海军军医大学各专业简介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

    临床医学八年制实行“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的原则,培养适应军队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独立的临床科研工作能力,能够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所要求的各种临床救治工作;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2+2+2+2”,即两年在复旦大学进行预科教育,两年在校本部进行基础医学及桥梁课程学习,两年在临床医学院进行临床医学及第一轮通科实习,最后两年进行第二轮临床轮转实习及毕业科研设计。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军事预防医学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博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国防卫生事业发展的,掌握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本专业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4+1”,即前四年在校本部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等课程,最后一年在临床医学院进行临床实习。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军队卫生勤务学、军事预防医学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学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海军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国防卫生事业发展的,掌握军事航海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掌握临床医学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航海特种伤病的诊治方法;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海军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4+1”,即前四年在校本部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等课程,最后一年在临床医学院进行临床实习。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海军卫生勤务学、潜水医学、海军预防医学相关课程。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学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麻醉学五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国防卫生事业发展的,掌握麻醉医学基础与临床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常见手术麻醉处理、危重伤病监护、复苏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临床麻醉学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4+1”,即前四年在校本部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等课程,最后一年在临床医学院进行临床实习。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麻醉学、急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军事医学概论等。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学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理学五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需要的,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和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具备通科临床医师基本素质;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医疗实践中防治由社会、心理以及生物学等因素引起的有关精神疾病及心理、行为障碍;能初步鉴别诊断常见的心理障碍,具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技能;成为能在部队开展医学心理教育、诊断、治疗和训练工作的复合型军事医学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采用“临床医师+心理医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为“3+1+1”,即三年在大学本部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理学等课程,一年在临床医学院实习,一年在精神卫生临床学院学习。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异常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神经精神病学、军事医学概论。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学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八年制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较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掌握中医临床实践技能;具有中医临床病症的辩证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能顺利阅读古典医籍和专业外文资料;成为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基本科研能力、较大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的培养模式为“2+3+3”,即前两年在综合性大学进行预科教育,接下来三年在校本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最后三年在临床医学院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学位论文。同时辅以全程双导师制,即国内名医大师的师承教育和校内导师的导心导学导向相结合。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选读、临床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科学、军事中医学等。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博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国防卫生事业发展的,掌握方药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及实践技能;具有中医临床病症的辩证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能顺利阅读古典医籍和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中医学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的培养模式为“3.5+1.5”,即前三年半在校本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基础医学、中医临床医学、西医临床医学,后一年半在中医临床医学院进行临床实习。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选读、临床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科学、军事中医学等。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学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军事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初级管理干部,掌握管理学科与军事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我军卫生事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进行卫生勤务组织指挥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设计与运用计算机编程、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3.5+0.5”,即前三年半在校本部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等,最后半年在军队医院或卫生管理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并完成毕业综合设计。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运筹学、计算机应用与编程、医学基础课程、卫生法学、管理学基础、军队卫生经济学、军队医院管理学、军队卫生管理统计学、军队卫生勤务学。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药学四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掌握合成药物及天然药物的性质、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掌握药物的制剂、质量控制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掌握部队平、战时药材的筹划、供应及医院制剂、药品的管理原则和药理法规。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3.5+0.5”,即前三年半在校本部学习基础医学、现代药学等课程,最后半年在医院或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并完成毕业综合设计。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化学、生物医学基础、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军队药事管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中药学四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掌握天然药物的性质、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具备从事中药研究开发、品质鉴定、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掌握部队平、战时药材的筹划、供应及医院制剂、药品的管理原则和药理法规,熟悉基层部队卫生工作基本状况和健康需求,能够为部队指战员提供中药保健咨询;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3.5+0.5”,即前三年半在校本部学习药学中药学、中医学等课程,最后半年在医院或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并完成毕业综合设计。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中医学基础课程、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军事本草学等。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技术四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具有生命科学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设计生物技术实验、开展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研发、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化工作的能力;掌握军事生物快速侦检、防治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的,能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军事生物学研究与应用专门人才。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3.5+0.5”,即前三年半在校本部学习基础医学、现代生物学、军事生物技术等,最后半年在医院或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并完成毕业综合设计。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有生物学基础课程、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治疗、军事生物技术概论等。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

    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需要的,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理论及技能;为急、重症病人、慢性病人及临终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支持;能够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评估;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战伤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在军队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目前限招女生)。

    本专业培养模式为“3+1”,即前三年在学校学习基础医学、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一年在临床医学院进行临床实习。学习期间按有关规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科院校交换实习生,以及国外短期学习交流活动。主干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成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野战护理学等。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